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兵敗甲午的幾種新解讀

時間:2014-07-30 08:30來源:老年生活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甲午戰(zhàn)爭

 

  120年前的7月25日清晨,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襲擊中國海軍艦船,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整個戰(zhàn)爭以清朝脆敗結(jié)束。100多年來,人們對大清甲午戰(zhàn)敗的深層原因從各個方面進行不斷探究。我們整理了其中幾個最新的解讀,以饗讀者。


 

 

上行下效,全軍腐敗

 


  北洋艦隊是朝廷投入最多的一支艦隊,也是軍費最有保障的一支軍隊。但職工和領導收入--差距很大。中高級軍官拿著相當于如今幾十萬的年薪,而普通士兵們的年薪不到中級軍官的1/30。


  但北洋艦隊軍官們最熱衷的一件事還是--賺錢。按照《北洋水師章程》規(guī)定,在北洋艦隊常年停泊的基地威海劉公島,除了丁汝昌,各級軍官都不得在岸上買房子,必須常年住在艦上。但這一條是基本沒人遵守的。


  丁汝昌不僅在劉公島上蓋了自己住的房子,還修建了大批商鋪用于出租,然后這些租金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聰明的方伯謙發(fā)覺了這個發(fā)財?shù)臋C會,也搞了不少出租屋,于是兩位房東大人因為爭搶租客問題,進行罵戰(zhàn)。


  買這么多房子,自然是為了找小三的方便。書生意氣強的方伯謙先是與丁汝昌同時看上一位妓女,發(fā)生矛盾,然后又與劉步蟾同時想娶一個美女小妾而差點拔刀相向。


  腐敗是從中高層開始的,那就不得不影響普通士兵。上行下效,歷來就是腐敗學得最快。在劉公島基地的周邊,有一排排的娛樂場所,包括賭館、鴉片館、茶樓、妓院等,從頭數(shù)過去不下50家。它們都與軍方相關,將領們有時是作為顧客來照顧生意,有時是作為幕后老板來照看生意。


  幾年時間里,新興的北洋海軍就這樣像八旗綠營一樣迅速全軍腐化了。日常的訓練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


 

 

為保權力,慈禧認輸

 


  在明清兩代對中華帝國的戰(zhàn)爭中,日本的戰(zhàn)略都是一樣的,這個戰(zhàn)略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速。先搶奪制海權和朝鮮戰(zhàn)略要地,再直插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速戰(zhàn)速決。


  對日本來說,這樣的戰(zhàn)略帶有極大的賭博性,完全是一個不計后果的亡命賭徒式的打法。因為日本國小民貧,補給有限,無法進行消耗戰(zhàn)。


  面對北洋艦隊的覆滅,清軍新任總指揮劉坤一提出了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這種思想也得到了其他不少大臣的認同。清日戰(zhàn)爭開始后,日本不僅投入了本國幾乎全部的陸海軍,國內(nèi)兵力空虛,更重要的是--他們快沒錢了。


  但朝廷并不打算這么做。不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朝廷沒有這個想法,而是根本不可能這么做。對于朝廷的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來說,她面對的事實是,淮軍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這支軍隊是李鴻章的,同時也是她的權力基礎,淮軍是屬于后黨的,這仗再打下去,只能由帝黨的人物來繼續(xù)負責指揮,很顯然,誰指揮戰(zhàn)爭,軍權就會落到誰的手上,如果帝黨掌握軍權,這是慈禧和她的后黨集團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在慈禧看來,這場戰(zhàn)爭必須結(jié)束了。那么就開始和談吧。只要簽個條約,賠點銀子,她所有的權力就保住了。


 

 

交通落后,影響戰(zhàn)果

 


  甲午戰(zhàn)爭前夕,中國只有477公里鐵路,而且大多分布在后方,其余就是分布各地的驛路。水路,中國只有兩三家輪船公司在運營,輪船20多艘,總噸位約5萬噸,再就是日益衰落的木船業(yè)了。而日本到1893年底,私營鐵路就達到3000多公里;水路,有400多艘輪船,總噸位16萬噸。交通落后,尤其缺乏鐵路是中國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首先,它影響了救援。威海之敗主因就是救援不力。 1895年1月19日至23日,3.5萬日軍在榮成從容登陸,清軍為何不進行反擊呢?曰:兵力不夠,援軍還在途中,遠水救不了近火。山東戰(zhàn)場有2.1萬清軍,其中前線有1.2萬,分守于威海、煙臺、登州等地。直隸、奉天形勢危急無兵可調(diào),而從南方調(diào)來的20營兵還在路上。日軍用4天多時間就登陸完畢,迅速以2.5萬人從后路包抄了威海,水陸夾攻只有幾千人的清軍,先后攻下南幫、北幫炮臺,2月11日攻占劉公島,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其次,它影響了調(diào)兵布防。戰(zhàn)爭的本質(zhì)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不要說打一次大的殲滅戰(zhàn),就連一次擊潰戰(zhàn)都沒打過,其主要原因就是無鐵路調(diào)兵布防到戰(zhàn)略位置,無法集中優(yōu)勢兵力殲滅敵人。廣東提督唐仁廉部,1895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從山海關出發(fā),走了19天才到達沈陽,這么緩慢是因為天氣回暖,冰雪融化,官兵每天步行于泥淖中,淺的沒到膝蓋,深的沒到大腿根部,沒有鐵路的低效可見一斑。


  最后,它影響了后勤補給。后勤是戰(zhàn)爭的血液,而高效的后勤,同樣需要鐵路。戰(zhàn)爭前線根本無鐵路,黃海之戰(zhàn)失去了制海權,本來落后的水路運輸也受到了威脅。此次戰(zhàn)爭動員了幾十萬人馬,物質(zhì)消耗極大。如何保證這幾十萬人馬的糧餉械的供給,清軍面臨嚴峻的考驗。威海戰(zhàn)前,需煤1萬噸,而實際相差甚遠,戰(zhàn)中,后勤補給不力,北洋艦隊官兵彈盡糧絕,最終全軍覆沒。


  兵貴神速,而鐵路是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具有巨大的運輸能力和快速突破能力。由于交通落后,尤其是缺乏鐵路,導致清軍在甲午戰(zhàn)爭中處處被動,最終慘敗。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鄭蘋如男友親自指揮擊落日本海軍“轟炸之王”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