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jīng)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媽)"和"Hukou(戶口)"等詞語已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guān)注范圍內(nèi)。"如果'Tuhao'這個詞語的影響力持續(xù)的話,會考慮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加入詞典之中"。
對于"土豪"攜手"大媽"或進牛津詞典,有人將其歸結(jié)為中國影響力提升的體現(xiàn),認為這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契機;也有人認為這些詞匯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意味,或?qū)χ袊诵蜗笥兴鶕p壞。在我看來,我們還是以平常心態(tài)、開放心態(tài)看待"土豪"攜手"大媽"走進牛津詞典為好。語言就是社會現(xiàn)象最快、最生動的反映,詞典有必要記錄。
應(yīng)該承認,"土豪"等新漢語詞匯的出現(xiàn),確實是一定的社會和文化因素使然。如今我們社會有那么一部分有錢人,喜歡通過揮金如土式的炫耀消費來彰顯其經(jīng)濟實力,據(jù)說他們"買房不問面積,而是庭院的面積;吃飯不點菜,而是點廚子;穿衣服不問牌子,而是問哪國的裁縫;買家具不問哪國的,而是問哪朝的……",網(wǎng)友由此送其一個"雅號":"土氣的富豪".
很多人可能因此將沒有文化、物質(zhì)崇拜、價值觀扭曲等評價送給"土豪",覺得"土豪"進牛津詞典是對國人的諷刺。但詞典是工具書,記錄的只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強調(diào)的是實用性,不是社會價值觀的"道德審判者".既然"土豪"一詞成了一個群體的新標簽,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一種真實狀態(tài),牛津詞典就有收錄它的必要,收入并不代表支持負面現(xiàn)象。國內(nèi)一些詞典將"包二奶"、"三陪"、"泡妞"等詞語收入其中,恐怕也是基于此。
進一步說,詞匯本身無關(guān)好壞,我們大可不必做"語言警察"來審查詞典。難道說牛津詞典不收錄"土豪",外國人就不知道我們有一個"土豪"群體存在?近日,英國廣播公司專門為"Tuhao"一詞做了一檔節(jié)目,介紹了它的詞源、詞義及風(fēng)靡一時的原因。而年初,"大媽"的漢語拼音"Dama"也登上《華爾街日報》,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一支生力軍".我們要消除留給外國人的"土豪式消費"印象,要從改變某些人"富而不貴"的消費觀念開始,而不是害怕人家宣揚"土豪"一詞,進行所謂的"負面?zhèn)鞑?quot;.
事實上,牛津詞典收錄"土豪"等詞匯,并不存在刻意丑化和諷刺中國人之動機。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更多英語使用者來到中國,或在工作生活中與中國產(chǎn)生密切接觸,中英兩種語言互相滲透便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趨勢,漢語滲透進英語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比如"guanxi(關(guān)系)"、"Maotai(茅臺酒)、"Chinglis(中式英語)"、"guanggun(光棍)"、"chengguan(城管)"等等,這反而說明了英語的包容性非常強。對我們而言,即便有"土豪"一詞在世界走紅,也會是瑕不掩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