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張伯駒成就了畫家潘素

時間:2015-02-10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張伯駒

 

張伯駒


    經(jīng)濟(jì)學(xué)家千家駒說:“這幾年,我參加的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很多人的悼詞上無一例外地寫著‘永垂不朽'.依我看,并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的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


    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xié)名譽主席啟功稱贊他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葉劍英、鄧穎超、王震、谷牧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送了花圈,趙樸初、夏衍、胡愈之、牛滿江、劉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挽聯(lián),五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原中央黨校常務(wù)副校長宋振庭送給張伯駒的挽聯(lián):愛國家、愛民族,費盡心血不惜身家性命;重道義、重友誼,冰雪肝膽豪氣萬古凌霄。


    其表弟李克非寫了一首博得眾口稱贊的挽聯(lián),聯(lián)云:憶當(dāng)年福全樓館,粉墨登場演臥龍,步叔巖余韻,堪稱干古絕唱;看近歲叢碧山房,群賢同觀平復(fù)帖,附士衡驥尾,無愧萬世留墨香。


    張伯駒自挽:


    歷名山大川,對金樽檀板,滿路花綠野堂,舊雨春風(fēng),駿馬貂裘,法書寶繪,渺渺浮生,盡煙云變幻,逐鹿千年,何足道俊才,老詞人濁世佳公子;認(rèn)清冰潔玉,證絮果蘭因,粘天草紅豆樹,離腸望眼,靈旗夢雨,淚帕啼箋,綿綿長恨,留秋碧傳奇,求凰一曲,最堪憐還愿,為鶼鰈不羨作神仙。


    章伯鈞曾說:“不論中國的文學(xué)如何發(fā)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


 

 

名士終成絕響

 


    張伯駒1918年從袁世凱的陸軍混成模范團(tuán)騎兵科畢業(yè),其后在軍閥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職,曾任過提調(diào)參議。


    不久后,張伯駒毅然退出軍界。


    此后,他在詩詞歌賦吹拉彈唱中找到了一方心靈凈土。非常之愛情 直接從1935年的那場愛情說起吧。當(dāng)時上海的天香閣,有一個艷名高幟紅中透紫的妓女名叫潘妃。


    潘素,1915年出生在蘇州,前清著名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其父潘智合是個紈绔子弟,家產(chǎn)被其揮霍一空。其母沈桂香系出名門,為潘素聘請名師,教其工女紅、習(xí)音律、學(xué)繪畫。潘素13歲時,母親病逝,繼母王氏將她賣到上海妓院。


    因為長袖善舞,能寫能畫,彈得一手好琵琶,開口就是令人銷魂的吳儂軟語,潘素在上海妓院艷名四揚,當(dāng)時上海妓院等級分明,潘素接待的,大多是身上刺龍畫虎的黑社會中層干部,家中天天大擺花酒場,為此,潘素在自己的胳膊上也紋了一朵花,一朵搖曳在上海灘光怪陸離歡場上的花兒。


    獨占花魁的想法每個男人都有,于是一位叫臧卓的國民黨中將出現(xiàn)了,很快與潘素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潘素就要成為一個軍人的愛妾。    于是張伯駒出現(xiàn)了。


    這時的張伯駒家中有妻妾三房。


    張伯駒娶原配夫人李氏時,只有十五六歲,李氏是安徽督軍的千金,婚禮極為奢華,張伯駒的結(jié)婚禮服是黑呢子元帥服,領(lǐng)口、袖口和大襟都鑲有一指多寬的金線,肩上有金線編織的肩章,褲縫處也鑲有一指多寬的金線。


    因李氏不能生養(yǎng),就娶了二夫人鄧韻綺,后又娶了三夫人王韻香。


    張伯駒埋頭自己的詩詞愛好之余,在父親張鎮(zhèn)芳創(chuàng)辦的鹽業(yè)銀行擔(dān)任總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兩次賬。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總公司來人查賬,來的還是老板的公子,自然無條件配合檢查,緊張工作之余,饕餮盛宴之后,定會盛情邀請領(lǐng)導(dǎo)到某地放松一下。


 

 

到此一游,解悶消愁

 


    于是,張伯駒遇見了潘素,在煙花柳巷。


    兩人一見鐘情。


    據(jù)科學(xué)日報報道,美國雪城大學(xué)教授斯蒂芬妮論證,一見鐘情只需花費短短的0.2秒。


    0.2秒后,張伯駒驚嘆潘素為天女下凡,一曲幽幽琵琶后,張伯駒為潘素提筆寫下一副對聯(lián):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


    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當(dāng)時的潘素名為潘妃,對聯(lián)不僅嵌有“潘妃”兩個字,而且巧用典故,用掌中作舞的飛燕、千里和親的明君、步步蓮花的潘妃(此潘妃是有來歷的,自己百度)、羅襪香塵的洛神四大佳人來贊譽眼前的紅顏。


    潘素于是將國民黨中將愛妾的身份拋之腦后,千言萬語不多說,都在纖手撥弄琵琶的哀怨悲切中了。


    郎有情,妾有意,但國民黨中將臧卓自不會將名花易主。


    于是潘素被軟禁在西藏路漢口路的一品香酒店,只能以淚洗面。


    張伯駒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何況對方又是國民黨中將,情雖難割舍,但不敢硬碰,于是找到自己的世交孫曜東,趁天黑買通看守潘素的衛(wèi)兵,將潘素救了出來,在上海逗留一夜后,回到北京。


    上海史專家熊月之在《老上海談老上海》中稱孫曜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老上海”,“其曾富比陶朱,也曾窮若乞丐;與政府要人為伍,與大奸巨憝為鄰;娶舞女為妻,與明星有染……”


    臺灣作家高陽的《粉墨春秋》中說孫曜東是“壽州相國”孫家鼐一家,他的父親叫孫履安,是個老名士;還有個哥哥孫養(yǎng)農(nóng),跟袁世凱的東床快婿薛觀瀾都以研究余叔巖出名。孫曜東本人,介乎紈袴與篾片之間,由于拉緊了周佛海與新任“上海市長”陳公博的關(guān)系,得任具有市銀行性質(zhì)的上海復(fù)興銀行總經(jīng)理。


    孫曜東回憶說,當(dāng)時救出潘素時,“潘妃已哭得兩眼桃子似的。”


    孫曜東又說:“我和臧卓后來見過面,大家心照不宣,一場驚險就這么過去了。”


    這一年,張伯駒37歲,潘素20歲。


    單從愛情的世俗角度來說,一個已婚男人,和一個歡場女子,應(yīng)該都算是兩個二流的愛情選手,但兩個二流的人在一起,也能談一場超一流的戀愛。所以,不要放棄那個讓自己心跳的人,除了愛情本身,其余的都是浮云。


    誰,執(zhí)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獨;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扶我之肩,驅(qū)我一世沉寂;


    張伯駒晚年寫下一首《瑞鷓鴣》來追憶兩人情定三生的那一刻:


    姑蘇開遍碧桃時,


    邂逅河陽女畫師,


    紅豆江南留夢影,


    白蘋風(fēng)末唱秋詞。


    除非宿草難為友,


    那更名花愿作姬,


    只笑三郎年已老,


    華清池水恨流脂。


    據(jù)大多文章記載,張伯駒與潘素1937年正式結(jié)婚。


    婚后兩人攜手登峨眉山,張伯駒寫下一首《六州歌頭。登峨眉山絕頂》:


    相攜翠袖,萬里看山來。云鬢整,風(fēng)鬟靘,兩眉開,凈如揩。獨秀西南紀(jì),鎮(zhèn)梁益,通井絡(luò),齊瓦屋,蟠岷嶓,接邛崍。絕壁坪深洞古,神龍會、隱蓄風(fēng)雷。聽下方鐘聲,煙霧起芒鞋。飛瀑喧逐,掛丹崖。又神燈燦,佛光幻,卿云爛,錦霞堆。開粉本,圖鱗甲,砌瓊瑰,絕塵埃。玉立千峰回,銀色界,雪皚皚。渺人海,笑萬事,等飛灰。陰壑陽巖蒼莽,看縹緲、雙影徘徊。載將西閣筆,直上睹光臺,一掃昏霾。


    才子袁克文的艷情之詞是寫給無數(shù)的歡場女子,恨不能將愛灑滿人間,而張伯駒的詩詞中有關(guān)情的篇章只寫給一位女子,就是潘素。


    所以后人對“民國四公子”有這樣的定論:


    要找老公,選張伯駒;


    要找情人,找袁克文;


    要找知己,找張學(xué)良;


    要找朋友,找溥侗。


    逢年過節(jié),張伯駒總會用詩詞來表達(dá)對潘素的愛意,據(jù)說,潘素的生日為元宵節(jié),張伯駒在這天曾為潘素寫下一首《水調(diào)歌頭·元宵日鄧尉看梅花》,詞云:


    明月一年好,始見此宵圓。人間不照離別,只是照歡顏。


    侍婢梅花萬樹,杯酒五湖千頃,天地敞華宴。主客我與汝,歌嘯坐花間。


    當(dāng)時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雙壁玉,人望若神仙。


    經(jīng)慣桑田滄海,踏遍千山萬水,壯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隨肩。


    張伯駒的詞中更有這樣的句子:


    白首齊眉幾上元,金吾不禁有晴天。年年長愿如今夜,明月隨人一樣圓。


    齊眉對月,交杯換盞,猶似當(dāng)年。紅塵世上,百年余幾,莫負(fù)嬋娟。


    白頭猶覺似青春,共進(jìn)交杯酒一巡。喜是團(tuán)圓今夜月,年年偏照有情人。


    所謂天定緣,心生分,這就是緣分。


    有句很扯淡的廣告詞: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世事難料,張伯駒或許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但人生苦短,總要與傾心之人共度,才不算辜負(fù)。


    他知道要把這個女人捧在手里,當(dāng)一輩子的寶,兩人一起慢慢變老。


    于是,全世界讓路,包括家中已有的三房妻妾。


    潘素過往的那些坎坷,只是為了遇到這個男人。


    一切都是浮云,煙消云散后,有個有情人站在身邊,不離不棄,白首到老。


    有人評說:潘素成全了張伯駒,張伯駒成就了潘素。


    很多文章中說潘素21歲正式拜師開始學(xué)畫,百度百科也是如是說。也有文章說潘素與張伯駒婚后開始學(xué)畫,這兩種說法之間有點時間差。潘素21歲應(yīng)該是1936年,潘素與張伯駒結(jié)婚在1937年。


    一年時間不短不長,不怕遲,就怕不來。


    所以,比較合理的說法是潘素遇到張伯駒之后人生揭開新的一幕,紙墨筆硯五彩顏料蜂擁而至,將過去的胭脂舊色徹底覆蓋。


    著名作家、《蘋果日報》社長董橋在《永遠(yuǎn)的潘慧素》一文中寫道:“潘素跟過朱德甫、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張孟嘉學(xué)畫,跟過夏仁虎學(xué)古文,家藏名跡充棟,天天用功臨摹,畫藝大進(jìn)。”


    在張伯駒的刻意培養(yǎng)下,潘素潛心觀摩張伯駒珍藏的書畫真跡,悉心鉆研隋唐兩宋工筆重彩畫法,婚后與張伯駒走遍名山勝水,終成為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青綠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zhì)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chǔ)上薄罩青綠。


    青綠山水技法始創(chuàng)于唐代,經(jīng)數(shù)代畫家發(fā)展傳承,形成一種程式化的表現(xiàn)方法,學(xué)會容易學(xué)精極難。


    天資聰慧的潘素做到了,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xì)密嚴(yán)謹(jǐn),金碧緋映的一派。


    大畫家張大千贊嘆潘素的作品:“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項背。”


    董橋文章中寫有人看到潘素的作品驚嘆:“怎么會畫得那么高古,莫非隋朝唐朝和兩宋的鬼魂都住他們家?”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乾隆皇帝是世界最大鐘表收藏家
  • 大收藏家張伯駒與《平復(fù)帖》
  • 民國公子張伯駒曾過繼給河南督軍
  • 1942年收藏家孫佩蒼離奇猝死 藏品蹊蹺丟失
  • 張伯駒賣豪宅護(hù)國寶字畫
  • 張伯駒:為護(hù)國寶賣房產(chǎn) 捐贈"平復(fù)帖"等名貴字畫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