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時北京已出現(xiàn)霧霾

時間:2016-11-16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北京晨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霾,又稱煙霞,是由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空氣渾濁現(xiàn)象。


    在俗語中,霧霾常連用,但霧和霾不是一回事:首先,水分含量不同,達到90%以上的叫霧,低于80%的叫霾,80%至90%之間是霧霾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其次,能見度不同,1千米以內(nèi)是霧,1千米至10千米之間稱為輕霧或靄,小于10千米是霾;第三,霧比較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霾則達1千米至3千米。


    霧霾產(chǎn)生的原理很復雜,但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guān),它們都可能給人體帶來消極影響。北京地處北方,氣候干燥,距沙漠較近,從歷史上看,霾災比較頻繁,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元朝。


    據(jù)《元史》記載,1329年陰歷3月,由于前年冬天沒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導致“雨土,霾”.


    明代相關(guān)記載更多,1481年,由于降雨少,“連日狂風大作,塵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饑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內(nèi)經(jīng)常狂風大作,史書上稱“風霾累日”.1493年,“京師雨霾”,1497年,“京師去冬恒燠無雪,今春狂風陰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師風霾連日不止”.1504年,通州區(qū)出現(xiàn)了“春二月,常風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霧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來,風霾屢作”.1516年,海淀區(qū)“冬無瑞雪,春有風霾”.1548年,“正月,京師大風霾”……


    類似的記錄連篇累牘,數(shù)不勝數(shù)??傊扛魩啄?,大霾便會光臨京城一次,雖然春天成災較多,但冬季亦不罕見。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相關(guān)記載并不全面,由于缺乏科學的觀測手段,所以對霾的大小、濃度等,只能憑感覺,且只記錄成災的,對沒有造成災害的霧霾,往往忽略。單看文獻,會覺得古代的霾只與旱相關(guān),其實,這是記錄粗疏造成的錯覺:旱是災害,與旱俱來的霾必須記錄在案,卻遺漏了那些不與旱俱來的霾。


    那么,為什么元代以前史料中很少見到的霾,在明清兩代卻成了北京的常客呢?


    原因不外有三:首先,元代以前北京地處邊關(guān),雖是重要城市,但并非全國政治中心,所以其氣候、環(huán)境、商業(yè)等細節(jié),史書往往闕載;其次,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規(guī)模較小,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建筑物增加了,空氣流動速度下降,霧霾發(fā)生的幾率相應(yīng)提高;第三,明代后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氣候變冷,降水減少,利于霧霾天氣形成。


    古人對霧霾災害只能束手無策,明清兩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動上蒼,賜下甘霖”.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顯然是無稽之談,減少霧霾要靠科學,應(yīng)從約束人類自身行為入手,搞好綠化,注重節(jié)能減排,是積極的解決之道。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老北京曾有哪些野生動物
  • 北京最古老的塔有哪些
  • 元代蕭墻與明清皇城的興廢
  • 元代人這樣總結(jié)忽必烈東征日本失敗原因
  • 老北京是如何防火的
  • 老北京南城的七條斜街為何叫“龍脈”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