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掛帥起草共和國首部憲法

時間:2014-09-22 08:30來源:大西北網(wǎng)-南京日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制定和頒布了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民眾擁護憲法

 


    今年9月20日,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60周年的日子。1954年9月20日,新中國首部憲法的誕生,為中國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人治歷史畫上了句號。


 

 

毛澤東親自掛帥起草憲法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的“元旦社論”提出,把“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憲法,通過國家建設(shè)計劃”列為1953年的三項重大任務(wù)之一。


    新中國成立前夕制定的《共同綱領(lǐng)》一直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體會議執(zhí)行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quán)。制訂一部新憲法確認(rèn)已經(jīng)取得的治國經(jīng)驗,鞏固革命的勝利成果,這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這年12月24日下午3點多鐘,一輛專列緩緩地駛進了前門火車站。毛澤東的警衛(wèi)陳長江等80多人將好多書、文件、衣物、床上用品等搬上了列車。


    毛澤東要離開北京,前往浙江杭州。他將要帶著憲法起草小組的成員一同前往,開始做一項為新中國法制建設(shè)奠定千秋基業(yè)的大事,即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早在一年前,全國政協(xié)常委通過了周恩來總理關(guān)于起草憲法的決議報告。毛澤東親自掛帥,擔(dān)任憲法起草委員會主任,主持憲法起草工作,但其間由于部分省市受災(zāi)、國家忙于救災(zāi),以及毛澤東因工作繁忙數(shù)次病倒,憲法起草被推遲了。毛澤東這次離京就是要擺脫北京的日常事務(wù),集中精力搞好憲法起草。


 

 

小組參照了世界各類憲法

 


    28日凌晨,專列抵達目的地杭州。毛澤東和隨行人員下了車,在浙江省委領(lǐng)導(dǎo)同志的陪同下乘車前往杭州北山路84號。


    “西湖風(fēng)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園。”在西湖周邊大大小小的莊園中,劉莊(現(xiàn)為西湖國賓館)獨領(lǐng)風(fēng)騷,被冠以“西湖第一名園”.北山路84號東起瑪瑙寺,西至杭州香格里拉飯店,北至葛嶺山脊,南至北山路,是一個占地幾百畝的民國時期所建的別墅群。就在這年年末,毛澤東為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被安排住進了劉莊。


    每天午后3點,毛澤東便帶領(lǐng)憲法起草小組驅(qū)車?yán)@道西山路,穿過岳王廟,來到北山路84號大院30號樓的辦公地點。30號樓由主樓(兩層小樓)和平房兩部分組成。憲法起草小組在主樓辦公,毛澤東在大平房辦公,大平房里有間會議室。


    憲法起草小組的工作場所里堆滿了蘇聯(lián)、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捷克、法國等國的憲法。這些憲法都被專門翻譯為中文而排印出來,是在供起草小組成員們起草開國第一部憲法參考用的。


    為了起草憲法,毛澤東和起草小組成員廣泛閱讀和研究了世界各類憲法,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毛澤東認(rèn)為制定本國憲法,參照別國憲法和中國歷史上有過的憲法,是完全必要的。人家好的東西,結(jié)合中國國情,加以吸收;不好的甚至是反動的東西,也可以引為鑒戒。


 

 

不到40天出草案初稿

 


    憲法起草工作進展得比較順利。從1954年1月9日開始,到2月17日,草案初稿出來了,雖然比原計劃推遲了半個來月,但也只用了不到40天的時間。其間,由董必武、彭真等人組成的憲法研究小組也來到了杭州。在毛澤東主持下,起草小組通讀通改。2月24日完成“二讀稿”,26日完成“三讀稿”.在毛澤東的主導(dǎo)下,田家英在其中承擔(dān)了很多具體工作和直接修改工作,通常徹夜不眠,甚至累得吐血。


    3月初,經(jīng)毛澤東審定和修改的《憲法草案初稿說明》中,專門就憲法草案在文字上的特點作了說明:“憲法是必須在全國人民中間普遍宣傳和普遍遵守的,因此,條文固然要盡量簡單,文字尤其要盡量通俗。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憲法草案的文字完全用白話寫成,凡是可以避免的難懂的字眼,一律加以避免。”


    3月9日,憲法起草小組拿出“四讀稿”.至此,憲法起草小組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wù),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討論修改憲法草案,提供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稿本。


    3月17日,毛澤東一行回到北京,立即著手召集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討論憲法草案。經(jīng)過歷時80多天的廣泛討論和反復(fù)修改,憲法草案提交全國人民公開討論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1.5億多人參加憲法草案討論

 


    當(dāng)年,中央從人民大學(xué)及其他單位抽調(diào)一部分懂法律專業(yè)的同志臨時到憲法起草委員會工作。當(dāng)年才20多歲在人民大學(xué)擔(dān)任教員的許崇德有幸入選。


    據(jù)悉:當(dāng)年歷時81天,共開正式會議7次,全國政協(xié)、各地方、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武裝部隊等組織了各方面人士8000多人參加憲法草案(初稿)的討論,提出修改意見5900多條。


    6月1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和《關(guān)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決議》。


    兩天后,《人民日報》刊登了憲法草案全文,并發(fā)表了在全國人民中廣泛地展開討論憲法草案的社論。一場全民大討論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作為警衛(wèi)員的陳長江與自己的同事也參與了憲法草案的討論,他們熱烈擁護這部憲法草案,認(rèn)為它代表了人民的意愿。


    憲法草案全文公布后的兩個多月里,全國各界共有1.5億多人參加了憲法草案的討論,他們熱烈擁護,又提出110多萬條修改或補充意見。討論中提出的意見,都由各地黨政領(lǐng)導(dǎo)部門及時上報中央。許崇德回憶說:“1954年是特大洪災(zāi)。交通中斷了,大水沖掉了公路、鐵路,當(dāng)時的討論意見用飛機運送到北京來,那真是感動人。”


    經(jīng)過全國性大討論,憲法草案又作了一些重要修改。這年9月15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在當(dāng)天的會議上,劉少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委托作了《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


    5天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了紀(jì)念這一盛事,當(dāng)年很多人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憲法”,一時之間,“李憲法”、“王憲法”遍及大江南北。


    據(jù)《炎黃縱橫》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毛澤東親自為誰簽發(fā) 共和國第一號“烈士證”?
  • 揭秘共和國第一烈士:未來的元帥為何被同志用刀砍死
  • 共和國歷史上的柯慶施
  • 李先念:從鄉(xiāng)村木匠到共和國主席
  • 從寺廟寄養(yǎng)兒到共和國專業(yè)技術(shù)少將
  • 共和國的財政新管家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