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飲食秘密

時間:2016-11-11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的不同歷史時期,古人都流行吃什么?今天流行的美食又是何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考古中的諸多發(fā)現(xiàn),揭開了中國人飲食的哪些秘密……


    史前遺址留下四千年前“面條”


    “世尚食湯餅”--


    面條最早叫水引、馎饦、索餅、湯餅


    考古發(fā)現(xiàn):2000年,在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喇家史前地震遺址發(fā)掘中,出現(xiàn)一幕令人震撼的場景:在標記為F3的房址內(nèi),一位母親的懷里有一具孩子遺骸,顯示事發(fā)時母親將孩子快速拉進了自己的懷里,試圖保護。在震撼之外,還發(fā)現(xiàn)了一只倒扣在地上的紅陶碗,翻開后里面竟然還有“面條”.顯然,災(zāi)難發(fā)生時人們正在吃飯。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面條。


    以往學界認為,面條是在漢代時出現(xiàn)的,民和喇家考古發(fā)現(xiàn)改寫了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古人稱面條為“水引”、“馎饦”、“索餅”、“湯餅”等,歸入“餅”類,唐徐堅《初學記》引晉人范汪《祠制》稱:“夏薦下乳餅臛,孟秋下雀瑞,孟冬祭下水引。”到宋朝時,“面條”一詞才開始使用。


    古人吃的面條什么樣?《太平御覽》引弘君舉《食檄》:“然后水引,細如委綖。”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中曾記錄了當時不少種面條的做法--


    水引、馎饦法:“細絹篩面,以成調(diào)肉臛汁,待冷溲之。”水引和馎饦雖然都是面條,但做法有差別。水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魏晉人最喜歡吃面條,宋高承《事物紀原》“湯餅”條有這種說法:“魏晉之代,世尚食湯餅,今索餅是也。”隋唐時,現(xiàn)代人愛吃的涼面已出現(xiàn),稱為“冷淘”,據(jù)說是女皇武則天發(fā)明的。


    宋朝人更是把面條推向了極致,在《東京夢華錄》、《山家清供》等多種宋人筆記中所錄的各色面條超過50種,僅涼面就有槐葉淘、自愛淘、甘菊冷淘等。而且,以前吃的面條標準不一,到了宋朝時最終定型為“長條狀”.


    過生日吃面條也正是在面條統(tǒng)一定形后成為流行風俗的,據(jù)宋馬永卿《懶真子》:時人過生日,“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


    西漢古墓中挖出26公斤酒


    “酒人掌為五齊三酒”--


    先秦時已釀出五種濁酒三種清酒


    考古發(fā)現(xiàn):2003年,在陜西西安市北郊發(fā)現(xiàn)了一座漢代貴族墓,從中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有一只銅鍾特別沉,揭開密封后,酒香撲鼻而來,竟然是一壇酒,多達26公斤--這是中國迄今考古出土保存最好、存量最大、年代最久的酒。此外,山東煙臺一西漢墓、上述發(fā)現(xiàn)“肉湯”的戰(zhàn)國秦墓以及安徽六安王墓也都出土過酒。


    相比喝湯,古人對喝酒的歷史更久。傳說,酒是一個叫儀狄的人發(fā)明的,《說文解字》稱:“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尚處于原始社會的仰韶人已會釀酒。


    先秦時已有飲酒習俗。周王室有專門的釀酒師“酒人”,《周禮·天官》稱:“酒人,掌為五齊三酒……共(供)賓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當時酒的種類已較豐富,可釀5種濁酒、3種清酒。


    商周時期的墓葬中曾出土過尊、鑒、斛、觥、壺等青銅盛酒器,和觚、觶、角、爵等飲酒器。但早在商代,人們已意識到酗酒的危害性,為此發(fā)明了一種叫“禁”的青銅酒桌,提醒不要貪杯。


    周代還有一種鄉(xiāng)間飲酒聚會叫“鄉(xiāng)飲酒禮”,于冬季舉行,這也被視為中國最早的“飲酒節(jié)”.據(jù)《儀式·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飲酒禮很講究,如何喝酒,如何敬酒,如何勸酒,席位怎么坐,酒杯怎么放,都有規(guī)定。在敬酒前,還要把酒杯洗干凈。


    現(xiàn)代流行的“罰酒”規(guī)則在西漢時已流行。劉向《說苑·善說》記載:“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杯)。”結(jié)果魏文侯未喝干凈,被(觴政)罰了一大杯酒。


    古人聚會時也愛勸酒,甚至因此惹出事來。《漢書·游俠列傳·郭解》記載,有俠義之風的郭解的外甥,有一次與別人一起喝酒,硬勸對方干杯,可是對方酒量不行,他便強灌人家,此即所謂“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釂,非其任,強灌之。”結(jié)果對方一氣之下,將郭解的外甥捅死了。


    戰(zhàn)國秦墓中發(fā)現(xiàn)一鍋“肉湯”


    “大羹湆在爨”--


    古人最早將湯稱為羹、大羹、鉶羹


    考古發(fā)現(xiàn):2010年,在清理陜西咸陽機場二期考古工地上一座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秦墓時,發(fā)現(xiàn)出土的一件銅鼎中有不少液體。經(jīng)鑒定,是一鍋狗肉湯。無獨有偶,在1972年考古發(fā)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曾發(fā)現(xiàn)“蓮藕湯”.


    古人最早并不把湯稱為“湯”,而多呼為“羹”.為了方便喝湯,古人還發(fā)明了一種專用餐具湯勺,現(xiàn)代仍有人稱湯勺為“羹匙”或“調(diào)羹”正是由此而來。


    “羹”字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原始的羹多指肉汁,從甲骨文字形上看,上部左邊是一塊肉,下有小點表示湯汁,右邊則是一把勺子(匕);下部是盛食器。而金文中的“羹”字,上部左右各有一把勺子,喝湯的意思更濃了。


    古人做的湯有羹與大羹、鉶(xíng)羹等。“大羹”在今天看來就是一種高湯,用純?nèi)獍境鰜淼?,不加任何調(diào)料;而“鉶羹”則是加了佐料、放了鹽和菜的肉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謂“五味和羹也”,就是指這種叫“鉶羹”的湯。


    古人祭祀時少不了一鍋湯,即“大羹”.《周禮·天官》“亨人”條記載,亨人就是負責煮肉湯的,需要加多少水、用多大火候煮才合適都有要求,所謂“祭祀,供大羹、鉶羹”,就是說在祭祀時,亨人要負責供應(yīng)大羹、鉶羹。


    古人招待賓客也會用大羹,《儀禮·士昏禮》便有“大羹湆在爨”的說法,即將高湯放在鍋灶上熱著,涼了不好喝?,F(xiàn)代考古中,發(fā)現(xiàn)不少可燒炭的溫鼎就是用來熱大羹和保溫的。


    隋唐時期,“羹”與“湯”連到一起,成了“羹湯”.唐王建《新嫁娘》詩中即稱,新媳婦“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這時的湯也已不僅僅是肉湯,還有菜湯。


    越往后,湯的品種越豐富。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所列的肉羹食品中,便有羊肉湯(骨插羹、炒肉羹)、蘿卜湯(蘿卜羹)、雞湯(假鱉羹)、螃蟹湯(螃蟹羹)、老鱉湯(團魚羹)等多種美味羹湯。


    唐代墓葬中出土數(shù)個“餃子”


    “祛寒嬌耳湯”--


    東漢名醫(yī)張仲景發(fā)明“餃子”


    考古發(fā)現(xiàn):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編號為301號的墓中,出土3個灰陶小盌,盌中各置一只餃子。餃形如月牙,長約5厘米、腰寬1.5厘米,皮是麥粉做的,與現(xiàn)代所吃的餃子完全一樣。1989年,在對阿斯塔那墓地再次發(fā)掘時,從一座墓中又發(fā)現(xiàn)了水餃。


    餃子,古人視之為小吃,歸為“點心”類食物。據(jù)《酌中志》記載,明代,正月初一宮中要“吃水點心”.


    據(jù)考,餃子的出現(xiàn)晚于面條。民間一直傳,餃子原叫“嬌耳”,是東漢名醫(yī)張仲景發(fā)明的,他最早用“祛寒嬌耳湯”御寒防病。在張仲景生活的年代人們確已吃餃子,1981年從重慶忠縣涂井崖墓出土了一件陶庖廚俑,俑面前的案上便有“餃子”.


    到了宋朝,“餛飩”與“餃子”才被區(qū)別開來。根據(jù)形狀,宋人將餃子稱為“角兒”或“角子”,宋周密《武林舊事》中便提到了“市羅角兒”、“餳角兒”等諸種餃子;因為餃子是扁狀,有的地方又稱之為“匾(扁)食”.


    元明時人們?nèi)粤晳T稱餃子為“角兒”.元忽思慧《飲膳正要·聚珍異饌》便記載了當時宮中流行的“水晶角兒”、“酥皮角兒”、“撇列角兒”、“時蘿角兒”等多種餃子。到明朝,“水餃”、“餃兒”叫法被接受,明張自烈《正字通》“餃”條稱:“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


    明清時人們食餃之俗與今天已無不同。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飲食類二》“餃”條稱:“蒸食、煎食皆可。蒸食者曰湯面餃,其以水煮之而有湯者曰水餃。”


    值得注意的是,在角子成為“餃子”后,餃子被賦予了更多的民俗學意義,興起了立秋、立冬、過年吃餃子風俗,取“時節(jié)交替”、“更歲交子”之意。據(jù)《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中國古代也有“婦女節(jié)”嗎
  • 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歷史鏡鑒:察吏是治國之本
  • 細數(shù)中國古代十大貪官
  • 中國古代人口政策的變遷
  • 中國古代燈具由食器轉(zhuǎn)化來
  • “鑄刑鼎”:中國古代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