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65年10月24日,彭德懷剛離開吳家花園,中央專案組就派人前去掛甲屯調(diào)查,寫出一份《彭德懷在掛甲屯的一些活動》的報告。結尾一段這樣寫道:“由于彭德懷利用群眾的封建落后進行拉攏,加上小恩小惠,處處裝出關心疾苦的樣子,迷惑了相當一部分人。成年人稱他為‘彭老頭’,小孩子們都叫他‘彭爺爺’。有的群眾說:‘彭老頭來了以后,掛甲屯有了福。’‘彭老頭是好人,國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彭老頭給解決了(指安裝電燈)。’尤其是吳家花園周圍的人,一提起‘彭老頭’、‘彭爺爺’,真有點感恩不盡的味道。有的老太太甚至表示永世不忘。”人們學習解放軍戰(zhàn)士雷鋒助人為樂,為人民做好事;有人卻向一貫助人為樂、為人民做好事的解放軍元帥彭德懷潑污水。
文章摘自《彭德懷全傳》 作者:彭德懷傳記組 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千年掛甲屯,究竟誰曾在這里掛過甲,只有傳說,并無文字記載。而今后,它的名字將和一位真真實實的元帥的歷史聯(lián)系在一起。彭德懷悄然離去了,未能向他的村鄰告別,但掛甲屯的村民沒有忘記他,他們將自己和這位掛甲元帥之間的友誼和故事傳給子孫后代。彭德懷剛進掛甲屯,村民——公社社員用奇怪的眼光注視他。公社干部早就被告知,這是彭德懷,是個犯了錯誤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加反黨集團的頭子;國防部長的職務已經(jīng)撤掉了,但黨對他寬大處理,還保留著他的黨籍和其他名義;彭德懷到這里來住,是因為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改造思想云云。社員聽到一些“風”,初見他像個老百姓在村巷里走,不免有些尷尬。同一個屯子里的住戶,見面總是要打打招呼、說說話的,見了這個彭德懷打不打招呼呢?怎么稱呼他呢?彭德懷很自然,見了人主動招呼,說:“我是彭德懷,是個犯了錯誤的人咯。”
彭德懷在掛甲屯本是個特殊的居民,石砌的圍墻,寬大的院落,嚴密的警衛(wèi),但這些沒有把他和村里的社員隔開,很快,他就和周圍的人家熟悉了。
彭德懷有晚飯后散步的習慣,而且一定要走出村子去散步。他散步又偏愛走田埂小路。村外有一座小橋,他常在橋上倚欄四望。田野、村莊,喚起他一些什么回憶呢?不管思緒飄向何方,看到有社員在地里干活,他就走過去幫助干一會兒。轉一大圈回村,常常還順便拐到某家去看看、問問。掛甲屯80多戶人家,差不多他都了解。至今,老人們?nèi)匀挥浀盟麆偟酱逡娙司驼f的那句話:“我是一個犯了錯誤的人咯!”日子長了,人們不在乎他“犯錯誤”,倒是越來越喜歡這個好心的老頭子了。
1962年9月,十中全會以前,國務院管理局每月派電影放映隊來給他放電影,他堅持要把附近的居民請來一起坐在院子里看。
吳家花園飲水靠村里的一口小土井。天旱井干,下雨井滿,實際是用不潔的雨水。國務院管理局決定在園內(nèi)打口機井。彭德懷提出要打井給全村人用。機井在吳家花園西北角打出水后,彭德懷站在大門口,招呼村民進院接水,看著人們笑盈盈地把水挑走。
十中全會后,門衛(wèi)不許村民入院接水,彭德懷大發(fā)脾氣,可衛(wèi)兵是奉命站崗,彭德懷發(fā)了一次火后,也就不和戰(zhàn)士多說,他要另想辦法。
春節(jié)過后的一天,他把景希珍叫到大門口來,說:你去找水管子,由我出錢把井水引到墻外去,再在下面壘個水池,不就行了嗎。景希珍急忙找來工人、材料。彭德懷說干就干,他每天到門口查看幾次,幫助工人搬磚頭。幾天以后,大墻外水池前擔水的人排起隊,陣陣笑語。彭德懷每次路過,遇上有小孩子打水,少不了還要上去幫上一把。一天,引水管不出水,彭德懷很著急,彎下腰去,用嘴銜住龍頭吸氣,看看是什么毛病。
吳家花園兩鄰居民沒有電燈,每到夜晚,園內(nèi)燈光明亮,園外一片昏黑。彭德懷又想幫助鄰居辦電。正值困難時期,大家沒錢,沒材料。1961年夏天,彭德懷花了五六百元,買來電桿電線,從吳家花園把電引到兩鄰14戶居民家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