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年有哪些“錢年俗”

時間:2015-05-24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倪方六 點擊: 載入中...

山東年畫《富貴滿堂》,畫面上有兩棵“搖錢樹”和20個招財童子

 

山東年畫《富貴滿堂》,畫面上有兩棵“搖錢樹”和20個招財童子

 

  從中國農(nóng)歷新年開始,網(wǎng)絡(luò)上的各種紅包大戰(zhàn)一直未停。其實,所謂紅包,其實是源自古人過年時的壓歲錢。由于古代科普知識的局限,在古人眼里過年時的錢已不僅僅是一種貨幣,它還被賦予了多種祈福禳災(zāi)的功能。除了“壓歲錢”據(jù)說能辟邪趨吉,還有掛“門錢”以抵御“疫神”……

 

過年為什么要有“壓歲錢”?


古人認為凡錢都有“厭勝”功能,能辟邪趨吉


  在古代過年的“錢年俗”中,“壓歲錢”是最重要的一種。壓歲錢又寫作“押歲錢”,還有“拜錢”、“歲錢”、“新年歲”、“分歲錢”、“守歲錢”等多種叫法。古人是這樣定義的:在過年時“贈小兒錢,曰壓歲錢”.


  這種概念的“壓歲錢”,也是最為流行的說法。壓歲錢的產(chǎn)生與古人對錢幣功能的崇拜有直接關(guān)系,古人認為,凡錢都有“厭勝”功能,能辟邪趨吉,保健康平安,壓歲錢的民俗學(xué)功能,最初就是“厭勝”.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壓歲錢”條稱:“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這個說法,反映的就是“壓歲錢”的本義。在同一詞條中,富察敦崇又稱:“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如何給小孩子壓歲錢?通行的是小孩給長輩磕頭拜年后,長輩就會遞過準備好的壓歲錢。其實,古代壓歲錢并不都是包成紅包,清代最講究的是將錢用紅線穿起來,放在孩子睡覺的房間。據(jù)清蔡云所撰的《吳歈百詠》記載,當(dāng)年的杭州“除夜將睡,以錢置小兒女枕邊,名’壓歲錢‘.”


  古人的壓歲錢一般給多少?肯定不是現(xiàn)在的“多多益善”,但也非“意思一下”就行。壓歲錢包含著長輩對孩子的祈望,所以準備壓歲錢時都要討個吉利,多“以百為數(shù)”,即壓歲錢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給也不少給,取“長命百歲”之意,故民間又稱壓歲錢為“百歲錢”.


  “百歲錢”風(fēng)俗在民國時仍很流行,民國二十六年《衢縣志》記載: 過年時,“尊長選大錢數(shù)十枚分賜孫子,曰’壓歲‘.多至百文為度,亦曰’百歲錢‘.置之臥所,是為’壓歲‘.”老家在浙江紹興的周作人,在其《兒童雜事詩》中便曾回憶了小時候在故鄉(xiāng)得壓歲錢的情形:“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

 

過年“掛門錢”有什么講究?


南宋時“以五色紙錢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門”


  過年時流行的“錢年俗”還有“掛門錢”,這種“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門錢,顧名思義是掛在門上的錢,又稱“黃錢”、“紅錢”,在民間眼里它是“喜錢”,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貨幣,乃五色紙錢。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歲晚節(jié)物”條記載了當(dāng)時的年俗:“至除夕,則比屋以五色紙錢、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門。”掛門錢風(fēng)俗是為了迎接門神,到后來掛門錢又被賦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災(zāi)驅(qū)疫的需要,與門掛桃符是同一原理。


  因為放置手法的不同,掛門錢又叫“貼門錢”.乾隆時期的《石首縣志》記載,當(dāng)?shù)卮竽耆?ldquo;貼五彩門神與桃符,并掛紙錢于門壁。”


  古代做生意的人家尤其重視掛門錢,將所貼的紙錢稱為“利市錢”.光緒時期的《曲江縣志》記載,當(dāng)在“除夕饋年,換新春聯(lián),貼門神、利市錢。”在掛門錢風(fēng)俗基礎(chǔ)上,還衍生出掛“散錢”--把錢掛(貼)到家中器具上,以圖吉利。光緒時期的《沔陽州志》記載,當(dāng)?shù)剡^年時,“家中器物均散掛錢紙,曰’散錢‘.”


  除了掛錢,有的地方還流行“掛錠”.當(dāng)然“掛錠”并非是把金錠銀錠掛在門上,也是仿的,用錫紙糊成。清顧祿在《清嘉錄》中描繪了蘇州歲末的“掛錠”風(fēng)俗:“掛錠,錫紙糊成,間以彩牌方段,玲瓏一串。先期買之,除夕接灶,懸于灶神龕之兩角,為來年獲利之兆。俗有’一事無成,先買掛錠‘之謔。”


  與“掛門錢”對應(yīng)的,還有一種“封門錢”.古人在過年時會將店鋪、倉庫打封條,這時不說“封條”,而稱之為“封門錢”.


  門錢并不是一直掛在門上,接下來還有除門錢的儀式,謂之“燒門神紙”,也叫“燒紙錢”.燒紙錢一般安排在新年正月初三,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燒。光緒時期的《懷來縣志》記載,當(dāng)?shù)?ldquo;神前及門戶掛黃紙錢,初三日祭奠焚之”;光緒時期的《華容縣志》也有類似記載,正月“三日,焚香燒掛門錢”.將門錢放在什么地方焚燒,也不是隨便來,要查查老皇歷,取喜神方位。

 

古代“搖錢樹”長得什么樣?


清代搖錢樹“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


  搖錢樹,簡稱“錢樹”,是民間傳說中的一種神樹,古人希望錢能生錢,像樹上結(jié)果子一樣掛滿枝頭,稍微搖搖就會落下金錢來。然而,搖錢樹的最初出現(xiàn)并非吉祥物,而是當(dāng)隨葬的冥器來使用的,在漢魏以前特別流行。之后“搖錢樹”的概念被移植到過年風(fēng)俗中。


  老北京過去也有歲末掛“搖錢樹”以祈年的風(fēng)俗,那時家家都會準備“搖錢樹”,其制作方法在《燕京歲時記》里有記載:“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謂之搖錢樹。”在南方,過年也流行掛“搖錢樹”,與門錢一樣,掛在門上,以求新年金錢多多。


  搖錢樹制作起來并不難,但對普通人家來說還是挺費事的。于是以“搖錢樹”為主題的年畫應(yīng)俗而生,“搖錢樹”主題的年畫成為舊時最受民間歡迎的年畫品種之一,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買張畫過年。”


  在中國版刻年畫中,不論哪一個畫派都少不了“搖錢樹”主題。如河南朱仙鎮(zhèn)年畫《貴富長久》,刻畫的就是明初土豪、蘇州人沈萬三和夫人正在觀賞聚寶盆里搖錢樹的情形。古人迷信,光有搖錢樹不行,還得有聚寶盆將財聚住,因此在有搖錢樹的年畫上,大都能找到聚寶盆。在突出搖錢樹的同時,還要刻上“金玉滿堂”、“長命富貴”這類吉祥語。


  據(jù)說年畫是在門畫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張貼地點由門上改為廳堂墻上,所以搖錢樹最早也是出現(xiàn)在門畫上。天津楊柳青門畫有一張經(jīng)典門畫:搖錢樹長在聚寶盆里,四個招財童子從樹上“摘錢”,其中一個孩子還爬到了樹上。


  有意思的是,由于民間過年時喜歡“搖錢樹”,所以乞丐在過年上門乞討時,往往也會手持“搖錢樹”--一種用松樹枝或是竹竿做成、上面掛著多枚用紅繩系著的銅錢的專用乞討工具。乞丐來到門前,一邊手搖“搖錢樹”,一邊還會唱吉利的“喜歌”:“搖錢樹,進門來,一年四季發(fā)大財……”

 

錢幣何時成了過年時的游戲?


唐代流行“意錢”“卓錢鍋子”“擲金錢”“撇泥錢”


  古代過年時為了大家開開心心,還流行一種叫“戲錢”的游戲。所謂“戲錢”,就是用錢幣當(dāng)游戲工具。如意錢、卓錢鍋子、打金錢、撇泥錢、選仙錢、馬錢、摜錢、揕錢、撚錢等,都屬于“戲錢”.其中的意錢,是流行歷史最久的錢幣小游戲,至今有人仍在玩。


  “意錢”,其實就是猜錢幣,清代人稱為“猜枚”.其玩法最常見的是猜錢的正反面,也有猜錢的面值多少、有無錢幣等。意錢早在漢代已很流行,《論衡》的作者、東漢學(xué)者王充在其書末自述中就曾提到“戲錢”:“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王充的小伙伴都喜歡玩錢幣游戲,獨王充不喜歡,王充的父親覺得兒子不同一般,將來會有出息。


  “戲錢”戲出名的古代名人不少,如東漢時的“跋扈將軍”梁冀,小時候就愛玩“意錢之戲”.南北朝時南宋名臣臧質(zhì),小時候也特喜歡猜錢,《宋書·臧質(zhì)傳》是這樣說的:“質(zhì)少好鷹犬,善蒲博意錢之戲。”


  戲錢流行最廣的是唐代,唐代詩人張仲素《雜曲歌辭·春游曲三首》中即提到“意錢”現(xiàn)象:“林間踏青去,席上意錢來。”“戲錢”甚至滲透到帝王的后宮生活之中。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戲擲金錢”條記載:“戲擲金錢內(nèi)庭嬪妃,每至春時,各于禁中結(jié)伴三人至五人,擲金錢為戲,蓋孤悶無所遣也。”


  戲錢在唐代以投擲方式為多,故又稱“擲金錢”.后宮“佳麗三千”的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擲金錢擲出新花樣:在楊貴妃未入宮前,通過擲金錢來確定哪個妃子晚上陪睡。此即《開元天寶遺事》中“投錢賭寢”條所記:“明皇未得妃子,宮中嬪妃輩投金錢賭侍帝寢,以親者為勝。”后來有了楊貴妃,“三千寵愛集于一身”,投錢賭寢方式才作罷。


  卓錢鍋子,也是唐人喜歡玩的錢幣游戲。其玩法是,在前方地上立一根銅錢孔能穿過的鐵條,比誰穿到鐵條上的銅錢多。韓愈外甥就是一位玩卓錢高手,唐杜光庭《仙傳拾遺》曾記載,其“百步內(nèi)卓三百六十錢,一一穿之,無差失者。”據(jù)和訊網(wǎng)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