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曹粉”“曹黑”,歷來都有龐大的群體。曹操早年做下的一樁血案:呂伯奢家滅門案,一直是“曹黑”們用來指認曹操邪惡的鐵證。此案載于正史,又因《三國演義》和戲曲名段《捉放曹》的演繹,而盡人皆知。特別是故事中曹操作案后“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即興宣言,簡直把自己牢牢定型為壞蛋。然而,這起慘案背后,可能另有玄機。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起案子劉備、關羽、張飛也可能有份,你可不要太驚訝,這聽起來是驚人之談,而背后隱藏的史料與邏輯串聯(lián)起來,竟是絲絲入扣,雖然這還只是推斷,但也是歷史的另一種可能,而且,是大有可能。
羅三洋《曹公案》系列,為你破解關于曹操的種種謎案。
呂伯奢滅門案,案情很簡單: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召見曹操,想要拜他為驍騎校尉以圖拉攏,曹操卻不肯接受,逃離洛陽,抵達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西)時,突然襲擊了接待自己的老朋友呂伯奢一家,殺死八人。
然而,曹操到底為什么會做出這種事呢?如果把《魏書》、《世語》、《雜記》等各種史料中不同角度的記載連接起來看,這起滅門案的真相,可能并不那么簡單。
先說主犯曹操,在青少年時代,曹操除了和袁紹搞過幾次無傷大雅的惡作劇以外,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劣跡;做官以后,曹操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騎都尉、濟南相、典軍校尉等職,表現優(yōu)異,即便是曹操的政敵也從未指出過他的早期仕途有何污點。那么,并無劣跡前科的好青年曹操為何滅了老友滿門,要破解這件奇案,就必須搞清曹操在案發(fā)之前做了什么,案發(fā)時和誰在一起,之后又做了什么。
漢靈帝駕崩時,曹操擔任“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但在此之后,由于“西園八校尉”的統(tǒng)帥蹇碩被何太后及大將軍何進處死,副帥袁紹改任司隸校尉,“西園八校尉”等于被解散。按照袁紹的說法,他誅殺宦官、董卓入京時,曹操擔任的職務是議郎,也就是個沒有軍權的文官。董卓要拜曹操為驍騎校尉,等于恢復了他的禁衛(wèi)軍將領地位。那么,曹操為何拒絕接受這次升遷,反而逃離了洛陽呢?
在《三國演義》里,曹操是因為試圖刺殺董卓失敗才出逃的;但是在原始史料里,行刺董卓的仁人志士名單里可沒有曹操。正史的解釋是,曹操看出董卓將要做出禍亂漢室的壞事,所以與他斷絕關系出逃。但是,董卓剛進京時,表現得相當克制,并不跋扈,曹操拒絕董卓升遷自己的美意,反而出逃就顯得不合理了。
當時出奔洛陽的并不止曹操一個人。按照曹魏官方史書《魏書》的記載,曹操去呂伯奢家里時,并不是一個人去的,而是“從數騎”.
顯然,這就說明“捉放曹”的故事是不成立的,曹操到呂家時是帶著一票人,而不是像演義上說得那樣,只有一個新收的小弟陳宮,而且事實上這里根本沒有陳宮什么事兒,他是一位兗州土豪,年紀比曹操小很多,也沒有擔任過中牟縣令。
那么曹操身后的“數騎”都有誰呢?答案很可能嚇你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