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幽默大師的講壇佳話

時間:2012-03-29 16:07來源:摘自《演講與口才》 作者:肖莉、欒永祖 點擊: 載入中...

1966年,林語堂在臺北

  林語堂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廈門大學文學院長,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66年定居臺灣,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他倡導的文學風格與他的創(chuàng)作,都具有幽默的特點,被人們稱為“幽默大師”。他的演講也是妙語迭出、妙趣橫生,在講壇上留下了許多佳話。

  幽默的話語,非凡的智慧

  林語堂演講,常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妙語,整個演講過程氣氛熱烈、笑聲不斷。林語堂的幽默,并不是單純的搞笑。他的幽默,折射出他的機敏與睿智,是他幽默的天性,同他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深刻的思想凝結(jié)而成的哲理密切相關(guān)。他幽默的話語,令人在忍俊不禁之后久久回味。

  一次,他應邀參加一所學校的畢業(yè)典禮,在他前面有不少人做演講,都講得冗長乏味,輪到他演講時,時間已過正午,學生們已經(jīng)不太耐煩了。林語堂走上講臺,開口就說:“紳士的演講,應當像女孩子穿的裙子一樣,愈短愈好?選”此言一出,全場哄堂大笑,聽眾們精神為之一振。林語堂的這句幽默語,對那些“懶婆娘的裹腳布”似的演講,提出了中肯的批評,緊緊抓住了聽眾的心理。這句話就成為演講界知名度極高的名言,廣為流傳,至今不衰。

  林語堂曾經(jīng)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去做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大談中國文化的優(yōu)越性,認為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人生哲學,中國的都比西方的好。美國學生既覺得耳目一新,又覺得頗為懷疑。

  有一位女學生實在忍不住了,舉手發(fā)言,問:“林博士,您好像是說,什么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最好,難道我們美國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中國的嗎?芽”林語堂略加思考,樂呵呵地回答說:“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要比中國的好啊!”

  這機智的回答引起滿堂哄笑和議論,林語堂在這里幽默地指出美國人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特點,是大實話,但似褒實貶,發(fā)人深思,使聽眾在大笑之余有所感悟。

  在演講中,要讓聽眾開口笑并不難,玩幾個噱頭,開幾個低俗的玩笑就可以了。但是,要讓聽眾在笑聲中思想得到啟迪,靈魂得到凈化,就需要林語堂這種學者的幽默、智者的幽默了。

  幽默的故事,深刻的道理

  林語堂在演講中善于講一些幽默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妙趣橫生,讓聽眾在輕松的氣氛中,在開懷大笑的同時,得到啟發(fā)。

  有一次,他到一所大學去訪友。校長得知名人林語堂來了,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臨時請他給學生做演講。林語堂很為難,無奈之下,就講了一個笑話:

  古羅馬時代,皇帝常派人將活人投到斗獸場中給野獸吃掉,皇帝就在撕心裂肺的喊叫中,在淋漓的鮮血中觀賞取樂。

  有一天,皇帝命令將一個人扔進斗獸場,讓一頭獅子去吃。這人見了獅子,并不害怕。他走近獅子,在它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只見那獅子掉頭就走,不去吃他了。

  皇帝見了,十分奇怪。他想,大約是這頭獅子肚中不饑,胃口不好,見了活人都懶得吃。于是,他命令放出一只餓虎來。餓虎兩眼放著兇光撲過來,那人依然不怕。他又走到老虎近旁,向它耳語一番。那只餓虎竟也灰溜溜地逃走了。

  皇帝目睹一切,覺得難以置信,他想,這個人到底有什么法術(shù)令獅子、餓虎不吃他呢?芽他將那人召來盤問:“你究竟向那獅子、老虎說了些什么話,使它們掉頭而去呢?芽”那人不慌不忙地說:“陛下,其實很簡單,我只是提醒它們,吃掉我當然很容易,可是吃了以后你得開口說話,要做演講的。”

  說罷就坐下了。聽眾想了一會兒,才響起熱烈的掌聲和笑聲。校長被弄得啼笑皆非。

  林語堂這里既委婉地用故事表露了對校長強人所難的不滿,也用這個幽默故事說明了演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巧妙地告訴同學們:練好口才、善于說話還可以使自己逢兇化吉、遇難呈樣呢。

  有一次,紐約某林氏宗親會邀請林語堂去演講,希望借此宣揚林氏祖先的光榮事跡。這種演講吃力不討好,因為不說些夸贊祖先的話,同宗會失望,若是太過吹噓,又有失學人風范。只見林語堂不慌不忙,娓娓道來:

  我們姓林的始祖,據(jù)說是商朝的比干,這在《封神榜》里提到過……英勇無敵的林氏祖先,有《水滸傳》里的林沖……我們姓林的旅行家、航海家有《鏡花緣》里的林之洋……詩人、才女有《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另外還有美國大總統(tǒng)林肯……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的林白……我們林氏家族可說是人才輩出,光宗耀祖哇!

  林語堂這一段精彩演講,令臺下的宗親雀躍萬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我們細細體會他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他所談的許多是文學作品中虛構(gòu)的人物,甚至是與林氏毫無關(guān)系的美國人,并沒有對本姓祖先進行無原則的吹噓。林語堂的演講既滿足了林氏宗親的要求,又不失學者嚴謹求實的風范,而且以幽默故事的方式諷刺了那種務虛榮、好夸飾的世風,余味無窮、發(fā)人深思。

  幽默的行為,獨特的風采

  林語堂的演講,不僅話語、故事幽默,而且體態(tài)語言、舉手投足都特別幽默風趣,展示一種獨特的風采。

  林先生講學從不正襟危坐、拿腔拿調(diào),他喜歡在講臺上踱來踱去侃侃而談,有時會走到聽眾中間與大家直接對話,從不念、不看講稿。他第一次到東吳大學法學院講課,登上講臺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里面竟是一包帶殼的花生。他把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林語堂就從吃花生講起:“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同學們饒有興味地邊剝邊吃邊聽,林先生繼續(xù)說:“花生又叫長生果。諸君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選我講課從不點名,諸位吃了長生果多長記性,不要逃學,則幸甚?選幸甚?選”全場活躍,熱烈鼓掌。

  林語堂獨特的行為,別具創(chuàng)意,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把美好的祝愿、合理的要求都包含其中了。

  在法國蒙敦舉行的世界筆會第36屆年會上,輪到林語堂發(fā)言時,他向主席要求講15分鐘,但主席拒絕了,說別人發(fā)言都是5分鐘,不可破例。林語堂表示,5分鐘他不講。經(jīng)過商量,主席終于答應了;而大會秘書長答應說先安排10分鐘,如果林語堂講滿10分鐘尚未結(jié)束發(fā)言,則仍可講下去。林語堂接受了這個安排。

  林語堂登臺后,全場鴉雀無聲,他講得也很投入。不知不覺,已滿10分鐘,主席說時間已到,請林結(jié)束發(fā)言。林語堂二話不說,徑直走下臺,與會者正聽得入神,于是一致熱烈鼓掌,希望林語堂講下去。但林語堂卻說什么也不肯再講下去了,于是,便永遠地留下了這次半截子的精彩演講。

  林語堂此舉,并非生氣,而是借這種幽默的做法,讓他的演講與眾不同:如果林語堂接著把演講講完,那么,這次演講就和其他人的演講沒有什么區(qū)別,不會引人矚目;如果就只講一半,世界上再沒有這樣的演講了,還有什么比半截子演講更獨特的演講呢?這是林語堂在演講史上留下的又一段佳話。

  林語堂,這位幽默大師,不僅在文壇上著作等身,飲譽海內(nèi)外,而且在講壇上也留下了許多名篇、不少佳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司馬懿:潛伏大師“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
  • 梅蘭芳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 賽珍珠非徐志摩情人 系林語堂伯樂后翻臉
  • 齊白石用“白菜”換白菜
  • 黃侃的“為徒之道”
  • 民國時期的“北漂”大師們
  • 頂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