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看來,邱華棟的模樣與一般讀者印象中的作家或詩人相去較遠:綢緞面料的中式服裝,發(fā)型一絲不茍,憨厚的臉上常常堆滿熱情的笑。實際上,這位具有開創(chuàng)意識的小說家,不但時時強調漢語小說的實驗精神,而且總是在早晨起床前讀詩,以保持自己對語言的警覺和對生命的警覺。在《來自生活的威脅》和《可供消費的人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里,邱華棟以六十個斷片和短章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社區(qū)人的感情和精神困境。當然,其中也有些歡樂和溫暖的碎片,雖然不足以抵擋生存的寒冷與孤獨。
痛恨依賴網絡的生活方式
讀書報:你生活中對網絡依賴性大嗎?
邱華棟:我大概上網十多年了吧。我痛恨依賴網絡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拒絕在家里安寬帶,我在家里有意識地不上網,甚至很少看電視,只看書。我上班的時候才上網,每周一三五三天,其他時間絕不上網。
讀書報:幾年前,你曾經對博客頗有微詞,表示過對博客讀者的失望之情,也表達了對博客文化“幼稚病”的擔憂。因為你辛苦寫就的文章點擊率只有幾百人,而一篇口水文章《就是不看世界杯!》卻有上萬點擊率。這些年來,名人博客和作家博客關了很多,你卻堅持下來了。當年對博客的看法,現在有改變嗎?有沒有微博?
邱華棟:當我的博客變成喜歡文學的小眾交流的園地的時候,我覺得很好,就是有些真正愛好文學的朋友在互相關注。即使只有幾百、幾千人互動起來,我覺得已經非常不錯了。物以類聚,在我的博客中有著很好的體現。我常瀏覽歐洲美國一些著名學者文人的博客,他們依舊通過博客在表達他們對世界和本專業(yè)的深邃見解,可見這個平臺之重要。
微博我也開了,經常發(fā)些段子,也很好玩,但我沒有時間去仔細經營。我不大喜歡微博的喧嘩和熱鬧。很多爛人都跑到微博上去了,博客現在倒干凈和寧靜多了。
讀書報:早年你的《正午的供詞》被博庫網購買了電子版權。此后你的作品還有哪些推出了電子版?你怎么看電子書的發(fā)展前景?
邱華棟:1999年我就搞了在網絡上進行長篇小說首發(fā),我很關注小說利用新媒介擴大影響的新趨向。但大部分作家還沒有從電子出版上賺到錢,卻反而被一些網站騙了。因此,前幾年,我們幾個作家和書生數字公司打了官司,我得到了十多萬元的賠償。我想,電子書不見得會全面替代紙書,因為紙書太完美了,它一問世就很完美,持續(xù)了上千年——這是意大利當代偉大學者、小說家翁貝托·??频挠^點。而電子書呢?我這些年有七八個電子書,都扔在那里,基本沒使用。我最近把一些作品的電子版權賣給了作家協(xié)會辦的、和中國移動手機聯合搞的網站。手機閱讀可能是最大的一個閱讀空間,作家可以嘗試把自己的作品和手機閱讀聯系起來。因為,我有的朋友已經有很不菲的回報了。
網絡文學絕大部分是文字垃圾
讀書報:“網絡文學”這個詞只有中國才有。你曾經表達過不應將“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分裂的觀點,因為網絡只是一種承載文學作品的媒介。但實際上從作品所呈現的內容和價值看,二者差異甚遠。
邱華棟: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不存在網絡文學,只存在文學和非文學,因為文學只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不是以媒介來劃分的。雖然網絡很新、很快捷,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網絡文學絕大部分都不是文學,是文字和文字垃圾。不過,我覺得今后隨著網絡本身的發(fā)展,可能會有好的文學借助電子媒介先行問世。
讀書報:你覺得如果拋開媒介不同這一差異,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相比還存在哪些問題?
邱華棟:文學的標準之一就是不媚俗,不向權力和金錢低頭,是對現實社會和歷史保持緊張關系和批判態(tài)度的。好的文學說到底是要對現實人生和現實社會進行深刻觀察和解析,然后利用觀察、體驗和想象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足的語言的審美世界。這么一比較,網絡文學在哪里?
現在的網絡文學,大都是五四時期魯迅、陳獨秀他們反對的東西,就是武俠、穿越、搞笑、鴛鴦蝴蝶、恐怖、黑幕、偵破等作品,都是比較低級的東西。聽說,有人評出來最近十年最“偉大”的網絡小說,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么一個東東,竟然是“最偉大”的,可見網絡文學發(fā)育水平之低下。當然,我想強調的是,未來興許會好些。畢竟電子媒介還在迅速發(fā)展,各種可能性都是有的。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