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借槍》試圖打造一部不落俗套的諜戰(zhàn)劇。熊闊海在電視劇的前半部分幾乎一直在跟錢較勁,為籌措經(jīng)費甚至不惜使詐騙人。故事前半段行動組負責人于挺的不靠譜一直讓人為“砍頭行動”捏把汗,到后來作為劇情重中之重的暗殺變明殺讓故事節(jié)奏一下緊張起來。
觀眾感覺結局不出所料
砍頭行動一定會取得成功,這是觀眾都能猜得到的結果,但它完成的過程才是最讓人揪心的。遺憾的是,為了交代清楚刺殺的每個細節(jié),《借槍》的最后一集被分成了兩部分:前20分鐘交代整個行動,設置最后的懸念,后20分鐘以回放的方式揭曉懸念。盡管這樣的設置的確把刺殺的每個過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但一個結尾演兩遍的做法,顯然有點多余和累贅了。
有觀眾評價,《借槍》的結尾像是一道證明題,結論已經(jīng)擺在那里了,而論據(jù)則是編劇和導演根據(jù)需要隨手抓來的,都是為最后的結局服務的。之前一直因為各種突發(fā)狀況而失敗的砍頭行動在最后變得十分順利,除了加藤找了替死鬼之外,熊闊海的破釜沉舟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熊闊海最后的行動,給每個人分配的任務幾乎都建立在“假設”之上:假設他開了槍還能全身而退,假設在醫(yī)院有時間取出子彈,假設日本人能夠相信裴艷玲的表演,假設他的單衣單褲可以藏住一把槍,假設加藤能放了他的孩子相信他已經(jīng)答應了條件……這些假設構成了《借槍》最后的高潮,而神奇的是,這些假設全都成立了。至此,熊闊海已經(jīng)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了,一場雙雄爭霸的好戲變成了獨角戲。
這種為了結局而結局的做法,使懸念變得單薄,刺殺中的很多細節(jié)也無法自圓其說。一位觀眾就對電視劇中的幾個細節(jié)十分不解:“以前于挺他們做什么都會出問題,為什么到最后時刻,假扮醫(yī)生、車夫、病人都那么順利了?熊闊海被敵人拉上車后槍藏在了什么地方呢?熊闊海最后給組織打了電話不怕他們通過號碼查到地址暴露嗎?”
觀眾認為劇情過于荒誕
此外,劇情過于荒誕也是觀眾對《借槍》評價不高的原因之一。當熊闊海住進巴爾扎克公寓后,熱血青年們就把整個公寓包圍了,像現(xiàn)在的追星族一樣對熊闊海表達敬意甚至愛意,這樣的行為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實在是過于超前。而兩個在刺殺行動現(xiàn)場做連線直播的主持人更是雷點不小,二人仿佛電視直銷的主持人一樣情緒激動,甚至連振臂高呼的姿勢都如出一轍。這兩個人的存在不僅沒能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甚至還產(chǎn)生了負面的效果,有的觀眾就好奇,在那樣的場合和那樣的年代,這兩個站在高墻上大聲喧嘩的人,難道不怕被一槍打下來?
和稍顯牽強荒誕的劇情相比,《借槍》中的幾個各具特色的角色反而顯得更真實。不過,熊闊海并不是《借槍》中最被認可的角色,楊小菊、周書真、安德森、裴艷玲等幾個配角反而搶了不少風頭。其中,楊小菊和安德森這兩個不那么“主流”的角色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共鳴,“楊小菊壞得有原則、有分寸,關鍵時刻靠得?。话驳律m然偷生,但對熊闊海一家的那份感情也的確夠真摯。”遺憾的是,安德森最后沒能擺脫命運的捉弄,慘死在女友父親的槍口下。這個結局也讓很多觀眾為他打抱不平:“安德森的結局實在是太潦草了,以他在前幾集里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最后怎么會那么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