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拜金的王朝:自上而下大面積腐敗

時間:2011-12-21 16:25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張海霞 點擊: 載入中...

核心提示:然而,在國家統(tǒng)一的大好局面下,司馬炎開始飄飄然了,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生活上由提倡節(jié)儉開始奢侈腐化,上行下效,西晉社會風氣開始敗壞,官僚大臣爭相貪污斂財,炫富比富。社會風氣變得腐敗不堪,西晉王朝淪落為歷史上最腐敗的政權之一。

點擊進入下一頁

本文摘自《人民論壇》2011年12月(下),作者:孫立群 作者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原題:《最拜金王朝西晉覆滅啟示》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家族和他建立的政權對歷史和社會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這就是司馬氏及其建立的晉王朝。司馬氏先后建立了西晉和東晉兩個政權。西晉建立于265年,280年滅東吳,統(tǒng)一中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十年之后(291年),爆發(fā)“八王之亂”,接著永嘉之亂、五胡內(nèi)遷,流民起義,全國陷入大混亂。316年,西晉滅亡。西晉共51年,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西晉滅亡后,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偏安的東晉政權。東晉從317年到420年,共103年。

以西晉歷史為例,從司馬懿發(fā)動政變控制曹魏大權,到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再到最后一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被毒死,西晉滅亡,司馬家族與西晉政權的興與衰緊密相連,從始至終充滿了激烈的政治斗爭。研究西晉的興衰過程,可以深刻、形象地展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這一興亡周期律。我們從西晉的興衰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居治忘危”,司馬炎喪失大好局面

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在即位之初,能夠以國事為重,勵精圖治,實行無為而治的寬松政治,使社會矛盾有所緩解。泰始四年(268),司馬炎發(fā)布詔書:“永惟保乂皇基,思與萬國以無為為政。”意思是,為永葆我大晉的江山,現(xiàn)以無為之法作為治理國家的核心。

無為,是道家的思想主張,本意是無所作為,但是運用到治國理念上,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主要是對人民少干擾,輕徭薄賦,不大興土木,不瞎折騰,讓人民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環(huán)境。歷史證明,國家在社會動蕩之后實行這樣的政策,會使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因為實行了清靜無為的政策。

同年,司馬炎又在詔書中提出治國5條原則: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正身”,就是當政者要以身作則,起好作用;“勤百姓”,關注百姓的生活;“撫孤寡”,關心社會上老年人、家里有困難的那些人;“敦本息末”,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治國理念,“本”指農(nóng)業(yè),“末”指商業(yè),“敦本息末”就是要重農(nóng)抑商;“去人事”就是不要把人際關系弄得太繁瑣復雜。

為使詔書的精神落到實處,司馬炎帶頭遵守執(zhí)行。比如,他嚴禁奢侈。有一年司馬炎患病初愈,一些大臣帶禮物前來祝賀,司馬炎予以禁止。有一太醫(yī)向司馬炎獻上一件雉頭裘,精美無比??伤抉R炎不但沒有接受,反而非常生氣,一怒之下當眾焚燒于殿前。并下令:朝廷內(nèi)外再有人敢這樣做,一定以罪論之。司馬炎這樣做,不排除作秀之嫌,但是對社會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好作用。


司馬炎在位期間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發(fā)動滅東吳的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天下歸一,三國歸晉。晉武帝司馬炎發(fā)動的滅東吳戰(zhàn)役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西晉是魏晉南北朝近400年的歷史中唯一的一次全國統(tǒng)一。國家的統(tǒng)一對于民族凝聚力的匯集和民族融合的發(fā)展有重要推動作用。

然而,在國家統(tǒng)一的大好局面下,司馬炎開始飄飄然了,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生活上由提倡節(jié)儉開始奢侈腐化,上行下效,西晉社會風氣開始敗壞,官僚大臣爭相貪污斂財,炫富比富。社會風氣變得腐敗不堪,西晉王朝淪落為歷史上最腐敗的政權之一。

奢侈、拜金、清談嚴重腐蝕社會機體

西晉社會風氣如江河日下,其中有三股風氣最為突出,嚴重地腐蝕社會機體。

第一,奢侈腐化之風。西晉統(tǒng)治集團腐化先從皇帝開始。晉武帝司馬炎在民間大選宮女。后宮宮女多達數(shù)千,但他仍不滿足,滅吳之后,又把吳國宮中數(shù)千名宮女運到洛陽。這樣,后宮宮女達到萬人。由于宮女太多,司馬炎不知所從,有時就坐在一輛羊拉的車上在宮里轉悠,車停在哪個宮女的門口,就在哪兒過夜。

皇帝如此荒淫無度、縱情享樂,怎么能對下面進行約束?于是那些皇親貴戚、官僚大臣緊隨其后,極盡奢華,縱情聲色。有的講究吃。何曾任朝廷高官,聚斂了許多錢財,每天吃的費用多達一萬錢。面對無比豐盛的食物,他居然說:“簡直沒有值得下筷子的東西!”其子何劭,更加奢侈,一天吃飯的花費達到兩萬,超過其父一倍!

西晉盛行炫富、比富之風,石崇和王愷比富斗寶的故事就很典型。在西晉,有些權勢過大、財產(chǎn)過多的人,牛氣沖天,缺乏自制,甚至以殺人當兒戲!

據(jù)《晉書·王愷傳》記載:外戚王愷在宴請賓客時常安排一些女伎奏樂助興,一次一位吹笛的女子吹得有些走調(diào),王愷便當眾把她處死。石崇也是個以殺人為樂的極其殘忍的家伙。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讓侍衛(wèi)把美人殺掉。一次王敦與他的從兄王導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敦硬是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卻惡狠狠地說:“他自己殺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關系!”

對社會自上而下崇尚奢華的現(xiàn)象,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大臣傅玄就向朝廷上書,憤怒指出:“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第二,金錢崇拜之風。在司馬炎的縱容和包庇下,西晉的官僚富豪們不遺余力地追求利益,貪婪地搜刮民財,金錢成為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東西。有了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西晉是中國古代金錢拜物教最盛行的時期。錢本來是物品流通的媒介,但是,西晉錢卻成了無所不能的神物。人們痛感這一風氣對社會的腐蝕,紛紛寫文章予以抨擊。其中魯褒寫了一篇著名的《錢神論》,辛辣地譏諷一切為錢、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現(xiàn)象。

魯褒對錢的作用的論述,十分精辟,他把官僚貴族對錢的貪婪掠奪和錢的作用描繪得淋漓盡致。文中寫道:

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錢之所在,??墒拱?,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辨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發(fā),怨仇嫌恨非錢不解……

魯褒的批評真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錢變成了社會上一個有力“杠桿”,人們毫不隱晦地談錢、愛錢、貪錢、掠錢,朝野上下,一切向錢看,一切可以用錢換,社會風氣腐敗透頂!

孟子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如果舉國上下的人都在爭利、逐利,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此種現(xiàn)象成為社會時尚,那國家肯定要出問題了。在錢的驅動下,西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統(tǒng)治危機日益顯現(xiàn)。

第三,清談虛浮之風。西晉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清談虛浮之風。清談又稱“談玄”、“玄言”,專門討論一些抽象的脫離實際的問題。西晉官僚們也大暢玄風。他們以“名士”自居,一邊瀟灑地揮著麈尾,一邊侃侃而談。故弄玄虛,如瑯琊大族王衍,被譽為玄談領袖。他歷任中領軍、尚書令,職務很高,卻不干實事,“口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而已”。他手執(zhí)玉柄麈尾,“妙善玄言”。由于清談之風盛行,使西晉的官員們“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當官的不干實事,辦事又不認真去辦,敷衍了事,馬馬虎虎,每天樂此不疲的就是清談。

西晉官員們終日談論玄遠、喝酒放縱,不去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這種風氣必然給國家?guī)韲乐氐暮蠊?。西晉滅亡時,大臣王衍被殺前,嘆息道:“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這就是所謂“清談誤國”。其實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腐敗導致的社會動亂,官員清談是政治腐敗的表現(xiàn),是表而不是本。

司馬炎在統(tǒng)一中國后,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喪失危機意識,社會風氣嚴重敗壞,政治日益腐敗。唐太宗李世民在《晉書·武帝紀》中點評晉武帝司馬炎說:“不知處廣而思狹,則廣可長廣;居治而忘危,則治無常治。”可謂一語中的。

西晉滅亡的兩點啟示

縱觀西晉興亡的全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西晉由興到亡,猶如上山下山。上山者,司馬懿、師、昭父子三人。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曹爽集團,掌控了曹魏大權。為了奪取曹魏政權,司馬懿父子經(jīng)過16年的打拼,到265年,終于登到了山頂。司馬炎繼承父祖打下的江山,成為西晉的開國皇帝。但司馬炎沒有經(jīng)營好司馬氏的天下,社會風氣敗壞,西晉開始走下坡路。西晉衰敗,如同滑坡,速度越來越快,司馬炎之后的三個皇帝,個個短命,僅用了26年,就完全葬送了大晉帝國!

與強大的漢唐王朝相比,西晉缺少一個較為穩(wěn)定、連續(xù)統(tǒng)治群體是致其短命的硬傷。比如,西漢從漢高祖劉邦中經(jīng)漢惠帝、呂后、文、景到漢武帝,六七十年間,推行清靜無為的恢復經(jīng)濟的政策,國家恢復了元氣,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為漢武帝時的大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唐朝從李淵建國到唐玄宗,雖然出現(xiàn)動蕩,甚至武則天還改了唐朝的國號,但是唐朝沒有大亂,根基未動搖,幾代皇帝勵精圖治,持續(xù)發(fā)展,終于開創(chuàng)了繁榮的開元盛世。

西晉社會腐敗,歷史聞名。腐敗問題歷朝皆有,但像西晉這樣自上而下、大面積的惡性腐敗并不多見。

《晉書·惠帝紀》講到西晉的社會風氣時這樣說:“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

所謂“互市”就是交換。權與錢、權與人、權與色、權與所有有用的東西都可以交換,權錢交易,錢能通神,比富炫富,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錢臭味,嚴重腐蝕了社會機體。道德無底線,游戲無規(guī)則,腐敗使西晉到處烏煙瘴氣。

從西晉滅亡中還可得到兩點啟示:

一是民生最重要。在西晉社會連綿不斷的動亂中,受害最深的還是老百姓。老百姓在戰(zhàn)亂中流離失所,四處逃亡,大量人口死于戰(zhàn)火或逃難途中。西晉戰(zhàn)亂,究竟使多少人死于非命,無法統(tǒng)計。

由于戰(zhàn)亂不已,政府無暇顧及民生,導致保障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建設如水利工程得不到維護,所以當自然災害來臨時,由于災害防御能力低下,水利工程失修,衛(wèi)生預防全無,加劇了自然災害破壞程度,人民更加痛苦。

據(jù)《晉書·五行志》記載,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大旱,嚴重缺水,“河、洛、江、漢皆竭,可涉”。涉,即徒步渡水,黃河、洛河、長江和漢江的水都干了,可以趟水過河,可見旱到什么程度!

永嘉四年(310年),鬧蝗災,“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馬毛鬣(馬頸上的長毛)皆盡”。這是說整個北方地區(qū),蝗蟲太多了,不僅草木被吃光,連牲畜身上的毛也被吃光了!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

二是生命最可貴。在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和建立晉政權的過程中,許多士人也遭到殺戮,他們自以為參與政治,可以“治國平天下”,到頭來卻陷入了權力之爭的殘酷游戲?!稌x書》說:“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士人不斷被殺的慘痛教訓,人口大量死亡的慘狀,使他們漸漸清醒起來。他們意識到,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生命,最舒心的生活是“貴適宜”。他們逐漸認識到“自我”,產(chǎn)生了與所謂“政治”的疏離感。他們追求屬于自己的生活,張揚個性,珍愛自我,行為舉止,標新立異,形成了內(nèi)涵豐富的“魏晉風度”。在文學史上,這被稱為“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的時代。

總之,短命的西晉王朝給后人的啟示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注民生,遠離仇殺!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遵義會議的前奏
  • 北京最古老的塔有哪些
  •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國史”點校往事
  • 中國食用冬蟲夏草最早可追溯到西漢?;韬顣r期
  • 庚子賠款中國支付了多少
  • 古代中國購物指南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