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年男人們前所未有地被動占領(lǐng)了微信、微博等社交網(wǎng)絡(luò),起因是“油膩”.這場“風(fēng)暴”發(fā)酵程度甚至遠超黑豹樂隊樂手保溫杯泡枸杞事件。一時間,發(fā)胖、不洗澡、講葷段子、愛教育人,甚至“把串兒”,都成為“油膩”的注腳,讓眾多中年男人從社會“中流砥柱”變成了被嘲諷被奚落的對象。
事件的起因,是那位曾經(jīng)有“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fēng)十里,不如你”之類文字的作家馮唐,寫了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這篇文章被瘋狂轉(zhuǎn)發(fā),更引出了“中年油膩男”特征二十條、“中年男去油大法”甚至“中年肥膩女”標準等類似于集體狂歡一般的大喧囂。除了文字還有漫畫,不知還會不會繼續(xù)有相應(yīng)歌曲應(yīng)運而生。當然,各種聲音當中,也不乏冷靜理智的分析。其實,參加“狂歡”的人們,也并非一味無腦追風(fēng),大多數(shù)人心里,是多少存在反思的。只不過,“莫須有”變成了“必須有”,全民狂歡的機會,錯過可惜,“雙11”都需要拼奧數(shù)了,噴一噴那些無力還擊的人,成本更低些吧。
說白了,對中年男人的吐槽,只不過是眾多“標簽化吐槽”的最新衍生品。在“廣場舞大媽”、“拜金女”、“中年婦女”、“碰瓷老人”、“熊孩子”之后,終于輪到“油膩中年男”了。細想之下,其實所有“標簽化吐槽”的實質(zhì),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先定個罪名,所有人往里填罪狀”,是基本規(guī)律。細看有關(guān)對“油膩中年男”的所有指控和戲謔,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說真有“油膩”這種特質(zhì)的話,男女老少,都應(yīng)該一同“去油去膩”,不論性別年齡。
中年男人這個群體里的大多數(shù),其實特別不容易。張愛玲說:“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半輩子打拼,扛能扛的,頂能頂?shù)?,終極目標是有錢有閑還要有情懷、滿足其他所有人的需求,但猛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活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話。這種滋味,相信其他被“標簽化吐槽”的所有群體都有深刻的感受。從被依靠、被期待、被英雄化到被鄙棄,整個過程快得讓人目不暇給。特別是,被貼上的那些標簽,也許并不是某個群體的共同特征,而只是個人修養(yǎng)、個人素質(zhì)或者是個人品位取向的體現(xiàn)。是大媽并不一定愛跳廣場舞,而愛跳舞的大媽們發(fā)現(xiàn)自己放大音量擾民,戴上耳機被說成幽靈。中年婦女們顧不上“對鏡貼花黃”是邋遢,注重儀表被說成老黃瓜刷綠漆或者干脆就是老公有了外遇。就連非人類的保溫杯,也被生生地加上了“變老”、“愚昧養(yǎng)生”的標簽。在憑空嫌棄他人、以戲弄他人為樂的環(huán)境中,相信每一個人,都得不到真正的安全感。因為人無完人,若任何細節(jié)都可以被無限放大成為被戲謔的理由,那么,每個人、每一個群體,都可以瞬間被傷害被踐踏,無力討得半分公平。
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有尷尬無奈的時刻,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被自己懷疑、不被他人認可的習(xí)慣。“標簽化吐槽”,可能會隨時殃及每一群人、每一個人。因此,也許對他人抱有最大的寬容和善意,才是和諧溫暖的社會環(huán)境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