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京三聯(lián)韜奮書店就開始24小時營業(yè),由此引發(fā)社會各界對于通宵閱讀的熱烈討論。4月19日,經營了8年之久,即將關門結業(yè)的萬有引力書店用這種平靜、沉重而又特別的行為藝術,向這座城市里的每一位讀者告別。從當晚9時30分到次日早上7時,該店銷售小票達1000多張,迎客2000余人次,營業(yè)額約四五萬元。
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7.8%,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41.9%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有74.2%的網民將"閱讀新聞"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能夠接受一本200頁左右的文學類簡裝書的平均價格為13.68元".從中可看出,現(xiàn)代人的問題不在于"讀不讀",而在于"讀什么"和以什么形式閱讀。在電子閱讀浪潮的席卷下,受紙質閱讀成本較高和電子閱讀日漸便捷的疊加影響,電子閱讀占據(jù)的空間越來越大,紙質閱讀如果不改變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最終可能連保住教科書市場都很難說。誰說現(xiàn)代人沒有閱讀,君不見會場后排、公交車上、電梯間里、筵席開始前,好多人都樂此不疲地拿出手機,刷微博、發(fā)微信、看小說,大家各顧各的,充當起"低頭一族".
受整個社會急功近利和浮躁風氣的影響,曾幾何時讓多少士人推崇的一杯清茗、一爐旺火、一卷長策的讀書方式日漸淡出現(xiàn)代閱讀視野?,F(xiàn)代人也有大量閱讀,只不過讀經典的少了,快餐式的閱讀多了??旃?jié)奏的生活,往往使得閱讀者心靜不下來,看見厚厚的經典就發(fā)怵,無法燃起閱讀熱情,容易失去閱讀耐心。就連中小學生都要教育部出來指定經典閱讀篇目,選拔性的升學考試還得從這些篇目中出個十分八分的閱讀題,才能讓學校和老師怠慢不得。篇目外的名著,在題海戰(zhàn)術的逼迫下,就很難進入學生的閱讀視野。于是,快餐閱讀便填補了國人的閑暇時間縫隙。閱讀追求短平快,這也和整個社會生態(tài)一脈相承。
眾所周知,經典名著經歷千百年的歲月洗禮,歷久彌新。它們是民族精神的源頭,人類文化的瑰寶,傳承記錄著民族文化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先賢偉大思想光輝的薈萃。時常誦讀經典,就能迸發(fā)出人生的啟迪,逐漸養(yǎng)成博大寬厚的思想人格,才能形成生命的深度和高度,精神空間變成層巒疊嶂。快餐閱讀如同進食快餐一樣,偶爾為之未嘗不可,但將它當成主食,斷不可取。閱讀者的精神食糧中的防腐劑、干燥劑、上色劑等添加劑太多,便失去了精神食糧的原味,也危及精神健康。食之太久,它們會讓閱讀者變得淺顯直白,遠離深邃,精神空間變成一馬平川,精神生命就變得缺乏張力。這樣的讀本,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精神垃圾食品".
墨西哥有句諺語說得好,不要走得太快,讓你的靈魂跟上腳步。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不妨放慢步伐,走進經典的殿堂,先賢深邃無邊的精神觀照,值得我們駐足流連細細品味,它們會徹底蕩滌我們靈魂的塵埃,讓塵世間清濁分明,讓我們從中學會獨立思考,做到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相反,過分親近快餐閱讀,只會讓自己靈魂趕不上趟兒,成為一個隨波逐流者和精神貧瘠者。閱讀經典回歸常態(tài),應當成為國民的一種文化自覺行為,而不需要借助"世界讀書日"或"讀書月"來助推,"富莫丟豬,窮莫丟書"的文化傳統(tǒng)需要復活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