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大師紅線女——舞臺上的“鐵娘子”

時間:2013-12-24 08:12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原著 孔茗,改編 熊 點擊: 載入中...

紅線女與馬師曾

 

紅線女與馬師曾

 

  粵劇大師紅線女,在12月8日晚八時四十分,離開了熱愛她的觀眾。廣東人民都懷念著她。

 

 

  12歲拜何芙蓮為師,藝名“小燕紅”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原籍廣東開平單水口泮村,1924年出生于廣州黃沙。黃沙有一家中藥鋪,老板是鄺亦漁,本來已有一妻一妾,養(yǎng)了一男三女,卻又看中女姐的母親,于是,才有了四女鄺健廉(鄺亦漁在1955年12月回廣州養(yǎng)老,3年后病逝于省人民醫(yī)院)。


  抗日戰(zhàn)爭時,日本人始終沒有進入澳門,女姐一家就到澳門生活。父親改行經(jīng)營小酒莊,女姐在教忠小學讀了兩年,就輟學去“做大戲”.外祖父聲架南(譚杰南)是馳名東南亞的武生,與粵劇明星梁醒波的父親,都是當時享有盛名的武生。母親有個同父異母的胞弟叫靚少佳,歷任人壽年、勝壽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在省、港、澳,以及美國和東南亞均享有盛譽。有這樣的熏陶,女姐很快迷上了粵劇,她六歲就跟舅父靚少佳到戲院,躲在側(cè)幕看戲,邊看邊模仿。八九歲時,跟留聲機學唱粵曲。父親招待客人時,被叫出來演唱,得到客人的夸獎和父親獎勵的二毫硬幣。況且,父親的“大婆”在西關(guān)已被人稱為“老虎乸”,她干脆跑到舅父靚少佳家中生活,多年后女姐回憶:“在戲班里,我什么也不懂,什么叫‘企棟',什么叫’花開門‘,什么叫’反豬腸‘,舅父和他的徒弟對我總是諄諄善誘,誨而不倦。”


  靚少佳六歲練功,十二歲上臺,二十歲稱雄劇壇,唱、念、做、打樣樣出色,那年在廣州演《羅通掃北》,他唱一段“梆黃”,嗓門嘹亮,然后飛身跳上兩米的高臺,與另一大將打“北派”,再從高臺帶著坐椅飛身而下,仍然坐在椅子上。靚少佳那時與原籍開平的華僑少女何芙蓮共同生活,女姐12歲那年拜何為師,改名為“小燕紅”.


  何芙蓮對女姐講的話既通俗又有深意,如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將來長大成人,千萬要記住這一條。否則,你一生都會被煩惱纏著。”


  清朝時許多粵劇班子都坐紅船流動鄉(xiāng)間演出,以后也把粵劇團體稱為紅船。有人說,紅色代表吉祥,取平安吉祥之意。紅船寬數(shù)丈,長十余丈,單層,一對船并排走,一曰“天艇”,一曰“地艇”,前者擺上16個戲箱,再是兩行臥鋪位,每行五格的上下鋪,鋪間的行人道叫“沙街”,而船兩側(cè)的行人道叫“介辣”.地艇陳設(shè)也差不多,只是后面的鋪位沒有柜臺而已。“紅船”多是在廣州河南尾做的,抗戰(zhàn)時期,省港戲院日多,交通也通暢不少,紅船才慢慢消失。


  靚少佳與何芙蓮,成了她兩個師傅。每天早上,五點,女姐就要起床,“工車何四上”地由低向高地叫喚,練嗓子一直到七點,才去伺候師傅倒水洗臉、沖茶……


  隨后練功,扎馬、拗腰、劈一字、走倘步、起小跳,一直練到午飯。下午,要練聲,靚少佳感到她聲音有一股引人的魅力,清越亮麗、高亢入云。她只記得,舅父說過:“做戲最緊要是把’聲‘,所謂聲、色、藝俱全,聲放首位。你有天賦,會成為歌唱家的。”師傅還說:“千祈米用’上架刀‘(即胸部發(fā)力),會傷氣、吐血。”經(jīng)幾年磨煉,女姐終于掌握叮板、韻、腔、跳瘩、抖氣、梆黃,以及開步、企位、走位、關(guān)目、做手、身段、水袖等。


  每天晚上,女姐上臺表演,就實踐白天所學的技藝。舅父是紅褲子出身,稱為“排場專家”,什么“書房會”“搶子”“激女”“回窯”“寫分書”“殺妻”……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女姐都一一學會了,登臺就應付自如。


  15歲的她做上了正印花旦。人家只能一級一級向上升,六幫、四幫、三幫、二幫地上,如小飛紅、任冰兒等,做了一輩子戲,最后才是二幫花旦。

 

 

  馬師曾聘回“二幫花旦”紅線女

 


  抗戰(zhàn)時期,靚少鳳組織一個劇團,到湛江公演。當時粵劇界有“四大名家”--薛覺先、千里駒、廖俠懷和馬師曾。在這里,女姐見到了馬師曾,他是香港淪陷之前來到這里的。


  馬師曾出生于1901年,廣東順德人。父親馬公權(quán)曾任駐美駐日的大使館參贊,是書香世家子弟。母親王文煜是東莞人,曾任文德路小學校長。馬師曾排行老大,同行也叫他馬老大,下面還有四個弟妹(弟師贄、師奭、師洵、妹師妙)。馬師曾自小飽讀四書五經(jīng),后到南洋拜粵劇名師靚元亨為師,能演、能導、能編,還能“打曲”,從表演到唱腔自成一家。此外,琴棋書畫無所不曉。


  “抗戰(zhàn)劇團”演出讓馬師曾知道了,他與靚少鳳的感情也不錯,這晚特地去看演出,聽到一陣甜美、清亮的嗓音,出場的是個十五歲的女演員,溫文苗條,漂亮活潑,立即被吸引住了。他弟弟有個朋友叫李鑒湖,準備組班子在湛江演出,苦于找不到花旦,眼看女姐是個可造之材,向靚少鳳提出借人,結(jié)果一拍即合。


  馬師曾聘回的“二幫花旦”紅線女,開始在湛江的鑒湖戲院演出,連續(xù)一個月,場場滿座。女姐慶幸自己,不但找到一個好老師,而且徹底脫離了紅船的流浪生活。

 

 

紅線女

 

  馬師曾和紅線女成為“最佳拍檔”

 


  眼看日寇步步進入中國內(nèi)地,許多文藝團體都創(chuàng)作抗日的文藝節(jié)目,馬師曾干脆把劇團改名“抗戰(zhàn)粵劇團”,到廣西演出。恰巧,一位廣西戲院商人來洽談業(yè)務,馬師曾提出四六分賬,對方同意了,決定到廣西郁林演出。全團共60多人,加上家屬40多人。


  臨出發(fā)前,馬師曾與第二任妻子梁婉貞,以及四五歲的孩子馬淑球一起吃飯。門突然打開,女姐兩眼紅腫,臉上還掛著淚痕。他明白了,隊伍要到廣西,離家越來越遠,她還惦念著家人。


  梁婉貞安慰說:“傻女,跟馬大哥去邊道都唔使驚。”女姐回頭,對馬師曾笑了笑,仿佛說,我跟定你啦。


  馬師曾卻說;“阿廉,呢幾日想來想去,覺得你這個’小燕紅‘的藝名不好。你要紅起來,我?guī)湍愀倪^。”女姐點點頭。


  馬師曾想了想,說:“我最近讀一本唐人小說《劍俠傳》,其中一篇叫《紅線傳》,這個唐代山西節(jié)度使的婢女紅線有段感人的故事……”女姐對這段故事入了迷,馬師曾笑笑,說:“我睇你好仰慕紅線,不如就用來做藝名,不過再加個’女‘字,好唔好?”大家一起叫好。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紅線女電影往事:八年拍近100部 高產(chǎn)不乏佳作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