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黃秋生繁體字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是種微博病

時間:2013-07-19 18: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曹林 點擊: 載入中...

  瀏覽微博里各種言論,發(fā)現(xiàn)許多言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愛用全稱判斷,愛走極端,喜歡刻意將一個觀點說得非常犀利。比如,如今寫繁體字和認繁體字的人越來越少了,就有一個藝人在微博里充滿憤慨地批評:"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一個并非研究漢字的人,在關于漢字判斷上本應謹慎、克制些,別滿嘴跑火車,可這位先生竟毫不謙虛地上升到了"華夏文明已死"的層次,讓人瞠目結舌。


  在我看來,寫不寫繁體字,無關文明,有關方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寫法,干嗎非用前代的器物束縛后代人??滓壹褐?quot;茴"字的六種寫法,他就代表了華夏文明了嗎?還不是成為被人嘲弄的對象。華夏文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日日新"的生命力,今天其實已少有"筆者"(用筆寫字的人),而多是"鍵人"(在電腦鍵盤上打字),卻改變不了我們華夏子孫的文化DNA.不能將華夏文明偷換和簡化為繁體字,有華夏人在,華夏文明就死不了。


  我理解,這位藝人的觀點可能并沒有這么極端,也不至于會蠢到將華夏文明和繁體字簡單掛鉤,現(xiàn)實中與人交流時他絕不會作這么極端的判斷,可他是在微博里這么說的。微博似乎非常流行這種"什么什么已死"的極端、全稱且聳人聽聞的驚悚性判斷。其實,這位藝人只是想批判一下如今一些年輕人不識繁體字,而許多文明都蘊藏于繁體字中,這種對繁體字的陌生會割斷我們與祖先的文化血脈,導致文明的傳承出現(xiàn)問題--看,如果像我們這樣表述,就不會引起爭議了,因為下判斷時都很謹慎,都有余地和限定,而沒有用全稱和斷語。


  可如果這么表達,在微博上就很難引起關注,所以網(wǎng)絡流行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必須走極端,必須用驚悚的判斷,必須用誘人的比喻,你得用"史上最美"甚至"宇宙最美"才能讓已經有了審美疲勞的人抬一下眼皮,你得用"什么什么已死"才顯得你的判斷"高端大氣上檔次".發(fā)生一起違法亂紀事件,你得說"法治已死"才吸引眼球;一個孩子犯錯誤了,你得用"90后如何如何"才顯認識深刻。這位藝人其實也就是對"年輕人不認繁體字"不滿,這種問題批判表現(xiàn)在微博上,就成了"華夏文明已死".


  不僅藝人,一些專家也是如此,現(xiàn)實中還算嚴謹,一上微博就滿嘴跑火車,迎合圍觀者的消費快感而說很多"逞口舌之快"的極端言論,沒有嚴謹?shù)耐评砼c論證,不講理不講科學。


  微博上每天都是各種"掐",掐得雞飛狗跳四處口水,掐死一個算一個,為什么會掐?問題就出在"語不驚人死不休"上,很多觀點表達得緩和一些,有余地一些,少用全稱判斷,就不至于引發(fā)那么大的爭議。求同存異,就能天下大同。而一些人的表達,偏愛的是求異而存同,用極端的判斷放大分歧,沉浸于討伐和口水的快感中不能自拔。動不動就"中國如何如何",動不動就"西方價值觀如何如何",動不動就"中國房價永遠會漲",還喜歡說"東方文化如何"、"外國人如何"、"河南人如何",這些全稱的極端判斷就是紛爭之源。爭來爭去毫無價值,你說有的美國人是好的,他說有的美國人是壞的,有啥好爭的?


  "語不驚人死不休"是種微博病,有人身患此重病還不自知,這病必須治,如不治,害已害人害微博。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專家談“簡繁體之爭”:歷史上繁體字也是簡化結果
  • 繁體字復活有意義嗎
  • 馮小剛委員:小學課本應增加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
  • 黃秋生炮轟大陸過半人不懂繁體字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