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家馬良,第一位獲得世界黑白攝影大獎金獎的中國攝影師,因明確的個人作品風(fēng)格擁有眾多粉絲。21日下午,他攜新書《人間臥底》在北京舉辦讀者見面會,分享四十多年人生經(jīng)歷中的點滴故事,并表示,希望藝術(shù)創(chuàng)作能夠回到簡單浪漫的狀態(tài)。編劇柏邦妮亦到場助陣,在她看來,《人間臥底》最大的特點就是"真":"馬良會把記憶深處的故事真誠地和盤托出'."
談新書:《人間臥底》想寫出70年代小孩成長中的實踐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間臥底》有點兒像回憶錄。生于1972年的馬良在書中記錄了40多年人生經(jīng)歷中發(fā)生的故事,關(guān)于父親、愛情等等,不一而足。大概兩年前,馬良第一次把這本書拿給合作過的出版社,"人家說內(nèi)容挺好,可是像我這么年輕的人是不適合出自傳的。我挺慚愧,就沒有再提這事兒".
后來,馬良碰到另外一個朋友。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改動了《人間臥底》的文章篇幅,將之成功出版。書名也是馬良取的。他說,這完全源自少年時代的感受,"我小時候功課差,覺得自己根本沒機會參與生活;加上生性喜歡觀察,所以我想寫出70年代小孩成長中的實踐".
柏邦妮與馬良是好朋友,雖然由于各種原因,近年來見面不多,但柏邦妮總能為馬良的語言感動,"比如他說'我們的心內(nèi)都有一些小小的火焰,千萬要保護它',非常真誠".
"馬良身材魁梧,但內(nèi)心細膩,更像一個天真好奇的小朋友。"拿到《人間臥底》后,柏邦妮迅速的看完了,"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真',很巨大的真實。所有經(jīng)歷過他生命的人和事,馬良都會將之從記憶深處捧出來給你看,真誠地和盤托出".
談藝術(shù):希望回到一個簡單而又浪漫的狀態(tài)
其實,少年時代的馬良雖然會留長發(fā)、穿"帶釘子"的皮衣,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但很喜歡讀書、寫東西,也擁有自己的夢想。1994年,馬良大學(xué)畢業(yè)。那時候現(xiàn)代廣告業(yè)剛剛在國內(nèi)起步,馬良也在大時代浪潮的裹挾下走進這個行業(yè),并進入當(dāng)時最大的一家廣告公司,一干就是十年。
"當(dāng)時很好賺錢,也很容易得到榮譽。"在廣告業(yè)"功成名就"的馬良突然有一天覺得累了,"我開始失眠。永遠都是在工作,沒有時間去看看遠方。終于有一天,我就跟公司的兄弟說,我要做藝術(shù)家".
馬良離開了公司,開始畫畫、涉足裝置藝術(shù)。2012年,他創(chuàng)作了藝術(shù)項目《我的移動照相館》,在10個月的時間內(nèi)走遍全國35個城市,免費為1600多人拍照,"我慢慢的把創(chuàng)作當(dāng)作烏托邦,就是玩兒,希望回到一個簡單而又浪漫的狀態(tài)".
"我不光喜歡做移動照相館、木偶戲,接下來還可能涉足音樂領(lǐng)域。"馬良很有"野心"的透露道,"原因挺簡單,我想嘗試".
"馬良的書是抽空寫出來的,他有勇氣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很佩服他作出的選擇。"柏邦妮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