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徹底放棄核電看德國人如何對待科研成果

時間:2014-07-02 08:30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楊佩昌 點擊: 載入中...

德國

 

德國一家核電站拆除,一名工作人員清理污染的金屬片

 

 

德國人深刻認識到科學是雙刃劍

 


  在自然科學領域,德國科學界群星璀璨,人才輩出。除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后移民美國)、數(shù)學王子高斯、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后移民美國)和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之外,德國科學家及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謂不勝枚舉: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搖攝150°的轉機。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fā)電機,實際可用的發(fā)電機問世。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fā)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chǎn)生了正光攝影鏡頭。


  1876年德國發(fā)明家尼考羅斯·奧古斯特·奧托制造出第一臺四部沖程內(nèi)燃機。


  1879年拜耳公司藥劑師霍夫曼發(fā)明阿司匹林,用于止痛、退燒及消炎。


  1885年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經(jīng)過反復試驗,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發(fā)明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了“汽車制造專利權”。


  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fā)現(xiàn)了電磁波。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可用于身體內(nèi)部結構的檢測和安全檢查。


  1897 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制造了第一臺柴油機。


  1903年伯格發(fā)現(xiàn)中空的雙層玻璃容器有保溫效果,鍍銀表層保證熱量反射到瓶內(nèi)而不輻射出去。


  1907年邁因伯格發(fā)明牙膏。


  1951年路德爾福·海爾發(fā)明掃描儀,后廣泛用于超市。


  1969年戴特洛夫和格洛爾普發(fā)明芯片,奠定了信息革命的基礎。


  上述列舉的科技成果深深地影響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梢哉f,德國對科技的貢獻舉世公認。如果把移民到南北美洲、澳洲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德裔科學家也考慮進去,德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更是令人驚嘆。


  德國的科技成就與其獨特的教育體系、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來源于德國人對科學無與倫比的尊重。科學已經(jīng)深入到德國人的骨髓之中,因此,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德國人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科學方式思考,用科學方法來指導其行為。


  盡管如此,德國人對科學的態(tài)度卻是尊重而不迷信,合理使用而不濫用。對于科技成果,德國人并非不顧一切地開發(fā)推廣,而是有節(jié)制地研發(fā)、應用。在德國人看來,科學技術雖然能推動社會的進步,但也不能極端盲從,而應注意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因為,如果沒有應有的警惕和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今天的高科技產(chǎn)品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毒藥。


  從以下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德國人這樣看待和理解科學。

 

預計到不良后果的科研成果堅決禁止:以對待核電技術為例

 


  德國的核電技術相對發(fā)達,自核電開始啟用以來,并未出現(xiàn)過核泄漏問題。目前,德國用電總量中有1/4來自核電。盡管德國近年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風力和太陽能發(fā)電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但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預期發(fā)電量是否足以彌補關閉所有核電站造成的電力短缺并沒有十足信心。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后,德國斯圖加特民眾首先舉行示威游行,抗議政府計劃延長某些核電站的使用時間。在全國多數(shù)民眾的反對之下,2011年3月12日,德國政府宣布在三個月內(nèi)關閉7座上世紀80年代以前投入運營的核電站。


  雖然暫時關閉了7座核電站,但德國民眾依然不滿意,持續(xù)向政府施加壓力。經(jīng)過近12個小時的磋商,2011年5月30日深夜,德國執(zhí)政聯(lián)盟就德國放棄核電時間表達成妥協(xié)。根據(jù)這一計劃,德國將于2021年前徹底放棄核能發(fā)電,但其中3座核電站可能將在新能源無法滿足用電需求的情況下“超期服役”一年。到2022年,德國將成為首個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業(yè)國家。


  德國民眾反核態(tài)度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反核運動及綠黨的崛起,使核能的利用成為民眾激烈爭論的話題。例如,哈瑙核工廠經(jīng)過5年的建設完工后,連一根燃料棒也沒有生產(chǎn)過就被放棄。當時的德國外長菲舍爾初次參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環(huán)境保護部長,這家工廠以及原有的一個老的核材料加工廠正好歸他管轄。經(jīng)過無窮無盡的爭論、繁復的安全審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廠最終被停工。而這家新的加工廠盡管設計安全程度達到了抗地震、抗飛機墜毀的地步,但由于綠黨的堅決反對,盡管經(jīng)營者抗爭等待了兩年,最終還是被放棄了。當時黑森州的綠黨認為把哈瑙的核工業(yè)搞垮是該黨“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的國家想把這個核工廠買下來,德國竟然不賣。其原因是,綠黨認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國家。


  德國民眾對核能的反對,除了對其后果的擔憂之外,也和高昂的維護費用有很大關系。為了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轉,德國每年需要最多5000萬歐元(約合4.64億元人民幣)的維護費用。為此,2002年,德國政府曾通過一項“核電逐步退出”法令,確定到2022年左右關閉德國境內(nèi)全部核電站。2010年10月,德國聯(lián)邦議院通過了默克爾政府有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計劃,將德國關閉最后一座核電站的時間由2022年前后推遲到大約2035年。由于德國多數(shù)民眾和綠黨的強烈抗議,延長核能運營期限的計劃宣告破產(chǎn)。


 

 

不經(jīng)濟的科研成果,忍痛放棄:以對待磁懸浮技術為例

 


  磁懸浮技術是德國人的又一高科技發(fā)明。1922年,德國人赫爾曼·肯佩爾提出電磁懸浮構想。1934年申請獲得磁懸浮列車的專利。德國西門子公司和蒂森克虜伯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磁懸浮列車設計和建造技術。高速磁懸浮列車用電磁力將列車浮起,并采用特殊供電方法,實現(xiàn)列車不帶燃料、與鐵軌無接觸地“地面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從技術上講,德國沒有理由不使用磁懸浮。德國國內(nèi)支持磁懸浮項目的人認為,成功修建一條商用磁懸浮線路,有助于德國向全世界展示和推廣其先進的磁懸浮技術。為此,德國于1987年在西北部的埃姆斯蘭特小城修建了一條31.5公里的實驗線路。


  “磁懸浮”列車經(jīng)過十余年的試運營后,證明了技術的可靠性,但無法證明商業(yè)上的可行。盡管德國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馬這一工程,但直至今天都無法通過審批。上個世紀90年代,德國西部的北威州就曾試圖在城市密集的魯爾區(qū)建設一條從杜塞爾多夫機場到多特蒙德市的商業(yè)運營線,最后因為融不到資金而不了了之。


  德國也曾計劃在巴伐利亞州啟動修建首條商用磁懸浮線路的項目。這條磁懸浮線路計劃連接慕尼黑火車站和慕尼黑機場,全長37公里。完工后,從慕尼黑火車站到機場所需時間將縮短至10分鐘。目前,從慕尼黑火車站乘坐城鐵到機場大約需要40分鐘。項目原先預算為18.5億歐元,但根據(jù)項目承建方的核算,完成這一磁懸浮項目需要投入34億歐元,幾乎是預算的兩倍,已突破各方承受能力。時任北威州州長施泰因布呂克就曾譏諷說:“誰會為了能快這些時間而用兩倍于傳統(tǒng)輪軌高速列車的錢去投資磁懸浮線?”這也難怪當他擔任德國財政部長后,對慕尼黑磁懸浮線需要聯(lián)邦政府增加投資表示堅決反對。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德國人的大方與摳門
  • 德國人為何敢把馬桶水箱鑲嵌入墻?
  • 毛岸英曾與德國人交友
  • “德國人如何辨別你就是中國人”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