沉寂幾年后,易中天出書了。
易中天打算花五年的時間,將中華歷史梳理一遍。他的中華史由一個個故事組成。"我這叫打"坎兒井",下面水渠是通的,地面一個井,隔一段地方打一口井,隔一段時間再打一口井,我是打井的,很多地方會跳過去,我是不通的通史。"對此贊之者有,說其"賤"的人也有。然而,在貌似嘩眾取寵的背后,66歲的易中天其實一`直持守著對學問的恭謹,深懷一份對歷史文化和文化背后的共同價值的恭敬心。
他一直隱居在江南小鎮(zhèn),每天寫作15個小時,僅僅為了完成第一卷書稿就耗費10個月之久。"有的時候,突然一下靈感來了,收都收不住啊。那個時候,我就會放棄電腦,因為打字速度跟不上了,我就拿紙,拿筆,飛快的,用很潦草的,只有我自己認識的筆記,有的時候過兩天我自己再看,我寫的是什么字???也有不認識的。飛快的寫下來,也不字斟句酌,不保證語氣的通暢、文筆,先把意思弄下來,那是非常亢奮的狀態(tài),有時候會睡不著。所以我得吃藥,是安定片。"
2012年3月,易中天開始籌備。一年之后,易中天帶著他的《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來到了上海書展。在上海展覽館會議中心,易中天一襲黑T恤,站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著他的中華史,激動的時候,拿著話筒的手不時微微抖動,臺下座無虛席。
會后,易中天接受了《芒果畫報》的采訪,為我們娓娓道來他的書和他理解中的中華文明,對當下更是慨然于道德敬畏心的喪失威脅。"一個人,哪怕他學問大得跟錢鐘書似的,也沒必要對他點頭哈腰,人,無論貴賤賢愚,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然而對于人類的文明,以及那文明的傳承方式和傳承載體,卻應(yīng)該有恭敬之心。這也是一個民族有沒有出息的標尺之一。"
人生來"不平等",卻要人格"平等"
公元前599年,衛(wèi)獻公請兩位大夫吃飯。兩位大夫依照禮節(jié),衣冠楚楚準時準點來到朝堂,恭恭敬敬地等在那里。然而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太陽快下山了衛(wèi)獻公還沒露面。最后,才發(fā)現(xiàn)他在園子里射雁。而且見了兩位大夫,居然不脫皮冠就跟他們說起話來。這兩位大夫極為生氣,怒不可遏,便發(fā)動兵變把獻公驅(qū)逐出境,十二年后才讓他回國。
易中天在書里詳盡地描寫了這段歷史。獻公見大夫未免冠,這是嚴重的失敬。皮冠,是戎裝,所以,臣見君,君見臣,即便是戰(zhàn)爭中,也至少要免冠。不摘皮冠,就是把對方當作仇敵或者野獸,請客吃飯而著獵裝,更是公然的羞辱。
此事發(fā)生時,晉國國君問他的樂師:"衛(wèi)國人驅(qū)逐了他們的國君,是不是也太過分了?"樂師說:"恐怕是他們的國君太過分。國君,是人民的希望。如果人民失望,那又何必要他?老天爺愛民如子的,上天為民立君,難道是讓他騎到民眾頭上作威作福?"
易中天感嘆這話說得好,"擲地有聲,應(yīng)當喝彩。君君臣臣,應(yīng)該相互尊敬,實為長久之計。"
"西周封建建立了制度,國家和國家是相對獨立的。周天子把這個國封了之后,他不管、不干預(yù)你的內(nèi)政。只要你承認他是天下共主,象征性的交一些管理費就算了。大夫的家,對國君來說也是獨立的。莊子,講自由,也講平等,除了儒家,墨家、道家都講平等。漢代、唐代的時候,宰相去見皇帝是坐下來的。這是一種君臣之禮。"
易中天認為尊敬彼此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講究人格平等。
"伊斯蘭教是很講究獨立、自主、平等的?,F(xiàn)在我們都說,伊斯蘭規(guī)定一夫多妻,當年穆罕默德在《圣訓》上規(guī)定,是可以一夫四妻。前提是如果你有能力贍養(yǎng),并給予同等待遇,可以一妻、二妻直至四妻。最虔誠的穆斯林,如果有四個妻子,每個月同房的次數(shù)都一樣,才算是虔誠的穆斯林。但其中一個妻子,可以有讓渡權(quán)利。就是說"算了,她年輕一些,需要多一些,我讓給她一次。"這是可以的。女的可以主動讓,男的不可以不公平的給。虔誠的穆斯林地區(qū),沒有真正的一夫多妻,娶不起。我知道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兩個妻子住在不同的地方,要每個星期不停的飛,要保證公平。"
人是沒有了敬畏,才沒有了底線的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子產(chǎn)說過:"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易中天嘿嘿直笑,"子產(chǎn)不相信神。"
有一年,鄭國發(fā)生水災(zāi),國人報告說有龍在城門外的水潭里打架,要求進行祭祀。子產(chǎn)說,我們打仗,龍并不看。那么龍打架,我們?yōu)槭裁匆タ矗克对揪褪驱埖?,它們在自己的地盤里打,盡管隨它去!"
但,前一年的火災(zāi),子產(chǎn)卻是進行了祭祀的。他祭祀了水神和火神,遷走了太廟里的神主和大龜,后來還大建土地廟……他只為了安定人心。
子產(chǎn)信人,敬畏人。
神重要,還是人重要?人重要。周朝以人為本,神就是人。所以周朝以德治國,完善人權(quán)。統(tǒng)治者敬畏普羅大眾,普羅大眾敬畏普羅大眾,人人都敬畏,"那是一個不錯的朝代。"
《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中花了一章篇幅來講鬼神,易中天想表達的僅僅只是中國人不敬其他,但是我們敬祖先,敬人,對中華文明歷史傳承、沉定于當下日常生活的共同價值,我們尤其需要有一份敬畏之心。
"中華文明有個特點,它是無信仰的。無信仰的一再被人抨擊,但他們不知道無信仰有無信仰的好處,就是他無所謂。西方講究主,上帝也好阿拉也好,都是唯一的主。我們是沒有唯一主的,那就都來唄。你看南宋到明中之間的福建泉州,它方圓三里之內(nèi),六大宗教,九種廟宇,比肩而立。緊密挨著,互不干擾。它有所寺廟里面,居然有釋迦摩尼,有太上老君,還有塊地方是穆斯林做禮拜的。這些都不妨礙人們對于祖先的敬畏之心,祭祖則是統(tǒng)一的。"易中天揮了揮手,一臉認真地說。
從古代談到現(xiàn)在,問及易中天當下的這個時代,他有些感慨,"中華文明其實是有它的責任擔當,但另一方面又自己失魂落魄,才有所謂道德滑坡。很多人說造假,蘇丹紅、毒奶粉,是因為信仰缺失。這是不對的,太抬舉他們了,這是底線喪失。中國古代有沒有造假的,也有。你讀孔乙己就知道。但那也只能往酒里摻水啊,不能下毒??!你現(xiàn)在到了下毒的程度就是底線的喪失,跟信仰無關(guān)了。我們現(xiàn)在要管的是底線。所以是核心價值觀的問題。而人是沒有了敬畏,才沒有了底線的。"
"一個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在乎自己;一個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后就什么都不是;而一個民族如果什么都不敬畏,那就不但難有長進,沒準連家底都保不住。"
"還有什么,比無所顧忌更可怕呢?"最后,易中天感嘆道。
這是一個"腳板時代"
芒果畫報:您今天下午講座的時候說中華文明到了最關(guān)鍵的時候,但有讀者卻說垂危的時候。
易中天:它不是垂危,它就是關(guān)鍵嘛,我用詞是很準的。你要用垂危,小心中宣部找你麻煩。它實際上是這樣的,我在總序里講了一個觀點,就是未來世界文明,將是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現(xiàn)代文明,三分天下唱主角。因為只有這三大文明才具有世界性,其他文明不可能產(chǎn)生世界性影響?,F(xiàn)在最強勢的肯定是西方現(xiàn)代文明,普遍西化。對抗西方文明主要是伊斯蘭文明在對抗,很強烈地不希望被西方文明同化。然后我們現(xiàn)在態(tài)度不明朗,中國自己不太明白,不太搞得清楚。這個首先得分清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我非常贊同馬未都先生的一句話:文明求同、文化存異。因為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比如說阿拉伯人,要穿袍子,不穿西裝,那就不穿西裝。中國人說我無所謂,我穿牛仔,那就穿牛仔。這都無所謂,這是文化。文明后面是有價值觀,我在總序中提出來,我們要追尋人類的共同價值,我不主張用普世價值。普世價值這個詞西方色彩太濃了,共同價值可以把所有文明都涵蓋起來。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