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在華首譯為"舌克斯畢" 后由梁啟超定名

時間:2014-04-28 08:26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謝晨星 點擊: 載入中...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9個世界讀書日,也是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日。


  莎士比亞是如何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戲劇經(jīng)典?中國莎士比亞研究的百年歷史中,經(jīng)歷過怎樣的時代?國內(nèi)的莎學研究是否應當對西方的研究范式亦步亦趨?帶著這些問題,深圳商報記者日前電話采訪了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國際莎學通訊委員會委員、四川外國語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李偉民教授,他對莎士比亞在中國走過的一百多年進行了細致的梳理。


 

從"舌克斯畢"到"莎士比亞"

 


  《文化廣場》:莎士比亞最早是什么時候經(jīng)由誰引入中國?


  李偉民:通行的說法是1856年,英國傳教士慕維廉翻譯了《大英國志》一書,由上海墨海書院刊印,書中第一次提到莎士比亞,當時譯為"舌克斯畢".但實際上,1836年林則徐命人將英國人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譯成《四洲志》,其中的第28節(jié)在談到英國文學時,提到了"沙士比阿、彌爾頓、士達薩、特彌頓"等四人,這里的 "沙士比阿"就是莎士比亞。這是莎士比亞這一名字最早進入中國。早年對于莎士比亞的譯名很多,嚴復譯為"索斯比亞",還有譯為"沙斯皮爾"等。最后由梁啟超定名為"莎士比亞"并沿用至今。


  《文化廣場》:在莎士比亞這個人被介紹引進之后,他的戲劇是如何真正呈現(xiàn)在中國人面前的?


  李偉民:有蘭姆姐弟據(jù)莎士比亞劇本改編的故事集,中國人翻譯為《莎氏樂府本事》,翻譯家林紓根據(jù)這本書翻譯成《吟邊燕語》,林紓不懂英文,是別人翻譯成中文后他寫成故事的,但《莎氏樂府本事》不是莎士比亞原作的劇本,而是英國人編的莎士比亞故事集。這是早期莎士比亞翻譯作品中影響很大的一本書,錢鐘書、郭沫若等人都曾讀過。晚清和民國很多人利用漢語、英文注釋本《莎氏樂府本事》學習英文。


  第一次作為完整劇本翻譯過來的是1921年田漢發(fā)表在《少年中國》上的《哈姆雷特》,當時他是根據(jù)日文翻譯的,因為田漢是戲劇家,是從戲劇角度翻譯的,所以有些地方與現(xiàn)代翻譯有差別。


  莎士比亞戲劇作為戲劇首次出現(xiàn)在舞臺上是在20世紀初,清末光緒二十八年(1902),上海圣約翰書院的學生為了了解英國文學、戲劇用英文演出了《威尼斯商人》;職業(yè)劇團演出莎劇為1913年,新民社的鄭正秋,將林紓、魏易合譯的《吟邊燕語》中的《肉券》改編為新劇由上海城東女生首演。早期莎劇的演出多采用"幕表制"的形式,演員都是按照大綱在臺上即興表演,沒有具體的臺詞,可以隨意改動臺詞,并不忠于原著。當時中國舞臺上演了20個以上的莎劇劇本。1930年5月,上海戲劇協(xié)社公演了《威尼斯商人》,這是中國舞臺上用漢語按照現(xiàn)代話劇形式排演的較為嚴肅的正式公演。最初是上海的一些教會學校的英語老師作為英語課程上演。到了上世紀30年代,演出莎劇影響最大的是上海業(yè)余實驗劇團采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排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趙丹主演羅密歐,俞佩珊扮演朱麗葉。國立戲劇??茖W校排演了幾次莎士比亞戲劇,包括《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因為是戲劇??茖W校,利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理論指導排演莎士比亞的作品,在當時影響很大??谷掌陂g,時逢臺兒莊大捷,還專門排演了《奧賽羅》公演,演出收入全部慰勞前線將士。


 

胡適助力梁實秋翻譯全集

 


  《文化廣場》:但是直到半個世紀后,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才完成。


  李偉民:當中國人認識到莎劇的經(jīng)典價值以后,陸陸續(xù)續(xù)就有翻譯家在翻譯,其中胡適利用庚子賠款制定了翻譯世界名著的計劃,組織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等人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徐志摩只翻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一個片段,最終是梁實秋以一人之力,翻譯了30多年,到上世紀60年代才完成。


  在此期間,取得翻譯成就最大的是朱生豪,他也是一個人翻譯,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譯稿三次被毀,仍堅持不懈完成了31個半劇本,最后在貧病交加中死去。此外,曹未風、袁昌英、孫大雨等人也曾計劃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上世紀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先是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亞戲劇集》。1964年,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出版朱生豪譯本的《莎士比亞全集》,包括了莎士比亞的37個劇本和全部詩歌,其中有一些其他人的編譯校譯,但由于"文革",直到1978年《莎士比亞全集》才與讀者見面,而這也是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的全集。2000年,方平主編主譯的《新莎士比亞全集》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次以詩體形式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


  《文化廣場》:莎士比亞是如何在中國建立起經(jīng)典地位的?


  李偉民:莎士比亞的戲劇在人性挖掘方面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從他進入中國起,莎士比亞的作品不是革命題材的,所以在晚清和民國期間是被作為經(jīng)典介紹進來,在對社會的影響上,還沒有另外一些外國作家的影響大,比如易卜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莎士比亞劇作的經(jīng)典性就逐漸表現(xiàn)出來,并被人們所認識?,F(xiàn)在中國的舞臺上,不論是話劇還是戲曲,改編莎士比亞的作品是所有外國作家中最多。莎士比亞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


 

莎學研究最早從蘇俄習得

 


  《文化廣場》:國內(nèi)關(guān)于莎士比亞的評論研究起源于何時?


  李偉民:也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茅盾在寫的文章中介紹過俄羅斯莎學的文章,魯迅辦的《世界文學》上也介紹過俄莎學文章,包括馬克思主義莎學的文章。早期關(guān)于莎學評論比較深入的文章不多,比較重要的是武漢大學的袁昌英教授,在《文哲季刊》上發(fā)表了深入研究莎士比亞的文章,也是我國第一位研究莎劇的女學者。梁實秋也是民國時期發(fā)表莎士比亞研究較多的學者。之后,北大教授楊晦發(fā)表了第一篇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莎士比亞的文章。


  《文化廣場》:一百年來,中國的莎士比亞研究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


  李偉民:20世紀50年代以后,莎學在中國發(fā)展得更好,但是那時候的莎學受意識形態(tài)干擾嚴重,以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莎學研究為榜樣,但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莎學并不是馬克思所提出的,馬克思莎學也不能代表馬克思主義。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教授趙澧編輯油印了《外國文學研究資料選編(初稿)·莎士比亞》(上、中編)將有關(guān)國內(nèi)外莎學論文匯集在一起。這是一部重要的莎學研究參考文獻。


  上世紀80年代,采用了西方文藝理論的方法,從心理學、闡釋學、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方面研究莎學。改革開放后,內(nèi)地第一部《莎士比亞全集》出版,這時候北京大學教授楊周翰編寫了第一部《莎士比亞評論匯編》,把莎士比亞逝世以來國際上研究莎士比亞的論文收為上下冊,首次全面介紹國外的研究現(xiàn)狀,對后來的中國莎學研究影響很大。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辛亥時期報業(yè)走熱:梁啟超一年紅利上萬
  • 梁啟超曾談清政府:制造革命黨之一大工場也
  • 同是文豪 為何莎士比亞安享晚年曹雪芹困病而亡?
  • 專家:許多學者的文章不過是在重復梁啟超的思路
  • 為何說曹雪芹沒莎士比亞運氣好
  • 14世紀英國劇院猶如妓院 莎士比亞靠拉皮條出道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