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無情拋棄的《實話實說》:生的偉大 死的憋屈

時間:2011-12-28 00:23來源:中國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實話實說》將告別觀眾,從央視新聞頻道的改版中被“踢到”了央視一套,如今又將在央視一套改為高清頻道的變革中收視率不理想被“淘汰”,9月26日晚17:23播出的將是其最后一期節(jié)目。(東方網 9月23日)

《實話實說》即將壽終正寢告別熒屏!作為《實話實說》的鐵桿粉絲,當聽到這個消息時有種莫名的失落感,首先想到的一個詞是“拋棄”。央視對拋棄《實話實說》一事也是“實話實說”:因為它收視率不理想,按這種意思理解即是《實話實說》被觀眾拋棄。不過筆者倒覺得是《實話實說》先無情地拋棄了觀眾,而觀眾一直未曾放棄它。甚至讓人不舍之余,覺得它死的有些憋屈,甚至窩囊。

自從1996年春季《實話實說》推出以來,這檔主持人、嘉賓、觀眾的共同參與和直接對話,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展開社會生活或人生體驗的某一話題的“脫口秀”節(jié)目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因此也成為央視的品牌欄目。而我們這一代人則是它從新生的喜悅到死亡的悲哀全過程的見證者。

在娛樂與理性之間,該如何做出選擇?這不僅僅是央視改版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電視行業(yè)所要面臨的問題。尼爾.波茲曼在他的《娛樂至死》一書中認為有2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jiān)獄,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滑稽戲。當下的中國的電視恰恰就有把文化變成一場滑稽戲的趨勢,即便是一枝獨大的央視,也難逃娛樂至死的結局。

回首想一想,無論是《焦點訪談》、《東方時空》還是《實話實說》,他們幾乎誕生于同一個時期,曾經吸引了無數(shù)的電視粉絲,主持人白巖松、崔永元也是因此而成為了走紅銀屏的名主持,直至成為央視主持人的臺柱子??墒?,他們的命運也驚人的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以大快人心、理性、知性吸引受眾的央視品牌逐漸淡出銀屏,觀眾收視這些節(jié)目也慢慢由喜歡到習慣,現(xiàn)在連習慣都不存在了,只留下一種情結,《實話實說》之死實際還告訴我們,這種情結以后將變成回憶。

央視目前正在進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央視一套改革的主題則是“打造精品”,筆者不禁質疑:曾經的品牌欄目《實話實說》難道現(xiàn)如今已經成為了垃圾,已經成為了糟粕?那么央視要打造的精品到底是什么呢?難道是去迎合電視“娛樂至死”的規(guī)則?

央視《實話實說》之死,并非死于被觀眾拋棄,而是死于自己的不爭氣和央視的停奶,節(jié)目發(fā)展的前期投入了精干力量,無論是主持人的素質還是背后團隊的素質,乃至專家、互動觀眾的選擇上都花了極大的心血,過硬的質量贏得了電視觀眾的青睞。但是,這都是需要花心血的、需要成本的,和節(jié)目娛樂化相比節(jié)目以質量似乎很劃不來甚至有些得不償失。因此,從這一點解釋,《實話實說》必死無疑,“實話實說”地說:《實話實說》(甚至同胞兄弟)之死不是因為名主持的離去、不是因為因為他不符合觀眾的胃口,而是因為“不劃算”,因為只有低成本的滑稽的“娛樂至死”時代才能引領電視點擊率的上升。

從這個角度來講,《實話實說》死的確實有點憋屈,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窩囊。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監(jiān)察全覆蓋 “出事才被查”已過時
  • 中外專家呼吁:摩梭文化不應被貼上“原始”標簽
  • 反思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被拆:文化持有者到底是誰
  • 官員涉毒 更應被“封殺”
  • 乘車不系安全帶 被罰可以有
  • 避免學生被虐待 不該是“馬后炮”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