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美合作所協(xié)定》的規(guī)定:“對日作戰(zhàn)勝利后,中美所應即宣布結束。”〔12〕所以到“1945年秋抗戰(zhàn)結束后,中美所各地訓練單位首先停止活動,……該所上海辦事處辦理美帝人員回國,均延至1946年5月底全部結束撤銷。”〔13〕
中美合作所的情況就是這樣,我想無論從中美合作所成立的背景、目的,還是它的主要活動以及業(yè)務性質上,大家都不可能得出“中美合作所是一個專門逮捕、關押、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集中營”的結論。
二、軍統(tǒng)重慶集中營的變遷及主要活動
1939年底,軍統(tǒng)局以軍事委員會戰(zhàn)地工作服務團的名義,將重慶西北郊歌樂山下磁器口、五靈觀、楊家山一帶的民房強占,作為鄉(xiāng)下辦事處。他們名為辦公,實際上卻是在為自己建立秘密巢穴。他們先后在這里辦工廠、辦學校、辦醫(yī)院,同時也設立了秘密看守所,逐漸將此變成了一塊“特區(qū)”。
設立的看守所,稱軍統(tǒng)重慶看守所,是由戴笠在1939年的夏天,親自決定將原四川軍閥白駒的“香山別墅”改建而成。第一位所長為侯子川,是原軍統(tǒng)棗子堡看守所所長。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大批美國人來華,戴笠又將這個看守所遷址于附近的渣滓洞,“香山別墅”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
到1946年,這里面的情況發(fā)生更大的變化。這時抗日戰(zhàn)爭結束,中美合作所全部撤銷,軍統(tǒng)局所屬各單位也相繼遷往南京。另外國民黨又將“西南的軍統(tǒng)集中營,息烽監(jiān)獄、望龍門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并,成立了白公館看守所”〔14〕,于是這塊“特區(qū)”,又變成了“白公館看守所”的地盤。
1947年隨著內戰(zhàn)的擴大,國民黨也加緊了對國統(tǒng)區(qū)人民的鎮(zhèn)壓,于是在大批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被捕后,這年10月,曾一度合并撤銷的“渣滓洞”,又重被重慶行轅二處恢復關人。這樣,從1947年10月到1949年11月底,這個特區(qū)里面開始同時并存兩個規(guī)模龐大的監(jiān)獄:一個是由保密局(軍統(tǒng)局改稱)直接管轄的白公館看守所;一個是由重慶行轅二處開設的渣滓洞看守所。
據統(tǒng)計,從1939年成立到1949年結束,這兩個集中營先后關押和屠殺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有:
被關押的:
1940年春天,張露萍、張蔚林等七人;
1940年3月被捕的羅世文、車耀先;
1940年4月被捕的許曉軒、譚沈明;
1941年被捕的葉挺、宋綺云及妻子徐林俠、幼子宋振中;
1942年被捕的廖承志;
1946年7月從貴州轉來的楊虎城將軍;
1947年“6.1”大逮捕中被捕的胡作霖、張現華等40余人;
1947年“小民茶案”被捕的何雪松、李子伯等8人;
1948年“挺進報事件”被捕的許建業(yè)、陳然等130余人;
1948年因華鎣山、梁平、墊江武裝起義被捕的蔣可然、陳以文等30余人;
1949年叛徒劉國定(中共市委書記)出賣在成都被捕的川康特委負責人蒲華輔、華建等10余人;
1949年川東民革組織地下武裝而被捕的黎又霖、王白與以及后來的周從化等10余人。
被屠殺的: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