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公”,典出《禮記·禮運》,意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天子一人所有,孫中山的一生,可說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努力。
在那個山河破碎、新舊交替的年代,能有一個像他般堅定的舉起革命的旗幟的人,是民族之幸。
2015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149周年。事實上,“孫中山”只是他多達30多個名字中一個誤稱,我們且從這些名字中攫取一二,回顧偉人一生。
一、帝象
孫中山出生后,其父孫達成找命師相命。相師說:此孩為非凡之命,大富大貴,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其父因此為孫中山取乳名為“帝象”.
另一種說法是,其母懷孕之時,夢見大象。“帝”字可能與當?shù)氐纳裰槐钡塾嘘P;但在大清王朝,民間敢用這個字,也很罕見。
二、孫德明
在孫家的族譜上,孫中山是“德”字輩,叫孫德明,他的哥哥孫眉,譜名孫德彰。在家書中,他都是署名“德明”,表示重家族、重親情的意思。
三、孫文
后來上了學,改成了孫文,字載之,取“文以載道”之意。他1918年寫成的哲學專著,叫做《孫文學說》。
有意思的是,在清政府的文書中,孫文被寫成了“孫汶”.這是清政府玩的文字把戲,因為“汶”的意思是“心里昏暗不明”,在清政府的眼里,孫文就是這樣的人。
四、孫逸仙
孫逸仙也是個廣為人知的稱呼,在歐美流傳很廣。其實,這個名字由“孫日新”演變而來,1883年孫中山皈依基督教,取了這個名字,典自《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但他的基督教牧師是廣東人,因為“日新”的讀音像“逸仙”,干脆就稱他為孫逸仙。據(jù)說,“逸仙”在英語中是自由神的意思,孫中山和西人交往,也只用這個名字。
五、中山樵
1897年,孫中山流亡日本。入住旅館時,孫中山為了保密,想以日本人的身份登記。他的日本朋友平山周,信手寫下日本姓氏“中山”二字,孫中山拿過筆來,添了一個“樵”字。平山周看了說,作為日本人的名字有點怪。孫中山說,“中山樵”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中國的山樵。
后來“中山樵”之名又廣為人知,他便又取了個“高野長雄”的名字,用來秘密通信。
六、孫中山
1903年,孫中山的好友宮崎寅藏寫了一本書《三十三年之夢》,其中有介紹中山樵的部分,章士釗看到后大加贊賞,就想譯成中文出版。
出人意料的是,一生嚴謹?shù)恼率酷撛谝粋€關鍵的地方卻出了差錯:原文中寫道“孫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釗卻譯成了“孫文即孫中山先生”.沒想到這一錯,“孫中山”卻成了孫文流傳最廣的名字。
七、孫大炮
“孫大炮”是孫中山的政治對手揶揄他的外號,辛亥革命之前已有。“大炮”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中山言辭夸大不實。
八、孫逸仙博士
稱孫中山為博士,似乎是辛亥革命爆發(fā)以后,隨著孫中山社會地位的顯著提高而首先在外國人中出現(xiàn)的,以后逐漸流傳開來。
其實,孫中山在香港西醫(yī)學院畢業(yè)時只是學士學位,而非博士學位。孫中山本人也從未以博士自稱,或許是孫早年行過醫(yī),曾以Dr Sun Yat Sen署名,造成了誤解。
九、孫總理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美國檀香山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孫中山逝世后,中國國民黨為了紀念孫中山,“總理”作為一個特有的名詞,專指孫中山一人。
中國國民黨的歷任領導人,都不敢擅用“總理”之名。孫中山臨終時由汪兆銘所代筆的遺囑,稱作《總理遺訓》。
十、國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當時在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鐘秀特致送巨型素華橫額,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也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首次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
孫中山是一位堅韌的理想主義者,武裝革命九死一生,他卻能屢敗屢戰(zhàn),多達十一次。他是第一個在黑暗中高舉火把的人,他的呼喊讓中國再也沒有可能回到帝制,如今的中國,有他一份不可磨滅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