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蘇州木版門畫《金雞報曉》,貼于門上以辟邪,口喙蜈蚣,寓意除害免災(zāi)。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雞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盡管“雞文化”與龍文化、虎文化相比似乎沒那么高大上,但對古人生活的影響更直接。如雞司晨,形成了千年不變的“雞鳴而起”作息方式,追求進步會“聞雞起舞”;雞還是辟邪和吉祥的化身,古人過年時門上要貼“雞畫”使“魅丑類自然退伏”.而且,在古人眼里,雞還被視為一種“德禽”,具有“文、武、勇、仁、信”等優(yōu)秀品質(zhì)……
在十二生肖中,對古人生活影響最大的動物非雞莫屬。雞能啼晨,古人稱之為“司晨”.在沒有現(xiàn)代鐘、表一類計時工具的古代,公雞在早晨打鳴這一習性,對生活在農(nóng)耕時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義。
對“公雞司晨”,古代作品中多有描寫?!对娊?jīng)》中有一首鄭國民歌《女曰雞鳴》,開頭即說:“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大概意思是,妻子說雞都打鳴了,趕緊起來吧,可躺在床上的丈夫說天還沒亮呢,想多睡一會兒。可見,早在先秦時人們已開始利用雞鳴來安排作息了。
不僅農(nóng)人“雞鳴而起,日出而作”, 國君也是以“雞鳴”為時間節(jié)點來安排作息?!对娊?jīng)》中的《雞鳴》就曾描寫過齊國賢妃提醒國君早朝:“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先秦周朝還專設(shè)“雞人”掌管供辦雞牲和報時,后來皇家宮廷中負責打更報時的人被稱為“雞人”,就是這個原因。
古人還曾以雞鳴勵志,現(xiàn)在不少人書房里都喜歡掛“聞雞起舞”一類書法作品即是以“雞”勵志。此事見于《晉書·祖逖傳》,一次祖逖和好友劉琨“共被同寢”,半夜聽到野外雞叫聲。半夜雞叫確是煩人,但祖逖對劉琨說:“此非惡聲也。”便用腳踢醒他起來,舞劍健身,從此有了“聞雞起舞”一說。
雞這種家禽為什么得名“雞”?就是因為有這種打鳴功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雞”條引南唐人徐鉉的話稱:“雞者稽也,能稽時也。”雞守時、鳴叫準時,雞鳴了天就快亮了,故稱“雄雞一唱天下白”.由此,古人送給雞不少美稱:夜燭、司晨鳥、知時畜、長鳴都尉等。
需要注意的是,司晨是公雞的事情,如果是母雞打鳴,古人會迷信地認為是不祥之兆,會有“雞禍”.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稱作“牝雞司晨”.《漢書·五行志》引京房《易傳》即稱:“婦人顓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
過年時門上為什么要貼“雞畫”?
《藝文類聚》云:“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
雞在古人眼里除了司晨,還能辟邪。古人認為,作祟的鬼怪怕雄雞,只要一打鳴,鬼怪就嚇走了?!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中,便多次提及用雞來辟邪的現(xiàn)象:“用一雄雞,禳而勿殺”、“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曾記載,正月初一這天,“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在紙?zhí)袭嬛浑u,貼在門上,并把葦索懸掛在雞畫上面,兩邊豎桃符,據(jù)說這樣各種鬼怪都會害怕,進不了家門,以保佑家人平安,此即所謂:“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其實在秦漢時已有在門上貼老虎避邪的習俗,東漢應(yīng)劭《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條稱:“畫虎于門,皆追效于前事,冀以衛(wèi)兇也。”但到了南北朝時,雞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人們便以雞代虎了。有趣的是,在“帖畫雞戶上”之前,民間還有在門上貼“酉”辟邪的現(xiàn)象。而在十二生肖中,“酉”與“雞”配對,這也許并非巧合,應(yīng)該有某種民俗學上的聯(lián)系。
古人認為雞能辟邪,與“雞崇拜”風俗有關(guān)。迷信認為,雞是一種“陽鳥”,為主管日出的“天雞”.唐《藝文類聚·鳥部中》“雞”條的說法更清楚:“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雞的鳴叫帶來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見光明,自然便怕雞這種“火陽精物”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民間把雞當辟邪物可能與中華人文始祖虞舜有關(guān)。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堯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
這里的“重明之鳥”就是雞,隱指堯的接班人舜。據(jù)《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所謂“重華”即雙睛在目,每只眼里有兩只眼球?!痘茨献?middot;修務(wù)訓》進一步解釋:“舜二瞳子,是謂重明。”重明之鳥“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zāi)群惡不能為害”,民間過年時都期盼這種鳥能飛到家門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于門戶之間,則魑魅丑類自然退伏。”王嘉認為,民間畫雞貼門上,就是由這種遺俗變化來的。
當然,雞能辟邪只是一種寄托平安的迷信說法,但也從側(cè)面說明了雞文化對古人的影響確是深刻的。
“龍鳳呈祥”里的“鳳”是雞嗎?
《太平御覽》曰:“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古人認為,雞還是一種吉祥動物。如在古代有一種年畫,上面是啼叫的公雞和牡丹花。有讀書人的人家過年時都會張貼,取意“功(公)名(鳴)富貴”.“雞”諧音“吉”,古人認為雞年就是“吉祥之年”.
從民俗學上來講,雞作為吉祥物,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一句十分喜慶的話叫“龍鳳呈祥”,“鳳”與“龍”一樣,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動物。龍的原型是蛇,鳳的原型就是雞!
有學者認為,最早的鳳形象是從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象牙雕作品上的多足“雙鳥”,雙鳥間是一個象征太陽的圓圈,保守者釋為“雙鳥朝陽”.有學者則斷定這是一種鳳鳥,應(yīng)稱作“雙鳳朝陽”.這兩只“鳳鳥”很像雞,或者說是雞屬鳥。
“雙雞朝陽”是古人雞崇拜和太陽崇拜觀的綜合反映,而從東漢畫像石上發(fā)現(xiàn)的“日中三足烏”,則進一步證明“鳳為雞屬”的可能性,那個三足烏極似一只擅鳴的雄雞。“日中三足烏”的傳說在秦漢時多有記載,《淮南子·精神訓》里則稱,“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三足烏、踆烏是“太陽鳥”的不同說法,它實際上是“金雞”.明楊慎《藝林伐山》中在談到十二屬相時即稱:“日中有金雞,乃酉之屬;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屬。”在古人心目中,日月是相提并論的,既然月中是“卯兔”,那么日中對應(yīng)的就應(yīng)該是“酉雞”.當然,太陽里是不可能有雞、鳥等動物的,現(xiàn)代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太陽黑子暴發(fā)時,被古人觀察到后繼而神話成一種天象。
在古文獻記載上,也有鳳即雞的說法?!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所記的丹穴之山上,“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這里的“鳳凰”到底是不是雞?僅從“其狀如雞”還不能肯定。
如果說《山海經(jīng)》所記還有可疑之處,那《太平御覽》所引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則證實了鳳凰就是雞的推論--能打鳴,有翅膀卻不能飛,這不就是公雞么!因為鳳凰本來就是雞,或者說是一種被神話了的雞,所以才有了俗話說的“雞窩里飛出金鳳凰!”
其實,鳳凰的別名就是鶤雞?!渡胶=?jīng)·覽冥訓》中有這樣的說法:“軼鶤雞于姑馀。”東漢學者高誘就此作注稱:“鶤雞,鳳皇(凰)之別名。”《爾雅·釋獸》則認為,“雞三尺為鶤。”北齊劉晝《劉子新論》的觀點有所不同,他稱“楚之鳳凰,乃山雞。”山雞古稱“雉”,雉是早期的鳳凰形象??梢?,傳統(tǒng)的“龍鳳呈祥”一說,事實上是“龍雞呈祥”.
實際上,雞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鳳凰差。雞被古稱為“德禽”,西漢韓嬰《韓詩外傳》便有這樣的說法:“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文”、“武”、“勇”、“仁”、“信”,這些雞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可都是鳳凰所沒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