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國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嶼成功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在世界遺產擁有量上名列前茅。申遺成功帶來喜悅與自豪之余,民眾對這兩處世界遺產的探知欲愈發(fā)強烈。近日,鼓浪嶼迎來“暑期熱”;而有統(tǒng)計顯示可可西里旅游熱度更是暴漲兩倍以上。與之同時,申遺成功后如何進行保護也成關注焦點。為此,本報記者走訪了申遺工作的參與者、歷史文化學者以及當地居民,聽他們講述申遺背后的故事和對遺產保護的探討。
申遺親歷者眼中的可可西里
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在這次申遺評估報告中這樣描述,“青海可可西里提名遺產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年輕高原的一部分,擁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麗超出人類想象,在所有方面都嘆為觀止。”而國人對于可可西里的印象大多來源于2004年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可可西里》。真實的可可西里到底是什么樣?
可可西里的前世今生
可可西里,藏語意思是“美麗的少女”.它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qū),也是中國第一個為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藏羚羊而設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由于其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它一直充滿著神秘色彩。
“從2014年申報工作開始,我與同仁們一起多次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而我的同事朱子云博士在撰寫遺產申報材料時,全面檢索了關于可可西里地區(qū)人類活動的歷史文獻記載。據資料顯示,探險家們僅在西金烏蘭湖周圍、五道梁和沱沱河附近發(fā)現過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痕跡??傮w而言,這一帶自古就是人跡罕至的區(qū)域。”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聞丞對《工人日報》記者說。作為技術支持團隊的主要成員,他全程參與了可可西里申遺工作,六次深入可可西里腹地進行實地考察。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為追求經濟利益,大量采礦和盜獵人員進入可可西里。遺產地外圍的三江源地區(qū)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受到全球氣候變暖、長期超載放牧等影響,生態(tài)破壞嚴重,草地退化、沙化,黃河源頭出現斷流。為保護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在青藏高原陸續(xù)建立多個大面積自然保護區(qū)。在自然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和實驗區(qū),仍允許傳統(tǒng)適宜的放牧生活方式延續(xù)。
十年未聞獵槍聲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著大約100萬只高原動物藏羚羊,不過隨著藏羚羊絨的價格暴漲,可可西里爆發(fā)了對藏羚羊的血腥屠殺。從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邊地區(qū)的藏族人和漢族人在隊長索南達杰的領導下,組成了一支名為野牦牛隊的巡山保護隊,志愿進入可可西里進行反盜獵行動。在前后5年多時間中,兩任野牦牛隊的隊長索南達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犧牲。這也是電影《可可西里》講述的故事原型。
“1995年,可可西里成立自然保護區(qū)。隨后森林保護、公安等相關制度也完善起來。2007年后就沒發(fā)生過盜獵案件。三江源部分地區(qū)采礦行為也沒有了。如今,藏羚羊從上世紀90年代不到2萬只恢復到6萬只。不僅如此,從衛(wèi)星遙感分析結果來看,近十幾年中,可可西里北部無人區(qū)植被狀況越來越好,除了與降雨量增加、氣候變暖有關外,與這么多年嚴格保護有很大關系。”聞丞說。
保護才是根本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根本。”對于業(yè)內人來說,這是最常說的一句話。對可可西里而言,保護工作不僅由來已久,更充滿艱辛。其中還包括大量默默無聞的保護區(qū)守護者以及相關社會組織志愿者的奉獻與堅持,有些人甚至為此付出寶貴的生命。因此,申遺成功不僅讓全世界進一步認識青藏高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強化管理、加強保護的過程,喚起更多人關注。
不僅如此,為避免旅游對遺產保護區(qū)影響,聞丞介紹說:“在我們編制可可西里保護管理計劃時,將青藏公路以西、庫賽湖、新生湖以東,屬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實驗區(qū)一片約2000平方千米區(qū)域劃為‘荒野展示區(qū)',為未來自然體驗活動提供空間。該區(qū)域面積約為整體面積5.5%.而未來詳細規(guī)劃將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和活動范圍,確??煽晌骼镞z產價值不受影響。”
鼓浪嶼:回歸文化與傳承
近日,雖然持續(xù)高溫,但鼓浪嶼的游客絲毫不減。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坡綏沙細的天然海濱浴場,挺拔雄秀的巖石,游客一踏上這座小島,就被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
讓民眾共同參與
在福建省政協(xié)研究室調研員戎章榕看來,申遺成功后,保護鼓浪嶼并延續(xù)鼓浪嶼文化,依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建筑是鼓浪嶼的魂,島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百年老宅,或是領事館舊址,或是名人故居,每棟建筑都有故事。跟許多知名旅游景區(qū)一樣,“濃妝艷抹”曾是鼓浪嶼老建筑的噩夢,過量設置的店招廣告,建筑外立面肆意破壞,掩蓋了鼓浪嶼的清秀面容。
2015年開始,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出“外立面改造先行、店招廣告跟進”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如今,鼓浪嶼上的店招廣告整齊、規(guī)范且各具特色。
鼓浪嶼申遺總設計師廖寧表示,此次申遺成功,鼓浪嶼自身定位更加明晰。
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鄭一琳表示,未來,鼓浪嶼將繼續(xù)推進“全島博物館計劃”,為居民騰出更多公共資源;讓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鼓浪嶼保護發(fā)展成果,進一步激發(fā)更多民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
對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原住民許小姐告訴記者,印象中小時候的鼓浪嶼閑適優(yōu)雅,但后來受到商業(yè)浪潮沖擊,出現不少亂象。她希望申遺成功后,在發(fā)展旅游業(yè)同時能兼顧音樂文化,讓到訪游客感受到多元的鼓浪嶼。
鼓浪嶼之所以成為世界級遺產,與原住民對文化的堅守密不可分。鼓浪嶼人除了喜歡音樂,還愛足球。100多年前,在鼓浪嶼上,中外體育愛好者已經在綠茵場上同場競技。如今,在這寸土寸金的小島上,依然保留著標準足球場,足球也成了與小島不可分割的一種教育文化。
從小在鼓浪嶼長大的兒童文學作家李秋沅認為,保護鼓浪嶼還得回到源頭。“一個地方要有文化沉淀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東西,才能真正吸引人、留得住人。”
更為任重道遠的保護
采訪中,專家學者不無擔憂,每天客流量超出鼓浪嶼的承載力,游客、商業(yè)都在沖淡鼓浪嶼的生活氣息。
近年來,鼓浪嶼游客數量急劇攀升。2009年游客數量為575萬人次,2014年達1246萬人次。在獲得世界文化遺產稱號之后,鼓浪嶼對于游客吸引力必將增大。對此,鼓浪嶼管委會也表示,今后將進一步限制客流量,讓鼓浪嶼更加輕松,再現鼓浪嶼“市井煙火氣”.
對鼓浪嶼的歷史建筑來說,最直接威脅是臺風、火災和植物病蟲害。過去50年,廈門和鼓浪嶼遭受180多次臺風襲擊。有鑒于此,世界遺產大會認為,充分的風險準備和應對措施至關重要。
“申遺不易,但保護更為任重道遠。”戎章榕認為,鼓浪嶼呈現的不僅是海上花園、鋼琴島,也有發(fā)生在美麗之外、琴聲之中、建筑之內那些人與事;訴說的不僅是逝去的時光,也是今日的傳承,更是未來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