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琶銅琵
傳說最早的音律就出自西域?;实凼谝鈽饭倭?zhèn)愔贫ㄒ袈蓵r,伶?zhèn)悮v盡坎坷,飽嘗艱辛,行程兩萬余里,渡過赤水,來到昆侖山。那時的昆侖氣候濕潤,森林茂密,修竹滿谷,泉水奔涌,山花爛漫,百獸奔逐,百鳥飛翔,充滿詩情畫意。他在巡守昆侖山的山神陸吾幫助下,在“懈溪之谷”找到了適合做樂曲的竹子,他仔細挑選了十二根修竹,做成十二支竹笛。但他試吹之后,音調(diào)很不協(xié)調(diào)。正在這時,一對鳳鳥飛來。它們美妙的聲音啟迪了他。他模仿鳳鳴之聲反復吹奏,直到聲音和諧悅耳。
伶?zhèn)惥瓦@樣制成了十二根律管,使人們有了創(chuàng)作和演奏音樂的規(guī)范和依據(jù)。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便稱之為“伶?zhèn)愖鳂?rdquo;。
這個動人的傳說記載于《呂氏春秋》、《漢書》及《太平御覽》等古籍中。伶?zhèn)惖嚼鰟?chuàng)造音樂的時間比張騫“鑿空西域”要早3000年。雖是傳說,但從先秦到唐宋的諸多學者和樂人都深信不疑?!读凶?middot;湯問篇》也記載過西周周穆王與美麗的西王母相會于瑤池,在瑤池上彈琴吹瑟、擊鼓吹笛、作歌吟詩的事,兩人舉杯暢飲、極盡風流之后,周穆王才作別返回。他在返回時,把路上碰到的西域藝人偃師帶到了西周。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有一天在草原上策馬行進,忽然聽見悠揚的樂聲從遠處傳來,他和甘父立即被這優(yōu)美的樂聲吸引了。他循著樂聲找去,看見一位牧人正在用獸骨做成的氣孔笛在獨自吹奏。那小小的骨管發(fā)出的神奇音色使張騫深深迷醉。他收集了十多支骨笛,并把演奏方法和一首名叫《摩訶兜勒》的樂曲一同帶回了長安,把它們交給了宮廷樂師李延年。
那充滿了大漠草原、長河落日和狂野氣息的音樂旋律頓時轟動了長安。但即使李延年也不知道,那樂曲正是聞名西域的十二木卡姆的雛形。他十分激動地對張騫說:“你帶回的西域樂曲是藝術的精華。”他根據(jù)《摩訶兜勒》的基調(diào)又寫了20多首樂曲,其中就有《入關》、《山寨》等流傳千年的名曲。這些帶有西域風格的樂曲雄渾昂揚,成為當時的軍樂,李延年組織了西漢的一支軍樂隊——“吹鼓”樂隊,專門演奏西域樂曲。按照皇帝的圣諭,這些樂曲必須要統(tǒng)率萬人以上的將軍才能使用。西域樂曲傳開以后,立即給中原以霏靡清逸為基調(diào)的傳統(tǒng)音樂以強烈的沖擊,開創(chuàng)了鐵琶銅琵、雄歌勁舞的一代樂風。
戎華兼采
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因擅跳翅袖折腰舞,喜愛于闐音樂,擅彈瑟唱歌、吹笛擊筑而成為漢高祖寵妃。劉邦常與戚夫人在宮中歌舞作樂,戚夫人擊筑,劉邦高唱《大風歌》。但戚夫人因?qū)櫠獾絽魏蟮募岛蓿兄卤瘧K命運。劉邦死后,呂后就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宮,令她身穿罪衣,剃去頭發(fā),終日舂米。戚夫人悲痛地唱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呂后得知更怒,馬上派人殺死了她的兒子趙王如意,然后砍去戚夫人的手足,挖去雙眼,灌上啞藥。丟在茅廁里,使她受盡折磨而死。
戚夫人因歌舞而死,死之慘烈,至今仍讓人身寒心痛。而另一個與音樂有關的女子蔡文姬雖然不幸在戰(zhàn)爭中被匈奴所俘,被迫嫁給匈奴左賢王,但卻促使她寫出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可謂不幸中之萬幸。
蔡文姬隨匈奴馳騁天山南北12年,受到了少數(shù)民族音樂藝術的熏陶,對西域古樂器作了深刻的研究。她尤其喜愛流行于塞北西域的管樂器胡笳那悲咽的樂聲,并以此為基調(diào),融匯西域音樂的風格調(diào)式寫了18首樂曲,來抒發(fā)自己悲苦的身世和難以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它就是《胡笳十八拍》。
前秦將領呂光曾率兵征服西域,破西域諸國。后趁中原大亂之機割據(jù)涼州,建后涼國。他在打敗龜茲后,把龜茲國的一個樂隊和包括豎箜篌、五弦琵琶、腰鼓、笙、笛、簫、貝等在內(nèi)的十多種樂器帶到了中原。
后來,他把龜茲樂與涼州地區(qū)的音樂結(jié)合,經(jīng)過改編創(chuàng)新,形成了既有曲調(diào)歡快、舞姿雄健的西域風格,又具有婀娜柔婉、輕盈多姿的西涼樂。該樂舞后來一直風行到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后來又成為隋朝國樂《九部樂》和唐朝國樂《十步樂》中的一部。
而更有因喜愛西域音樂而娶突厥公主阿史那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68年的春天,宇文邕派使臣攜帶重禮,西出陽關,請求突厥可汗將精通音樂的阿史那公主嫁給他做皇后。可汗欣然應允,將一支由300人組成的樂隊作為陪嫁送到了長安,其中就有著名的音樂家白智通。在阿史那的倡導下,周武帝將西域音樂與中原音樂相混合,戎華兼采,改革了中原音樂。
深遠影響
有因西域音樂受寵而后又遭迫害的戚夫人,有因被俘而不幸嫁給匈奴人為妻、因此有幸留下《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而《北史》、《隋書》和《新唐書》更記載了一個因為北齊后主高煒彈奏胡戎樂而被封為王的曹妙達。
曹妙達出身琵琶世家,其祖父曹婆羅門和父親曹僧奴均為琵琶名家。曹妙達直到北周和隋代還聲名遐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因樂技卓絕而被封為王的人。
在隋朝都城長安,有一個因開設著很多胡人酒店而聞名的西市。那里“胡樂當筵,胡姬壓酒”。蘇祗婆當年隨阿史那到北周,后淪落民間,被鄭譯發(fā)現(xiàn)。他倆對“五旦七聲”理論重新進行了討論實踐,使其演變成為“旋宮八十四調(diào)”。這就是蘇祗婆的宮調(diào)理論,它被隋文帝確定為新的樂制。“它不僅為音樂調(diào)定了規(guī)范,而且對后來的宋詞、元曲乃至戲劇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白明達也來自西域,隋煬帝十分看重他,任命他為宮廷樂正。他在隋末創(chuàng)制的十四首樂曲大多類似解放初期的頌歌味道——諸如《萬歲樂》、《舞席同心結(jié)》、《投壺樂》、《泛龍舟》、《還舊宮》、《長樂花》等——在昏庸無道的隋煬帝跟前,他也只能作一些頌歌。但這些樂曲摻有龜茲樂風,節(jié)奏奔放,曲調(diào)歡快,旋律激蕩起伏,加之充滿了曠野自由坦蕩的氣息,所以在宮廷和民間都廣為流傳。
隋煬帝滅亡后,白明達被唐高宗任命為內(nèi)廷供奉,總管宮廷樂舞,在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最著名的樂曲《春鶯囀》。這首樂曲與當時另一宮廷音樂家裴神符創(chuàng)作的《火風》被稱為“二絕”。詩人元稹曾寫道:“《火風》聲沉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
這就是古老的新疆歌舞。
它如同一條河流,把漢民族的音樂大地澆灌得越來越肥沃,使其開放出奇葩,并培育出大唐之音,開創(chuàng)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巔峰時代。
隋唐的音樂家多為少數(shù)民族人士,當時的音樂也多為“胡樂”,宮廷胡樂不絕,樂工咸集,華光璀璨,民間也到了“家家學胡樂”的地步。
作為集詩歌、器樂、舞蹈于一體的唐代大曲,也吸收了許多西域音樂的成分。唐代《教坊記》中記有46首唐曲曲目,其中廣為流傳的有《綠腰》、《涼州》、《伊州》、《甘州》、《霓裳》、《水調(diào)》等。
但遺憾的是,自唐以后,這種交流逐漸沉寂,或多或少影響了音樂的發(fā)展。季羨林先生曾說:“世界上四大文化體系唯一匯流的地方就是中國的新疆。四大文化體系是幾千年以來各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是全人類的智慧結(jié)晶。產(chǎn)生于過去,影響在未來,人類前途的榮辱盛衰,將決定于四大文化體系的前進與發(fā)展。”
我想,這千年樂聲已經(jīng)印證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