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山東抗日根據(jù)地八路軍濱海軍區(qū)發(fā)動了莒城戰(zhàn)斗,獲得重大勝利,不僅繳獲了武器彈藥,還抓獲了日軍俘虜,其中一名個子不高,白白凈凈的17歲的日本小軍官特別引人注意。被俘時,這名日本小軍官用手緊緊護著一架照相機。大家都非常好奇,納悶這個日本小軍官槍都丟了,還拿著照相機干什么呢?
在審訊中才知道,這名被俘的日軍小軍官并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鮮人。他幼年時被送到日本去學習,在日本被征召入伍,從事文化工作。
這名小軍官雖然是俘虜,中文說得不好,卻寫一手好漢字,光唐詩就能默寫不下100首,他一筆一畫的專注神態(tài),引起了八路軍濱海軍區(qū)莒南獨立營副營長朱仲祥的注意。朱仲祥入伍前有文化,在家鄉(xiāng)自家開辦的中學當過校長,他頓起惜才之心,覺得這個人可以教育過來為我們所用,不僅可以教戰(zhàn)士們學文化,還可以在同日軍戰(zhàn)斗時做反戰(zhàn)宣傳。于是,這個日本小軍官連同他手中的照相機和全套沖洗照片的設備便一起走進了八路軍濱海軍區(qū)莒南獨立營。
在莒南獨立營,小軍官發(fā)現(xiàn)朱仲祥對他很友善,一點沒有官架子,八路軍的干部和戰(zhàn)士之間也像兄弟一樣親密和諧,不像日本軍隊中軍官等級分明,雖然自己是個戰(zhàn)俘,但誰也沒有對他另眼相看,更沒有人打他、罵他、對他粗暴,他開始笑了,要求大家不要叫他日本小軍官,他是朝鮮人。
一天傍晚,朱仲祥拉著小軍官散步,告訴他八路軍是人民的隊伍,是為人民服務的。小軍官也漸漸明白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小軍官開始愛說愛笑了,平時還教大家說簡單的日語:“八路軍繳槍不殺” “八路軍優(yōu)待俘虜”。遇上打了勝仗,小軍官就會把他心愛的相機拿出來“咔嚓”兩下,小軍官要讓八路軍的人知道照相機的用途和它的價值,也要讓朱仲祥知道自己的一技之長可以在八路軍中發(fā)揮作用。小軍官興致勃勃地在反“掃蕩”戰(zhàn)場——莒城城東沭河邊為莒南獨立營的干部照相。照片中,清澈的河面上,竹筏上站立著英姿勃勃的莒南獨立營的官兵,朱仲祥手持望遠鏡站在中間,竹筏上的重機槍是在莒南戰(zhàn)斗中繳獲日軍的戰(zhàn)利品。莒南戰(zhàn)斗中還繳獲了日軍的軍馬和自行車,由于繳獲的自行車都要上繳,小軍官又讓莒南獨立營的干部騎著繳獲日軍的6匹軍馬、1輛自行車照相留念。小軍官很快融入了八路軍中這支非常普通的隊伍,成為莒南獨立營的一名八路軍戰(zhàn)士。
照片洗出來后,大家爭相傳閱,從此,莒南獨立營的官兵對小軍官刮目相看。
朱仲祥負責保管相片,誰要看,就到朱仲祥這里來飽眼福。
戰(zhàn)爭年代,照相機非常金貴。朱仲祥規(guī)定,小軍官的那架照相機,除了拍照片的人,誰都不準動,再說,也沒人能玩得轉(zhuǎn)。對小軍官洗印出來的照片,朱仲祥都用油皮紙妥帖保管。在朱仲祥看來,照相這種奢侈的東西根本輪不上他們這樣一支基層的普通隊伍擁有,幸好有了這么一個日本戰(zhàn)俘讓自己遇上了,才有可能留下這些照片。
當時,戰(zhàn)爭條件艱苦,相紙非常有限,照片洗出來,不可能一人洗一張,因此,這些記錄莒南獨立營官兵戰(zhàn)斗生活的照片,朱仲祥始終像珍視生命一樣呵護,有戰(zhàn)友來,就拿出來看看,聊聊照片中的故事,看完后就收好。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朱仲祥去世前。
這是生命中怎樣的一種珍藏啊!
小軍官走上了革命道路,參加了八路軍,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又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并用他手中的照相機記錄著莒南獨立營的光榮歷程。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籍干部送回朝鮮。當時,小軍官已經(jīng)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113師直工科下轄直屬營的一名干部,朱仲祥時任38軍113師直工科科長。臨行前,朱仲祥依依不舍,擔心以后再無機會與小軍官見面,于是,朱仲祥主動要求小軍官和大家一起拍張合影。
此后,大家誰也沒有小軍官的音訊。
上個世紀70年代,聽說小軍官從朝鮮來中國訪問,位階已經(jīng)是將軍了。但那時,朱仲祥已經(jīng)去世,相見無緣,留此遺憾……
照片在述說著歷史,其中的13張照片,就像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中的許許多多照片一樣,已經(jīng)成為我們了解歷史、了解莒南獨立營成長壯大的一種解讀方式。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