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白巖松在為其新書《白說》舉行的讀者見面會上表示,很多年前有一種妖魔化河南的聲音,他為此專門到河南看看。白巖松稱,中國什么樣河南就是什么樣,都應明白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過什么,希望中國人都來河南看看,了解這個民族是怎么走過來的。
地域歧視自古就有,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妖魔化河南人究竟始于何時,但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嘲弄河南人的“段子”大規(guī)模流行,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針對河南的地域歧視由此開始明確化。一個不無惡意的傳說是,當年每當隴海線的火車進入河南,列車員就會提醒乘客“列車已駛入河南境內,請廣大旅客提高警惕”.
不同地區(qū)的人之間相互攻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精神特質和典型特征,這種典型特征很容易被“符號化”和“標簽化”,一旦不被其他地方的人所認可和包容,甚至遭到排斥和反感,就會上升為地域歧視。于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某個公共話題,一旦發(fā)生意見分歧,上來就是一句“你們XX人”,好像這是一個“必殺技”,立馬就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可以無往而不勝。
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精神勝利法。地域歧視最大的邏輯弱點在于以偏概全。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都有你認可或不認可的人,不能把個人或一小部分的行為不加選擇地打上地域的標簽。否則,哪個地方會有好名聲?更何況,貶低和攻擊其他地方,并不足以抬高自己所在省份的地位,無非是暴露自己的狹隘和偏激罷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相互攻擊和詆毀中,每個地方都會不同程度地被污名化,沒有誰是贏家。
有時候想想,地域歧視以及由此產生的言論攻擊,是一件特別無聊的事情。你攻擊別人,自然就會被別人攻擊,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逞口舌之快,毫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