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化使大學語文或面臨“廢立”選擇(2)

時間:2013-11-26 10:41來源:新京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漆永祥強調(diào),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大學語文課程的作用和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重要的是方法的引導。"當然,老師也會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來增強學生的技能,如以小作業(yè)的形式加強理工科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堂二 通過"融合"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

 


  課時介紹:目前,北外沒有大學語文課,但在公共選修課里有中國文化模塊,里面包括中國文化史、當代中國大眾文化、老子莊子選讀、佛教與中國文化等十幾門課程。學校規(guī)定,外語專業(yè)的學生都要這個模塊里至少選一門課程。


  "2007年我們做本科生培養(yǎng)方案時討論過是否開設大學語文的問題。北外有很多外語專業(yè),最早我們是通過外語來學外國文化,把世界介紹給中國?,F(xiàn)在,我們把讓世界知道中國也當成自己的任務。學生很多時間都在學外語和外國文化,所以他們還是挺期待中國文化課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金利民說。


  "說到母語能力,第一是語言能力,第二是對本國文明、文化的認識能力。我們覺得把提高漢語語言能力的任務放到大學教育里來講不是很適合,其實這應該放到中學里來提高,這是與整個教育環(huán)境相關的。我們覺得大學階段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很重要。于是就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而是設置了中國文化模塊。"


  金利民進一步解釋,語言文字總是和思想結(jié)合在一起,北外將慢慢探索在通選課中提高母語能力,如在一些課程中加入報告、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母語口筆語表達能力。"大學生的語文能力確實有待提高,但通過大學語文這樣的課程來實現(xiàn),未必是最佳選擇。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中學中是顯性的,在大學中應該是隱性的,通過融合到其他課程的教學目標中來實現(xiàn)。"

 

 

  課堂三 引導學生從藝術(shù)的角度閱讀

 


  學校代表:北京某理工科類大學

 


  課時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一直將大學語文作為全校必修課。近年學時由72個逐漸減少為32個,去年學校還把全校必修改為文科必修。


  11月19日,記者來到該理工科大學時,正趕上文法學院老師馮老師為英語和廣告專業(yè)的大一學生上大學語文必修課。課堂上,馮老師正在為學生講授曹禺的《雷雨》,他通過對劇本的講解,引領學生進行人物分析,闡釋《雷雨》的主題,并不時與學生互動。在講課過程中,馮老師并沒有對人物或主題下結(jié)論,而是通過文本分析及引述評論家、作者的觀點來引導學生思考,力求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他還為學生播放了兩部《雷雨》話劇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辨別哪一部劇的演員形象更符合原著。


  正如很多大學課堂一樣,這節(jié)課上很多學生都在認真聽講,一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認為,大學語文課與中學語文課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老師會引導學生從藝術(shù)的角度來進行閱讀。"雖然我很想讀老師推薦的文學作品,但專業(yè)任務很重,課后很難有時間來閱讀。"


  "在我看來,大學語文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大學語文應該有一個問題意識,這樣才能像打井一樣往深處打下去。"馮老師說,他對大學語文的發(fā)展也感到很焦慮,總覺得路越走越窄了。"現(xiàn)在大學語文沒有學科歸屬感,大學里專職講大學語文的基本沒有,大都是中文系老師授課。很多老師是把專業(yè)研究甩一點給大學語文,像是帶上它一塊玩。而且,大學對老師的考核是專業(yè)科研、論文,做大學語文的教師體現(xiàn)不出業(yè)績來,也就沒有什么動力。學生也一樣,覺得學得再好也沒用,所以不會上心。"

 

 

  【大學語文大事件】

 


  1904年


  癸卯學制,規(guī)定國文科為高等學堂(大學預科)必修科,大學堂(本科)"隨意科"(選修課)。


  1913年


  民國教育部頒布《大學規(guī)程》,亦規(guī)定國文為預科必修課。


  1929年


  民國教育部再次頒布《大學規(guī)程》,規(guī)定國文為"一年級學生共同必修科目",其后大學國文逐漸演變成"大一國文".


  1952年


  國內(nèi)高校進行大規(guī)模院系調(diào)整,大學語文作為公共課程從此消失,中斷了近三十年。


  1978年


  南京大學恢復了大學語文課程,并與華東師范大學聯(lián)手重新編定了大學語文教材。其后幾年里,國內(nèi)部分高校也相繼恢復大學語文教學,并設為必修課。


  上世紀80年代


  大學語文發(fā)展進入一個小高潮。


  上世紀90年代


  不少高校開始將大學語文從必修課變?yōu)檫x修課,并減少學時。


  1996年


  原國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條件的學校,要為大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程,并把這門課程的建設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


  2006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要求"高等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2007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fā)函,建議各地教委、部屬高校"結(jié)合本地區(qū)、學校實際,認真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接到通知后,北大、南開、清華、北航、華東師大等學校馬上采取行動,把大學語文列為除中文系以外的學生必修課。


  2013年


  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在此前后,陸續(xù)有高校將大學語文改成選修課)

 

 

  ■ 大學語文"五宗罪"

 


  1、教學質(zhì)量不均


  大學語文課程中,老師的談吐、學識、個人魅力往往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上過大學語文課的學生表示,在實踐教學中,同樣的課有的老師上就非常受歡迎,有的老師講則學生缺勤多。老師個人的水平對課程起著重要作用。


  2、教學方式呆板


  不少學生對記者表示,高校的課堂應該是活躍的、互動的、有思想觀念碰撞的,大學語文課亦如此。但他們所上過的大學語文課,就是老師從頭說到尾,灌輸式的教育讓他們不感興趣。


  3、班級規(guī)模太大


  目前國內(nèi)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經(jīng)常是公共課,一般都是一二百人的規(guī)模。"美國一些大學的寫作型通識課程一般都是20人以內(nèi),沒有超過30人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金利民認為,要想保證語言教學的效果,應該采取小班教學。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語文教育的問題在于如何松綁
  • 大學語文從必修到選修不是倒退
  • 評論:語文邊緣化與現(xiàn)行制度有關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