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上海書展上,一套《黃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裝本標價12.8萬元,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天價書"引發(fā)各界爭議。圖書"貴族化"背后是否包含了文化生活的危機?出版行業(yè)怎么看待"天價書"?深圳商報記者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多方的訪問。
不為賣書只為出名?
中國版協(xié)裝幀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著名設計師韓湛寧直接否定了"天價書"的意義,韓湛寧認為,"天價書"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與一本書所能承載的文化內容也不匹配。藍獅子圖書中心總編輯王留全也認為,"天價書"更可能是一種噱頭而已。
此前曾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天價書是出版社為了牟利。出版人朱紅兵對記者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一套文集以定價三四百元的平裝本與定價1500元的精裝本相比,銷售任務和難度大有不同。但這種算法并沒有得到業(yè)界人士的認可。王留全以藍獅子出版社的運營實例向深圳商報記者表示,除非是本身就有忠誠度極高的固定讀者群體,比如董橋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最高被拍賣到5500元,但這種例子并不多,一般圖書價格稍高根本在大眾中賣不動,更不要說是"天價書".所以王留全認為這只是作者和出版方的噱頭而已,"不為賣書,只為出名".
而更多的學者,則表達了普遍的一種觀點:"天價書"使得閱讀變得"貴族化",這顯然與文化傳播的需要是相背離的。在記者采訪中沒有任何人表現(xiàn)出對于"天價書"的支持。如此一致的觀點已經(jīng)顯示出這一事件在無論文化界還是普通大眾中都不得人心。
王留全認為,無論是平裝書還是精裝書,讀者買書的動機還是要回到對內容的閱讀上。在實際的圖書策劃和出版上,其實不同的載體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據(jù)王留全介紹,圖書策劃出版最重要的是對出版社成本、作者收益和讀者接受程度三個方面作出平衡和協(xié)調。選擇不同的載體只是在平衡這三者關系上要投入不同的資源,但目的與流程不會有大的變化。換而言之,沒有讓讀者、作者、出版社三方都滿意的出版行為,絕對不算成功的圖書運作。而另一些閱讀愛好者也認為,如果把圖書看做商品,那么從市場規(guī)律出發(fā)肯定不能賣得太貴;而把圖書看做傳承知識和文化的工具的話,更應該惠及大眾讀者。無論從什么角度出發(fā),讀者被放在作者和出版社之前加以優(yōu)先考慮。
適當漲價"很有必要"?
"國內的圖書價格,是遠遠低于國際水平的,即便與鄰近的港澳臺相比,對方的圖書銷售價格也比內地貴出幾倍。"操作過多本圖書引進的王留全表示,出版版權引進圖書時,內地的銷售價格往往比原版還要便宜,這使得出版社和作者都怨聲載道,"這絕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tài)。"
"對精裝書的運作使得圖書作者和出版社能夠日子過得稍微寬裕一些。"據(jù)王留全介紹,一般采用更好的設計和更精致工藝制作出版的精裝書,其設計和工藝成本占全書成本的比例不會超過40%--但在當前圖書市場需求下,非虛構類文學作品的平裝書,設計裝幀成本也接近20%.同一書籍不同版本之間極少出現(xiàn)價格翻倍的現(xiàn)象,"不然賣不動的。"
韓湛寧也支持目前的圖書適當漲價。他認為,除了通俗小說等快速消費的暢銷書之外,大部分文化思想性較強的書都越來越重視包裝。為這些更精美的圖書支付稍微高一些的價格,讓這些真正具有思想文化價值圖書的作者日子過好一些"很有必要".韓湛寧并不認為圖書精裝化以及價格上漲的趨勢會給讀者帶來太多的負擔。相反,他認為目前市場的圖書價格遠遠低于其實際價值。韓湛寧舉例《中國記憶》畫冊,"2008年該畫冊作為奧運國禮贈送,售價680元,當時很多人認為太貴了。現(xiàn)在收藏市場上這套書叫價幾千元,而且一書難求。這說明其實有價值的圖書是供不應求的。"韓湛寧說。
書價上漲與電子書有關?
韓湛寧堅持認為圖書價格上漲的趨勢與電子化閱讀有關,他認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化閱讀是一個大趨勢。傳統(tǒng)紙質書應該向高端閱讀發(fā)展,優(yōu)化紙質的體驗,突出收藏性和禮品性質。"一位曾經(jīng)從事過傳統(tǒng)出版目前轉向在線閱讀服務的發(fā)行商則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向記者表示,無論是在網(wǎng)絡上銷售圖書,還是通過網(wǎng)絡發(fā)行電子書,其實都已經(jīng)發(fā)展了許多年,對于讀者而言,他們對閱讀內容的需求是一樣的,只是從一種載體轉變?yōu)榱硪环N載體。而無論是收藏書還是禮品書,都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小眾項目,電子書的發(fā)展并不會使得這些項目規(guī)模擴大,更精美的裝幀工藝也不會吸引讀者從電子書遷移回到紙質書上來。
這位出版商對電子書的未來非常看好,他認為紙質書市場的縮小并不意味著閱讀文化的衰減,恰恰相反,"電子書讓更多人加入到文化閱讀的行列中來".王留全也認為,紙質書市場遇到的問題,并不是電子書直接造成的,而是長期以來圖書價格過低等問題積累的矛盾因為網(wǎng)絡的發(fā)展而暴露出來的。
有傳統(tǒng)出版界的資深人士總結稱,無論是平裝書、精裝書還是電子書,其最終還是內容的載體。圖書本身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傳播知識和文化的能力,才是最終決定圖書價值與價格的關鍵。但與此同時,國內原本文化消費水平偏低的狀況,能否接受相對昂貴的精裝書成為紙質書的主流,抑或更多的讀者因此而遷移向電子閱讀,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