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著名學者閻崇年來到南京新街口新華書店一樓博愛講壇,與讀者進行了“讀書與踐行,讀史閱世50年”的面對面交流?;顒忧?,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今年已經82歲高齡,身體硬朗的閻崇年透露,他年輕時也是一位背包客,1966年騎自行車沿著大運河考察時,第一次來到南京,受益匪淺。此次來寧,他特地抽空去了瞻園和朝天宮,彌補了心中的遺憾。
去瞻園朝天宮彌補心中遺憾
去年閻崇年帶著他的新書《閻崇年講壇錄·讀史閱世50年》來到在蘇州舉辦的第四屆江蘇書展,“當時時間很緊,很想來南京看看,沒有如愿。來南京多次,也跑了不少地方,這次來,我特地抽空去看了瞻園和朝天宮,研究歷史,這兩個地方不能不去。”他感嘆,這次彌補了心中多年的遺憾。閻崇年這次來南京深深被“書香江蘇”濃厚讀書氛圍所感動,“本來今天,我應該在北京參加讀書節(jié)的活動,但是先入為主,南京方面很主動,工作做得早,我當然要來這里,何況今年是江蘇首個讀書日。” 聊到“書香”的來源,閻崇年介紹,“古人讀書,先燃香,再沐手,后拜讀,表示一種謙敬,不僅是書散發(fā)出香氣,也是一種美好的象征。這可能是”書香“的來源。后來人們把能文能武的人稱為‘書香劍氣'.把讀書家庭成為’書香門第‘.”他說不僅中國人稱書香,外國也有書香一說,“以色列人有個民俗,小孩剛會爬時,在他前方放本書,書上灑點蜂蜜。孩子聞到蜂蜜的香味,就爬到書前,舔書上的蜂蜜,感受書香。” 閻崇年說,建設好書香家庭、書香城市、才會有書香社會。
書香一時容易,書香一生很難
閻崇年說他這次來南京與讀者交流,帶來了想法:書香人生。“什么概念?書香一時并不難,難的是書香一生。讀一兩本書容易,難的是一輩子讀書。書香人生,就是一個人,從童年,到青年,到盛年,到老年,自有閱讀能力始,到無閱讀能力止。” 如何做到書香人生?他認為,讀書的過程,如《禮記》所說的學、問、思、辨、行。首先是要熱愛書籍,如饑似渴,擠出時間,博覽群書;二是要審思反問,學中有問,問中有學,學問相長;三是要慎慮深思,書中道理,縝密思考,反復體味;四是要明書之是,辨書之非,不泥窠臼,守正出新;五是要學了就做,做中又學,切忌空談,知行合一。談到讀書的效率,閻崇年認為,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將讀書和修身、閱讀和求新,融為一體,“讀書與修己,合二而為一。不斷修煉,涵養(yǎng)心性,止于至善。”閻崇年說他讀了很多人物傳記,發(fā)現歷史上成功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四合”,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前面三合都有外在原因,只有己合,要靠讀書來修煉。“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為己不是為自己,而是修身,修己,學者不是專家學者,是學習者,就是讀書人。”
本想搞水利卻研究起了歷史
如今每年出版40多萬本圖書,茫茫書海,怎樣選書是個難題,對此,閻崇年談了他的閱讀經驗,“的確,對個人而言,選書很難。40萬本書出版前要申報一個書目,一本書按照100個字計算,40萬本書,光書目就要看4000萬個字,怎么可能?有人主張開卷有益,不要選,看到什么就讀什么。我的老師曾經讓我按照《書目答問》選書,2900多種書,我做不到,也不現實。” 閻崇年說他選書有這樣幾種方式,一是先讀朋友送來的書,再讀排行榜推薦的書。“我一般一周讀一本專業(yè)之外的書,一年讀50本左右。這次來南京路上,我隨身帶了一本書,快看完了。”讀什么書,他認為根據自己的需要,“名家著作不一定都是名作,名作不一定都是名篇,名篇不一定都是名句。所以,讀一本書,記住精華就可以了。”在他看來,書可以穿越時空,可以獲取知識,可以激發(fā)智慧,可以胸懷天下。談到對歷史的研究,閻崇年說從小數學特別好,本想搞水利,后來是陰差陽錯,“中學時歷史老師總是讓我回答問題,我不得不看書,結果激發(fā)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閻崇年向記者透露,雖然自己年歲已高,但仍然打算再上《百家講壇》,他正在策劃一個新的歷史題材系列,大約50講,需要準備兩年時間,但他也坦陳,“記憶力大不如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