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保爾·柯察金”:拒絕參加對白軍的射擊(2)

時間:2012-07-05 09:44來源:《同舟共進》 作者:盛禹九 點擊: 載入中...


看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并不是頭腦簡單的“螺絲釘”和“馴服工具”。他的思想活躍,有是非觀念,又充滿著矛盾。在新版《鋼鐵》書中看到,在黨的兩派斗爭中,“保爾”參加過“反對派”的活動,后來又回到了斯大林的隊伍。


《鋼鐵》一書的出版,同樣經歷了矛盾和曲折。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寫自己的生平”,幾次投稿被退回來,最后投到了青年近衛(wèi)軍出版社。編輯部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與他合作。“人們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傳記‘做了修訂’,把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變成了偶像、‘一個人和革命者的典型’”,《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記者斯維特蘭娜??薩莫捷洛娃如是說。


“修訂”《鋼鐵》原稿的,是青年近衛(wèi)軍出版社的兩位文學編輯——安·亞·卡拉瓦耶娃和馬·鮑·科洛索夫。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給卡拉瓦耶娃的一些書信中可以看到,這位編輯對《鋼鐵》一書作了許多“指示和修改”,奧斯特洛夫斯基答應按照她的“鉛筆批注”“將書根本重寫”。他在一封信里坦誠地寫道:“現(xiàn)在我前面有兩種障礙:第一是疲倦;第二還有許多事情,總起來可以叫做‘經濟危機’,因此我這次才不得不讓步,并且同意按照青年近衛(wèi)軍出版社的要求修改以后再出書。”


加林娜舉了一個例子:“在《青年近衛(wèi)軍》雜志上發(fā)表《鋼鐵》的最初版本時,真實地反映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妻子達婭中途分離的關系。但是考慮到黨的書報檢查,迫使他刪掉了這一切。在一個‘理想的英雄’那里,妻子也應該是一個‘無可指責的忠誠的同志’。”


《鋼鐵》一書修改出版后,奧斯特洛夫斯基感覺到,書中主人公保爾與他本人的實際經歷有著很大的反差。為了消除當時報刊界對“《鋼鐵》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和生活史”的誤解,他在《我的創(chuàng)作經過》一文中特別聲明:“這是小說,不是傳記,這不是共青團員奧斯特洛夫斯基傳”,“我的小說,首先便是藝術作品,其中我運用了想象的權利,在小說的基礎上放了不少實際材料”。這反映出他的內心苦悶與前后矛盾。


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經歷無數艱難曲折和和生死磨難后,他對自己的一生,對自己參加的那場革命,有著深刻的反思:“我們所建立的,與我們?yōu)橹畩^斗的完全兩樣!”多么深邃而又大膽的思想。這聲感嘆里,包含著多少難言隱痛和悲愴淚水??!這也是具有同樣經歷的一代人的心聲!朋友們相信:“奧斯特洛夫斯基是適時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科利亞(尼古拉的昵稱)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時間就會有人‘幫助’他離開人世。”奧斯特洛夫斯基逃脫了一場即將來臨的劫難,然而作為一個作家,由于多種原因,他始終無法像高爾基那樣,給世人留下那些“不合時宜的思想”,只能將它們埋藏在心底,偶爾在親友前傾吐一下心中的積郁和不平。這應該是他晚年生活中的最大痛苦和遺憾吧。

 

“余光”未滅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文壇“解凍”,《鋼鐵》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受到了批判。人們認為,這本書歪曲了歷史,違反了“生活真實”。從大的方面來說,《鋼鐵》所描寫的1915—1932年這段時期,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各族人民經受著劇烈社會動蕩的年代,接連不斷的國內或對外戰(zhàn)爭,黨內多次的斗爭和清洗,給人民和黨帶來了巨大災難?!朵撹F》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只有簡單、傾向性的敘述,缺乏客觀、全景式的描寫;特別是充滿困惑、陰謀、痛苦和悲劇性的黨內斗爭,成了左派幼稚病者和斯大林路線擁護者高唱凱歌、節(jié)節(jié)勝利的過程,這些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災難卻被回避開了。更重要的是,《鋼鐵》把當年為了實現(xiàn)烏克蘭獨立而戰(zhàn)、烏克蘭的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寫成為無惡不作的“匪幫”,這是今天的烏克蘭人民難以接受的。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原因,在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鋼鐵》被定位為一部有嚴重錯誤的作品而被廣大讀者冷落。奧斯特洛夫斯基這一響亮的名字逐漸被人們淡忘??稍谶b遠的東方,他的“知音”依然存在。


1990年代,中國文壇掀起了一陣“保爾熱”:重拍《鋼鐵》電視連續(xù)??;出版和再版《鋼鐵》的各種書籍;各界人士熱烈地討論《鋼鐵》;一些專家學者質疑和批評“保爾熱”的“冷思考”,受到了主流媒體的批評……人們又在“大煉”《鋼鐵》。這使我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名聲的起滅,也如光的起滅一樣:起的時候,從近到遠;滅的時候,遠處倒還留著余光。”(《略論梅蘭芳及其他》,《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時至20世紀90年代,為什么在我國還出現(xiàn)《鋼鐵》的“余光”現(xiàn)象?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包括某些制片人和報刊編輯)對《鋼鐵》一書真實的社會歷史背景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說根本不了解,也就無法理解“解凍”后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人民對《鋼鐵》一書的感情、認識和評價。


今天,50多歲以上的人看“保爾”,可能是在找尋年輕時的激情,或是重溫某種理想,因為“保爾”畢竟影響與感染過他們??蓪Χ畾q的年輕人而言,保爾只是一個模糊的形象,打動他們心靈的,可能是《鋼鐵》里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苦難酸辛、那些青澀動人的愛情故事,或者僅是一段膾炙人口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加林娜的珍貴回憶,填補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平的空白,重新喚起了讀者對“保爾”的一些美好回憶,使人們對這位“火熱的革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隨著有關檔案的不斷披露和更多人的回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將會更加豐滿,更加可敬可愛,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讀者們,對當年的“保爾”——奧斯特洛夫斯基會有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作者系文史學者)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