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戰(zhàn)術(shù)指揮更靈活機動?
石達開作為太平軍中的杰出將領(lǐng),“翼王”絕非浪得虛名,實乃戰(zhàn)功所至。他的作戰(zhàn)指揮水平相當(dāng)高,這一點連他的對手曾國藩都非常佩服。但在大渡河邊,石達開犯了3個致使全軍覆滅的錯誤:
一是選錯地形。石達開在大渡河邊駐軍的紫打地屬于圯地、圍地、死地“三絕”之地。
二是指揮僵硬。石達開沒有及時搶占鐵索橋,渡過松林河,往西北方向奪取瀘定,也沒有趁大渡河北岸沒有清兵時迅速渡河。
三是放棄突圍和抵抗。石達開對敵人抱有幻想,他向清朝四川總督駱秉章寫信,表示愿以自己為人質(zhì),換6000部下的生命。這種放棄了最后突圍的嘗試,無疑是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的一大失策。
熟知歷史的毛澤東、劉伯承吸取了石達開的教訓(xùn),靈活機動而又快速高效地應(yīng)對敵情。1935年5月21日,當(dāng)中央紅軍到達冕寧,從地下黨那里得到?jīng)錾降貐^(qū)的民情敵情后,中革軍委決定在瀘沽兵分兩路,主力為左翼,經(jīng)冕寧、拖烏、大橋的彝族走廊,前往安順場渡口,強渡大渡河;紅5團為右翼,在左權(quán)、劉亞樓指揮下經(jīng)越西前往大樹堡,偽裝大部隊實施佯動,以吸引河對岸富林國民黨重兵的注意力。這是避實擊虛的策略,也是“雙保險”式的布陣。
5月26日,紅軍主力部隊到達安順場。在安順場,中革軍委決定再次兵分兩路:紅一師和干部團為右縱隊,由劉伯承、聶榮臻指揮,在這里渡河,沿河?xùn)|岸朝北前進;中央紅軍主力為左縱隊,沿大渡河西岸前進。兩岸部隊互相策應(yīng),夾河而上,奪取瀘定橋,最后在瀘定會師。這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可以說是又一個進退靈活的“雙保險”.毛澤東特別指出:只有奪取瀘定橋,紅軍才能避免石達開的命運。假如兩路不能會合,被分割了,劉、聶率部隊單獨走,到川西搞個局面出來。1936年春,紅二方面軍長征入川時,同樣注意吸取當(dāng)年石達開的教訓(xùn),干脆不從大渡河走,出人意料地走了川康草原,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蔣介石讓賀龍、蕭克做第二個石達開的迷夢同樣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