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是誰?他寫過什么書?恐怕您在周圍左問右問都沒幾個人知道。近日,正是這位在國內(nèi)知名度有限的中國作家摘得了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實現(xiàn)了華人在此領(lǐng)域零的突破。輿論喜悅振奮之余,這種“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現(xiàn)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
曹文軒遭遇的小尷尬,正反映出當下兒童文學的大現(xiàn)實。一方面,相較于“明媚的憂傷”“45度角仰望天空”之類的通俗文學,兒童文學受眾有限。而且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不少家長又顯得比較“功利”,瘋狂購買的都是教輔之類,有的甚至將課外讀物列為“禁書”.市場經(jīng)濟之下,需求與供給相互刺激,教輔書籍成為“剛需”,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風生水起;兒童文學、科學普及之類,因顯得有些“不務正業(yè)”,反倒被輕視了。但偏偏是這些,對于孩子的心靈成長,才是具有長遠影響的。
讀兒童文學有用么?當然。對于一個孩子而言,需要的不光是邏輯、認知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審美、情感、想象力等營養(yǎng)。成長的“功課”,也不光是知識信息的疊加,還包括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豐盈的心靈,從而能夠更好理解將要融入的世界,應對尚且未知的旅程。
舉凡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都不只有純凈的詞藻或者只滿足快樂、搞笑等情緒,而是“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生活中真實而哀傷的瞬間”;是通過直接書寫苦難,教會孩子“如何勇敢、如何堅強、如何去愛”.這樣詩意的文字,《賣火柴的小女孩》里有,《小王子》里有,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里也有。太多事實說明,童年體驗將極大地影響人的一生,兒時心里埋下的種子,積累的營養(yǎng),總會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時刻開出花兒來。家長愛孩子,就應讓純真的童年時代免于埋沒在書本習題冊以及手機電腦中。
正視兒童文學,給予其應有的價值定位,這或許是曹文軒獲獎帶給我們的深層次啟示。就目前來看,追捧曹文軒也好,熱炒其書籍也罷,只怕還是慕“名”而來的多。這樣的逐熱,或者說逐這樣的熱,當然不是壞事,但能否盡量讓熱度持續(xù)得更久一些,讓粉絲們從最初追捧“名”的階段,真正深入到欣賞“實”的層面,帶動更多人去體悟兒童文學中的美感,去思考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若能如此,將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