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由一個默默無聞的石猴,到一個大鬧天宮直逼玉帝棄位而逃的反封建斗士,其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名動天地,令人熱血噴張,扼腕贊嘆。唐僧,由一個如來身邊不認真聽課的逃學書童---金蟬子,到一個肉骨凡胎的和尚玄奘,其肉頭肉腦的形象令人恨其不爭哀其不幸,成為居其位不謀其政弱智領導的典型。
顯然,論個性,悟空比唐僧足;論名氣,悟空比唐僧大;論功夫,悟空比唐僧高;論人氣,悟空比唐僧旺。如果用民主投票方式?jīng)Q斷勝負,唐僧定會一敗涂地。但是,為什么厲害如斯的孫悟空,卻只能臣服于唐僧,鞍前馬后,心甘情愿地充當唐僧的保鏢呢?
孫悟空和唐僧的關系,早在兩人尚未謀面之前,便被如來打上師徒的印記。解救悟空,不過是如來佛送給唐僧的緊箍咒之一,這個無形的金箍,遠比有形的金箍更厲害。有形的金箍箍住的是悟空身體,無形的金箍箍住的確是悟空的心靈,讓其負債一生,感恩一生。唐僧躬身一拜,五行山上的偈子便不翼而飛,唐僧用彈指瞬間,換得悟空一世的感激涕零和卑躬屈膝,普天之下,只有如來才能玩出這樣的大手筆。此后,唐僧和悟空的尊卑高下截然分明。一開始,悟空便失去了競爭的基礎和條件,被捆綁在被統(tǒng)治的位置上,永世不得翻身。
即便沒有悟空和唐僧的師徒關系,換任何領導搭配取經(jīng)班子,也不會讓悟空掛帥的。領導藝術,說穿了就是文治武功的游戲,世界歷史多半以上歲月都在安享太平,金戈鐵馬的日子畢竟很少。所以,文治文化比武治文化更為博大精深,歷代統(tǒng)治者大多趨向于任用文官,文官也比武將安全,唐僧即便有反心,也攪不起大鬧天宮那樣的驚濤駭浪。取經(jīng)團隊,唐僧就是文官的不二人選,悟空自然只能屈居其下了。
西天取經(jīng),孫悟空等一干徒弟,都是清一色的道教中人,被迫轉(zhuǎn)會到佛教系統(tǒng)。按常理,轉(zhuǎn)會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主動跳槽,一種是被挖。孫悟空算是第一種,他不轉(zhuǎn)會,就會被終身監(jiān)禁在五行山下。但他選錯了時機,跳槽應在人氣最旺、利用價值最大的時候待價而沽,而不是最低谷任人擺布。悟空選擇了在坐牢這個倒霉透頂?shù)臅r候跳槽,新單位的待遇當然慘不忍睹。再說了,領導大多不太喜歡跳槽的人,即便是精英,但始終會懷疑跳槽者的忠誠!精明如如來者,怎會用一個曾犯過反革命罪的跳槽者?正宗佛教體系就唐僧一人,唐僧仍然是惟一的選擇。
悟空的學歷、背景、出身等,無一能與唐僧匹敵。論學歷,唐僧的學識不是博導至少也是博士,悟空基本上就是文盲;論背景,唐僧是高層領導的關門弟子,基本上算是高干子弟。悟空不但廟堂無人,江湖上也舉目無親;論出身,唐僧出自狀元府邸,悟空則出自荒山野嶺,簡直是天壤之別。悟空沒有明確的師承淵源,沒有理論指導,沒有信仰,更沒有敬畏,言行舉止極不收斂,放浪形骸,不服管教,屢屢制造恐怖事件,即便五百年的牢獄之災,也沒有完全泯滅他的暴力傾向,一直遭遇著信任危機。唐僧信仰佛教,敬畏如來,理想堅定,一心向佛,做事中規(guī)中矩,政治清白,根紅苗正,絕對是堂堂正正的國家公務人員,當然被如來青睞,委以重任,被提拔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如此種種,悟空混不過唐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