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能種出黃瓜嗎?

時間:2011-12-28 01:22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2011年6月6日,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fā)射場,準備搭乘“聯(lián)盟”號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日本宇航員古川聰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對黃瓜“情有獨鐘”的他,打算在國際空間站種黃瓜。但是,新聞同時宣稱,“按照規(guī)定,宇航員不準吃這些黃瓜”。

  在太空種黃瓜需要些什么特殊的技術?種出的黃瓜跟地球上菜園里出產(chǎn)的黃瓜品質(zhì)一樣嗎?


  60年來的夢想

  人類掌握了空間技術,但要想在太空做長時間停留,完全依靠從地球攜帶而來的補給是不現(xiàn)實的。一旦進行深空探測,以現(xiàn)在飛船的速度,要抵達火星還需要近一年的時間。如果運輸途中稍有差池,宇航員就只能餓肚子了。

  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開始,科學家們就嘗試在衛(wèi)星、空間站這些太空“旅行倉”中種植植物了。不過,并非將植物塞進太空倉就能變成太空植物,環(huán)境的改變讓生長開花都變成了極具挑戰(zhàn)的任務。要知道,在數(shù)億年的進化過程中,植物已經(jīng)適應了地球環(huán)境,讓它們在太空扎根生長就像把人突然扔到大海里生活一樣。因此,最初的實驗僅僅是讓植物幼苗搭乘航天器到太空兜兜風,檢查太空環(huán)境對它們的影響。直到1982年,前蘇聯(lián)的科學家才在禮炮7號空間站上完成了擬南芥“從播種到收獲種子”的種植過程。并且,這些個體產(chǎn)生的種子大多是正常的,可以再次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就像長期在太空居住的宇航員會碰到骨質(zhì)疏松、肌肉萎縮等諸多麻煩一樣,植物身上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生理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哪種作物能像在地球上那樣正常地生長發(fā)育。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太空倉里種植植物,遠非將溫室設備搬到太空中那么簡單。


  問題一:用什么光來種植?

  植物生長靠太陽,但是在宇宙空間中曬太陽卻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且不說,像高能質(zhì)子、阿爾法粒子這樣的宇宙射線可以直接“砸壞”植物蛋白質(zhì)和DNA,危及它們正常的生活甚至生命;單說,在沒有大氣層的阻擋的情況下,這里大量的紫外線就足夠植物喝上一壺的,這些高能量的“光線”同樣會破壞植物的正常結構和代謝過程。

  因此,在太空種植植物的第一步就是應該制造出合適的透光防護罩,隔離那些有害的紫外線和宇宙射線,讓植物可以安全地生長。當然,太陽能光伏電池可以將危險的太陽光轉(zhuǎn)化成電能,然后再利用日光燈等照明設備來滿足植物對光的需求。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轉(zhuǎn)化過程中損失了很多能量。好在對人類來說,太陽是個取之不盡的能量來源,只要考慮需要增加多少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了。

  不過,在未來進入深空探測時又會碰到弱光條件,如果僅靠電能照明種植糧食蔬菜,無形當中浪費了許多能源。好在不久前,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可以吸收紅外光的植物,這些生活在西澳大利亞的藻青菌含有一種我們不熟悉的葉綠素———葉綠素f,這種色素可以吸收波長上限為720納米的太陽光,這已經(jīng)是紅外線的范圍了。如果可以通過篩選選出比具有葉綠素b和葉綠素a的植物吸收波長更長的光線,那就更能適應一些紅外線成分比較多的光源(這樣的恒星確實存在),這樣能為深空探測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


  問題二:水從哪里來?

  除了光,科學家還需要解決的就是光合作用的另一個要素———水。我們都知道水的一大作用是參與光合作用,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植物吸收水分中的99%都蒸發(fā)到了空氣中。這種看似浪費水的行為實際上對植物有重要作用。它們的葉片就像是一臺臺水泵,將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zhì)混合而成的營養(yǎng)液“抽”到枝頭,而這些水泵的動力就是通過蒸發(fā)水分獲得能量。另外,植物通過蒸發(fā)水分還能降低葉片的溫度,避免被陽光灼傷。

  這項工作的耗水量并不小。正常情況下,小麥每長出1克的物質(zhì)(注意,包含不能吃的部分哦)就需要用掉513克的水,當然絕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蒸騰作用上。可惜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fā)現(xiàn)另一個像地球這樣有較為充足水分的地方,也就是說我們要盡可能地將水分回收再利用,恐怕光是解決蒸騰水分的回收就是個代價不菲的工程。

  當然,我們也可以只種泡在全密封的水箱里的藻類植物,這樣就不用考慮收集蒸騰作用的水分了,但前提是,做太空旅行的你要長期忍受只嚼海苔過活的日子。也許那時,一片面包也會變成奢侈品。


  問題三:如何調(diào)控二氧化碳的濃度?

  千萬不要以為有了光和水植物就能正常生長了,沒有二氧化碳,一切都是零。如果說光和水是吸收太陽能的關鍵因素,那二氧化碳就是儲存能量的關鍵了。前兩者就像是發(fā)電廠的必備要素,而二氧化碳則是能夠儲存能量的充電電池的關鍵部件了。

  光合作用會首先利用光和水制造出高能物質(zhì)。這些家伙可不安分,如果不把它們用掉,它們就會在細胞里搞破壞。要固定這些能量,二氧化碳的濃度是一個關鍵因素。

  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僅有0.03%。因為整個生物圈的協(xié)調(diào)運作,這個濃度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當然,最近的溫室氣體含量飆升純粹是人類自己惹的禍)。但是,對于一個小范圍的空間,要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濃度就不是很容易了。在實驗人工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圈2號”工程中,科學家建立了一個總體積為18萬立方米的小小生物圈。但是不久之后,這里的“大氣”成分就發(fā)生了變化,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發(fā)生了巨變,并且波動過大:高峰時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為2466ppm(就是把空氣劃成100萬份,二氧化碳占2466份),到低谷時二氧化碳濃度則只有1060ppm。這樣的波動不僅不適于人類生存,連植物生長都成問題。對于比“生物圈2號”個頭還小的太空艙來說,如何控制調(diào)節(jié)好二氧化碳的濃度,是一項棘手的工作。


  問題四:失重狀態(tài)怎么解決?

  除了上面的植物生長要素,在空間更難解決的是重力問題。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經(jīng)常會忽略這個條件的存在,可是一旦進入了太空,這個因素的重要性就立馬顯現(xiàn)出來了。

  “根會往土里扎,莖稈會努力向上生長”,這些我們覺得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其實都是植物感受到重力之后作出的反應。目前還沒有證實,植物是怎樣辨別方向的。比較公認的一種看法是,植物細胞里有一些淀粉組成的顆粒,它們會受重力的影響,沉積到細胞的下部,從而給細胞壁施加刺激,這樣一來,植物就能辨別出天和地了??梢哉f,這些淀粉粒就是植物生長的“指南針”。不過,在失重狀態(tài)下,這樣的沉積就變得不可能了。不僅如此,分解這些淀粉顆粒的酶會特別活躍,徹徹底底地把“指南針”砸爛。

  其結果就是,植物生長分不清上下,根和葉都向著四面八方生長。拿常用的實驗植物擬南芥來說,它們在失重狀態(tài)下最后長成一團,本該拼命伸向天空的莖停下了腳步,反而多了很多枝枝杈杈。個頭比地面上的擬南芥要小,而且植株顯得更纖細,就像是漂浮在水中的水草一樣。

  失重狀態(tài)還會影響植物體內(nèi)激素物質(zhì)的分布,這不僅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形態(tài),還會影響植物的繁殖。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曾經(jīng)在和平空間站上種植過小蘿卜和大白菜,遺憾的是,它們的品質(zhì)比起地面生長的相同植物都要遜色不少,不僅發(fā)芽率低、生長緩慢,而且植株更為矮小,開花結籽需要更長的時間。


  問題五:會不會有不想要的突變?

  “太空育種”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名詞。在轉(zhuǎn)基因技術應用之前,這確實是一種重要的育種手段。不過,利用宇宙輻射作為條件突變產(chǎn)生種子并不可靠,因為這樣產(chǎn)生的突變沒有方向性,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變出的種子是更好了,還是更糟了。況且,一般情況下產(chǎn)生的突變都是有害的,這就大大地增加了育種的工作量,遠不及轉(zhuǎn)基因技術來得直接和精細,畢竟后者可以將我們想要的優(yōu)良基因(比如抗病蟲害的BT基因)精確而直接地“放置”到植物的基因組中。

  既然能讓種子產(chǎn)生突變,我們還應該注意,這些宇宙射線會不會讓我們在太空正常種植的植物發(fā)生有害突變,降低品質(zhì)和產(chǎn)量。此外,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染色體、復制分離都會受到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畸形植物,從而影響種子的成活率,以及后代植株的質(zhì)量。要保證種下去的甜西瓜種子結出的還是甜西瓜就已經(jīng)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這樣看來,在太空中種出一根小黃瓜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究竟這次古川聰種下的黃瓜能長成什么樣子,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據(jù)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隆科多為何與雍親王交結并最終在關鍵時刻背叛康熙
  • 新中國成立那天蔣介石在干啥?
  • 陸上古絲綢之路起點到底在哪
  • 那些在中華大地上消失了的神秘古國
  • 那些在中華大地上消失了的神秘古國
  • 順治帝死后火化 未葬在棺材里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