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guān)嗎?

時間:2013-08-20 08:12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在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中,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董永與七仙女"天仙配"都與七夕有關(guān),因而七夕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關(guān)于"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xiàn)在大約成書于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的《詩經(jīng)·小雅·大東》的詩句中:"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此后,歷史上有關(guān)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又相繼演繹出許多不同的形式。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在長安城的"上林苑"開鑿昆明池時,就模擬了天象中東牽牛、西織女的格局,于昆明池東西兩岸雕刻出牛郎織女兩尊巨型石雕……那么,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guān)嗎?

 

 

  昆明、昆明池、昆明湖的歷史淵源

 


  700多年以前,北京城西北的昆明湖所在地,還是沼鄉(xiāng)澤國中的一片洼地。元代郭守敬引玉泉山山泉,疏通河道,才形成一個積水的湖泊。它的名字曾叫過金水池、甕山泊、西海子、大泊湖等。


  大泊湖東側(cè)沼澤中的高阜地帶,明清兩代是城外的一片荒涼的墳場,大太監(jiān)的墳墓多建于此。明清兩朝太監(jiān)被稱為"中官",所以此地曾叫"中官墳".有許多太監(jiān)年老后在這里建廟養(yǎng)老(便于死后安葬),故又稱為"中官村".幾十年前選擇此地建設"中國科學院",人們覺得"中官"地名不雅,遂改名"中關(guān)村".


  出于當時的軍事、園林建筑和將湖區(qū)外邊三面開辟為水田用作灌溉的需要,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大泊湖被開拓成面積3000畝的大湖,并提高了水位。


  乾隆皇帝拓展"昆明湖"緣由何在?鑄"銅牛"的歷史根據(jù)是什么?乾隆皇帝為何要把大泊湖改名昆明湖?頤和園內(nèi)的"昆明湖"與云南省的"昆明"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與西安市南斗門鎮(zhèn)的"昆明池"有何關(guān)系?

 

 

  昆明湖源自西漢"樓船水師"的歷史

 


  若尋根溯源,"昆明湖"其實是與2000多年前漢武帝劉徹興建"漢習樓船"的歷史有關(guān)。


  位于云南昆明的大觀樓,懸掛有一副由清代孫髯翁所作、馳名于世的長聯(lián),其下聯(lián)開頭為:"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臨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其中的"漢習樓船",說的就是2000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在京城長安(西安)郊南斗門鎮(zhèn)開鑿巨大的人工湖,訓練漢帝國的"樓船水師"的歷史故事。


  據(jù)《漢書》、《史記》記載: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張騫應募出使西域,歷經(jīng)坎坷,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才回到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諸國情況,并特別提到在大夏(今阿富汗)國,竟有蜀布(四川細布)、邛杖(邛都即今西昌一帶產(chǎn)的竹手杖)出售,問商人,得知由身毒國(今印度半島)可直通大夏,并說那里的人騎象打仗、臨近大海……于是,勸漢武帝開西南夷道,以避免匈奴劫阻。


  漢武帝采納張騫建議,命蜀郡、犍為郡派使者四路并出,企圖打開西南通道,但為昆明部族所阻,歷經(jīng)一年都未能開通,不過也摸清了昆明部族的情況。


  昆明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四面環(huán)山,中間一馬平川,有一廣闊水域,古稱南澤,周匝三百里。昆明部族人,多居水上,善于水戰(zhàn),只有熟練的水軍,才能前去征討。

 

 

  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旨在征戰(zhàn)昆明部族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將長安上林苑中的一片洼地,模擬昆明部族人居住的"南澤",抽調(diào)二千余犯罪官吏,開鑿成周匝四十里的水域,用以操練水軍。為表明征服昆明部族的決心,遂取名"昆明池".


  昆明池水域廣闊,面積達320頃,相當于今天的四個西湖。池中建有長約三丈長的花崗巖巨大石雕--石鯨,以象征滇池之石寨山。有戈船數(shù)十艘,樓船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葆麾。用以檢閱水師的龍首豫章大船,可載萬人,漢武帝常親臨于此觀看水師操練。


  漢朝軍士多來自中原,經(jīng)過昆明池操練,解決了水戰(zhàn)中的障礙,使征戰(zhàn)西南夷變被動為主動。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東北方的勞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軍直指昆明。昆明部族首領(lǐng)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降服漢朝,同意設立郡縣,置官吏。漢武帝在滇中心區(qū)域設益州郡;又封其統(tǒng)治者為"滇王",賜"滇王金印".從此,開通了西南絲綢之路,并標志著云南地區(qū)從此接受了漢朝的統(tǒng)治。


  近年在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一枚"滇王之印",印證了"漢習樓船"這段歷史。


  南宋年間,鼎鼎大名的南京"玄武湖"曾一度被改名"昆明湖",原因是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意在自比漢武帝,雄心勃勃地想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昆明池的影響可見一斑。

 

 

  乾隆十五年"大泊湖"改名"昆明湖"

 


  乾隆年間,四川西部發(fā)生金川之亂,第一次派兵征討,久攻不下,而死傷巨大。此戰(zhàn)失利是清軍對多山地、溪流、水沼的民族聚居區(qū)建筑的雕樓,缺乏水戰(zhàn)和攻堅之術(shù)所致。


  乾隆帝看中了甕山(后改名為萬壽山)下的大泊湖。接著,將湖面拓寬,用條石壘砌東岸,在湖東南繡綺橋建水閘,以調(diào)控湖水位,向南挖長河數(shù)十里至廣陽閘(今廣安門一帶)。同時,對湖區(qū)清淤加深,將陳積在湖中的淤泥堆積成小島、長堤。長堤上仿蘇州建玉帶橋,仿杭州蘇堤建多座廊橋,湖西開拓外湖,養(yǎng)魚并種蓮藕,變成了"江南水鄉(xiāng)".


  乾隆十五年(1750年)3月13日,乾隆皇帝聯(lián)想到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將"大泊湖"改名"昆明湖",希望像漢武帝"征服昆明"一樣要"平定金川"之亂。從此,昆明湖成為清王朝健銳云梯營操練水軍的場所。


  清廷由駐軍八旗前鋒營與護衛(wèi)營的八旗中,挑選年輕勇壯者2000至3000人,組成"鍵銳云梯營",駐扎在西山地區(qū)。(西山不僅地形地貌與金川地區(qū)相似,而且訓練場地大。)依照原旗,分為左右兩翼,左四旗、右四旗,還包括一支從金川之戰(zhàn)中投降的藏族軍士組成的"金川番子營".健銳營為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西山修建了模擬金川民族聚居區(qū)的藏式雕樓,番子營兵士成為修建藏式雕樓的"技工".當時,共壘砌層數(shù)、式樣不一的雕樓68座?,F(xiàn)在,在北京植物園仍存兩座。


  在創(chuàng)建西山鍵銳云梯營的同時,清廷還建立了"昆明湖八旗水師".水師有趕繒船(金川地區(qū)用粗大毛竹捆綁的船)8艘,第二年增24艘,并在昆明湖南修建"船營",作為操練水軍教官駐地。教官選自福建、廣東和長江的水上提督,舊時稱南方人為"南蠻子",故"船營"又稱"蠻子營",與香山腳下的"苗子營"相呼應。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