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稱對當導演沒興趣:那與寫作是兩個領域

時間:2015-07-16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 作者:上官云 點擊: 載入中...

  "少年成名"的蔣方舟,這個在微博上擁有七百多萬粉絲的年輕女作家,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在文壇嶄露頭角以來,也曾因為一些言論飽受爭議。近日,蔣方舟在北京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聊聊新書,并坦陳自己對文學的看法。她說,文學其實是個門檻比較高的事兒,對大眾來說,關心的人并不多,只有變?yōu)橐粋€社會事件,才能更大范圍地引起人們參與和討論的熱情,"寫作者要有這個自知,不要總?cè)鰦?#39;沒有受到關注'".同時,她也明確表示,對"當導演"毫無興趣:"那與寫作是兩個領域的事情。"

 

談創(chuàng)作:關注人際關系中的"無奈"


  最初開始寫作時,蔣方舟以寫雜文、散文為主,近年來轉(zhuǎn)向小說創(chuàng)作,《故事的結(jié)局早已寫在開頭》便是9個短篇小說的合集。在這部集子中,"逃離"成為主題,出現(xiàn)大量火車站、機場等意象。


  蔣方舟解釋說,自己很喜歡這類環(huán)境,"我們可以在這里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等待即將到來的人和火車;你無法掌控這些交通工具到來的時間,而周圍是一群跟你同病相憐的人,在那種狀態(tài)下,人是非常脆弱而真實的,會有很多故事".


  在這9個故事中,蔣方舟寫到家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她透露,自己比較關注這種代際和人際關系,"處理家庭關系時,可能子女與父母對彼此都是深愛的,但是,結(jié)果卻最終是無法好好相處。我感興趣的就是其中無奈的成分。


  要寫出好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閱讀積累。蔣方舟也是如此。工作之余,閱讀在她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時間比例,蔣方舟管這叫"基本功":"就好比習武要學習扎馬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好的作品,需要受眾在心態(tài)上有所準備:即跟作者一起去思考。"近年來,曾有報道稱,中國人閱讀率持續(xù)下降,同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手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上。針對這個說法,蔣方舟分析,目前人們接收信息的能力相對來說有所退化,"比如我在經(jīng)常盯著手機之后,再看書一會兒便會覺得煩躁,很難沉下心。只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多加注意".

 

談當導演:沒興趣 與創(chuàng)作是兩個領域


  平時的生活中,蔣方舟會比較"邋遢":穿個球鞋、涼拖之類就跑到咖啡廳寫東西。但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基本都是以短裙、高跟鞋的打扮示人,還會簡單化個妝,跟很多讀者頭腦中正襟危坐的大作家形象并不貼合。對此,蔣方舟戲稱,其實自己有顆深沉的心,"我的很多看法都挺老套,不是個'識時務為俊杰'的人,比如對轉(zhuǎn)型當導演這事兒。"


  時下,年輕作家轉(zhuǎn)型當導演的不在少數(shù),比如韓寒、郭敬明等人。蔣方舟對此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哪怕能掙很多錢,"那跟寫作兩個不同的領域。如果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那么可以更'獨裁'一些;拍成影視劇,就要考慮更多,那就背離創(chuàng)作初衷了。創(chuàng)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的'大眾喜聞樂見'".


  "我不介意作品被改編。但一旦改編為影視劇,這個作品便不再屬于我,而是屬于導演和制片人。有人說,文學作品與改編的影視作品之間會有高度的統(tǒng)一,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蔣方舟反而覺得,越是二流的小說越容易改編成一流的影視作品,但很多一流的文學作品卻做不到這一點。


  究其原因,蔣方舟認為,文字給人的影響和想象空間更大,文字所體現(xiàn)的感情沖擊也很難轉(zhuǎn)化為影像表達出來,在改編之后,亦會帶上導演的個人理解。"這就導致了,一流的文學作品,很難被改編為一流的影視劇".

 

談文學:"小眾"才是常態(tài)


  說起來,蔣方舟平時的生活比較簡單,大致劃分為旅行、工作、寫書等幾部分。她也會關注文壇的情況、會認真讀一些新出版的作品。"我關注老作家,更關注年輕作家。我總覺得,年輕作家會有對自身所處的文化體系的超越之處。我認識的很多作家,也都擁有著很前沿的閱讀".


  不過,蔣方舟對時下火爆異常的網(wǎng)絡文學看得并不太多,"我好像只看過幾本小說,挺好看。但這不是覺得文筆好、故事好,而是書中描述的生活是我所不了解的,讓我覺得新奇;而其他一些題材,比如宮斗、修仙之類,我就沒有看的熱情。"


  "很多人看網(wǎng)絡小說,也不是為了好奇。而是一個心態(tài)上的放松。或者是感情上'求虐',得到一種宣泄和心理上的滿足。"蔣方舟稱。


  在蔣方舟看來,文學是本身是個門檻較高的事兒,很多時候,只有它變成一個社會事件,人們才會有參與和討論的熱情,"關心文學的人并不多。身為寫作者應該有這個自知,不要總?cè)ト鰦?#39;沒有受到關注',大眾心態(tài)就是如此,指責與抱怨都是沒有用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文學出現(xiàn)過繁榮時期。蔣方舟說,那會兒作家走在街上,都像個明星一樣;一部出色的小說出版,也會受到空前關注,但這其實是"非常態(tài)"的:"小眾才是文學的常態(tài)。很多人幻想一個文化上的繁榮,這幾乎不可能。"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專訪薛憶溈:作家需從整個人類文明里吸收營養(yǎng)
  • 作家王蒙:孟子的“浩然之氣”實際是文化自信
  • 作家梁曉聲談閱讀:讀書的人多起來是好事
  • 著名作家賈平凹:文學永遠關心的是人本身
  • 大學中寫作課非常邊緣 其實可大有作為
  • 大學中寫作課非常邊緣 其實可大有作為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