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的文人和藝人

時間:2013-10-05 08:46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作者:張大為 點擊: 載入中...

梅蘭芳本是武林高手

 

梅蘭芳本是武林高手

 

  讓人眼花繚亂的武俠小說和武打影視,給武林和武功蒙上了神秘面紗,使人們的認識與真實的武林漸行漸遠?!段淞终乒省肥珍浟?0多篇武林名人掌故,記述了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100多年間武術(shù)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跡。這些武林名人特點鮮明的習武生涯、成長過程、不凡事跡,可以幫助讀者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林。

 

 

  "武林姐妹"楊沫、白楊

 


  提起楊沫在文學界、白楊在電影界的聲名,那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捎姓l知道她們也曾是武林中人呢!


  楊沫和白楊(原名楊成芳)是同胞姐妹。楊沫是大姐,白楊是三妹,祖籍湖南。他們的父親楊老先生早年來到北京。楊老先生是個文人,有志于"教育救國".父親的志向影響著兒女,孩子們從小就喜歡讀書。


  楊沫雖是女孩子,卻有一副男孩子性格,喜讀武俠小說。她幻想將來自己也能成為一名行俠仗義抱打不平的女俠,所以她不僅好讀書,而且好運動,尤其喜好練武。


  楊老先生是個開明人士,他支持女兒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在楊沫12歲那年,為她請了位武功老師。這位老師乃是四民武術(shù)社社長鄧云峰。那時,楊家住在阜成門北福綏境東弓匠營,四民武術(shù)社設在鼓樓南火神廟內(nèi),相距十余里地。楊沫當時正在福綏境小學念書,每天下午放了學,就步行去四民武術(shù)社習武,從不間斷。


  四民武術(shù)社是個歷史悠久的武術(shù)社,創(chuàng)建于1900年。社長鄧云峰是"形意拳"名家,"形意拳"大師耿繼善的大弟子,尚云祥的師兄弟,本領(lǐng)高強。在他的親授下,楊沫開始學習形意,以后又學習太極、器械、站樁,并且著重練習負重騰跳。最后鄧老先生又將自己拿手的彈弓、弓箭也傳授給她。


  轉(zhuǎn)眼間楊沫已是有數(shù)年功夫的大姑娘了。白楊這時還小,她每日見姐姐習武,感到非常有趣,經(jīng)常吵著要姐姐教,楊沫只好把她帶到武術(shù)社去。這樣,5歲的白楊也就成了練武場上的"小把式".白楊很好強,看到姐姐武術(shù)練得那么好,自己也就刻苦地練,不用師兄、師姐們催促,就主動抻筋踢腿打拳,從不怕苦怕累。很快她就能搬起"朝天蹬"了。


  楊沫、白楊大哥的岳父楊德山是個有名的鏢師,曾投師太極名家吳鑒泉。大嫂楊斌貞也有一身好武藝。自從大嫂過門后,就成了兩姐妹的家庭武術(shù)指導。楊沫還直接向楊德山老先生請教刀術(shù),并請他代購了一把好刀。這時,楊沫的功夫已非同小可,力氣也大得很,七八個女同學和她一人拔河都拔不過她,大家都稱她"大力士".白楊的年齡雖然還小,功夫也不簡單了,除了腰腿功的長進之外,還系統(tǒng)地學會了一趟雙鉤,演練起來,威風凜凜,英姿颯爽,儼然是位小小竇爾墩呢!


  "九一八"事變,國難當頭,全國救亡熱潮深深感染著楊沫、白楊兩姐妹。楊沫參加了進步學生的活動,1936年,她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白楊呢?在姐姐的影響下投身到進步影劇事業(yè)中去了。練武培養(yǎng)出她不怯表演的素質(zhì),練出了她可塑性極強的形體。《十字街頭》公映以后,她一下成為影壇明星。


  抗戰(zhàn)初期,敵強我弱,斗爭是殘酷的,條件是艱苦的。楊沫不幸傳染上了黑熱病,但她硬是挺過來了。1939年,她生下兒子馬青柯。為了不讓孩子拖累自己干革命,小青柯生下后便被送到了外婆家。楊沫產(chǎn)后未加調(diào)養(yǎng)就登上了路程,輾轉(zhuǎn)數(shù)百里去找自己的隊伍了。幼年習武練出的強健體魄,幫她渡過了一個個難關(guān),身體終于沒有垮下來。


  隨著日寇向華東入侵,白楊為了抗日演劇宣傳,隨制片廠來到當時的大后方重慶。她參加拍攝了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由于條件限制,再加上國民黨制造的困難,拍片的艱苦真難以想象。拍下雨的場面時,找不到水,就用水泵吸臭水塘的水澆下來。冬天要拍夏天的戲,為了說話不冒白氣,開拍前總要喝涼水壓住胸腹內(nèi)的熱氣。


  解放初期,楊沫身體一度壞透了,先后動過三次大手術(shù)。她堅信要恢復健康必須鍛煉,于是在療養(yǎng)期間堅持散步,練氣功,打太極,終于使身體復原。在療養(yǎng)期間,她不顧身體虛弱,開始動筆寫作《青春之歌》。開始每天只能寫一兩個小時,后來每天寫七八個小時還不肯停筆,終于完成了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以后她又發(fā)表了長篇小說《東方欲曉》和許多短篇。


  楊沫回到北京后,立即去拜望四民武術(shù)社長、她的大師兄吳子珍,還把兒子馬青柯送到吳子珍那里學習武術(shù)。她希望下一代很好地繼承武術(shù)這一中華文化遺產(chǎn)。馬青柯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經(jīng)過吳子珍、吳斌樓、戴玉斌幾位名拳師的指點,他已掌握了"形意"、"六合"、"翻子"等幾門拳術(shù)。他在工作之余,還擔任業(yè)余教練。楊沫自己也一直不懈地鍛煉,所以身體非常好。古稀之年,仍滿面紅光,很少皺紋,步履輕款,聲音洪亮,看上去比60歲的人還年輕。


  白楊由于演出辛苦,積勞成疾,影響了心臟,多虧從小習武,為身體打下了較好的根底。可是累狠了還是會出現(xiàn)胸悶、心慌的現(xiàn)象。新中國成立后,白楊的社會活動多了,她為了適應緊張的工作,寧可壓縮睡眠時間,也要保證鍛煉。她主要練一種氣功---拍打功。從頭到腳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地一一拍打。她練功同演戲一樣一絲不茍。她還堅持飲水療法,每天早起空腹喝一茶缸溫開水。這個法子,是她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聽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說的。李公樸先生說這是一種對身體的"滋潤".所以,白楊年逾花甲時,仍然皮膚白皙,身材苗條,語音瑯瑯,風度翩翩。她能使青春永駐,不是靠化妝品完成的,而是與長期鍛煉、長期"滋潤"有關(guān)。


  楊沫、白楊兩姐妹是名人,同時也是忙人。她們能應付自如,都是從武中得益。

 

 

  武人從藝和藝人習武

 


  中國武林,歷來多有武人從藝、藝人習武的現(xiàn)象。出生于武林世家的楊小樓武功高強,成為京劇名家;京劇大師譚鑫培武功超凡,曾作為武師護過院;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精通"劍術(shù)"和"太極"……


  關(guān)于傳統(tǒng)武術(shù)的起源,學界歷來有不同見解,或說起源于狩獵,或說起源于戰(zhàn)爭,或說起源于角抵,或說起源于武舞。筆者以為,不管武術(shù)起源于什么,只說武術(shù)和表演藝術(shù)的關(guān)系,確實是密不可分的。


  武術(shù)本身除具有搏擊和健身功能之外,還具有極強的表演性和觀賞性。自武術(shù)形成以來,中華民族就在使用武術(shù)搏擊和健身之余,也利用武術(shù)的表演性和觀賞性進行娛樂。這就是我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總要含有武術(shù)內(nèi)容的原因---觀眾喜歡看,觀眾能接受。


  因此有不少的武人憑武藝街頭賣藝(內(nèi)中不乏花架子,但也有相當?shù)恼婀Ψ虺涑馄渲校?,還有相當一部分武人干脆下海做了藝人。


  京劇史上有名的武生泰斗楊小樓就出生在武術(shù)世家。他的祖父楊二喜(一說楊雙喜)就是位武術(shù)高手,長于拳術(shù),善用大刀,人送外號"大刀楊二喜".當年楊二喜為窮所困,以賣藝為生。他推著獨輪小車進京,車上一邊是刀槍把子,一邊是童年的楊月樓(楊小樓之父),爺倆在天橋市場撂地賣藝,恰被當時名老生"老三鼎甲"之一的張二奎發(fā)現(xiàn)。張二奎對楊二喜的武功技藝驚異不止,遂聘楊為忠恕堂科班的武術(shù)教師。后來楊二喜成為老徽班的武旦演員。舞臺上耍的流星錘即為楊二喜所創(chuàng)。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你應該知道的古茶道文化
  • 舊時文人的“春運”之路
  • 胡適收入居文人之冠:月薪280元遠超同期美國教授
  • 八十四年前曾辦武林大會振作文弱民風
  • 明初文人看不清朱元璋的真面目
  • 古代文人綽號:“杜撰”因憑空作詩而來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