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母宋慶齡為何不合葬中山陵

時間:2011-12-28 13:31來源:讀友報 作者:軼名 點擊: 載入中...
在南京中山陵園環(huán)繞中山陵的附葬諸墓中,廖仲愷與其夫人何香凝的合葬墓,面積不大(占地僅20畝),但風格卓異,引人遐思。此墓也是設計中山陵的建筑師、英年早逝的呂彥直的作品。

  廖仲愷遇刺中彈身亡于1925年8月20日上午,距中山辭世還不到6個月,時年48歲;他的夫人何香凝46歲(長宋慶齡十四歲)。47年之后,1972年9月1日,何病逝于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愿,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廖仲愷夫婦都是最早的同盟會員,是中山先生最親密的戰(zhàn)友和助手。據(jù)記載,中山先生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后,請善視孫夫人……”

  聽到肯定的回答后,孫中山握住何的手:“廖仲愷夫人,我感謝你……”共同的遭遇、經(jīng)歷和事業(yè),使宋慶齡與何香凝的“命運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其關系無論公私都非同一般。何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

  何香凝逝世的9年之后,宋慶齡病逝于北京。在逝世前半個月,她被授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稱號。有人猜測,她是否會與何香凝一樣合葬中山陵?

  出乎猜測者的預料,她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于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這么做完全是出于尊重她生前的囑托、安排。

  在她逝世前3個月,被她一直尊稱為“李姐”、16歲就到了她身邊幫助料理家務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慶齡囑咐李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的書面指示中,“畫了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

  宋慶齡為什么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于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吊唁》一文中解釋說:

  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后作什么特殊安排。臺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思,她不曾參與過半句,也不愿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現(xiàn)在為此花費國家、人民的錢財。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補充說:

  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yè)績是他的功勛,她不應去分享。……解放前,國民黨中曾有人對她作為孫中山遺孀的地位妄加訾議(在1922年中山艦事件之前,雖然已結婚七八年,但國民黨內(nèi)仍有人故意稱她為“宋小姐”,以示不承認她的“孫夫人”的身份。此后,這種無聊沒有了,但所謂“名分”問題并沒有一勞永逸地樹靜風息),她氣憤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這也許可以作為另一個原因。她父母的墓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破壞,后經(jīng)周總理下令修復。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她必須永遠陪伴在她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但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

  愛潑斯坦的三條補充措辭相當謹慎,分別用了“她會認為”、“這也許可以”、“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等推測、揣摩傳主心態(tài)的說法。廖承志的解釋,也沒有引述宋慶齡的原話??磥?,個性嫻靜、內(nèi)斂,思想?yún)s絕不封閉、膚淺的宋慶齡,給研究者們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

  宋慶齡把她身后的安葬看成“私人的事情”,安排與她的父母及家人、與終身為她服務的“李姐”葬在一處,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的邏輯,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從世俗的眼光看,將逝的生命渴望回歸本原,渴望“落葉歸根”,也是“圣人弗禁”的常理常情。宋慶齡懷著某種歉疚之情依戀雙親,尤其是她的母親。

  1931年7月23日,宋慶齡的母親病逝于青島,流寓柏林的宋慶齡立即啟程回國。在火車上,當她聽一位親戚講述她母親患病及去世的經(jīng)過時,十分悲痛,“幾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1949年,當“政治彌留”之際的國民黨當權派出于政治目的,竭力宣揚孫中山早已與之離婚的前夫人盧慕貞才是惟一的、真正的孫夫人時,傳聞說宋慶齡表示:“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有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

  愛潑斯坦分析說:“這可能是最早透露出她的一種想法,這種想法使她在病危時提出要同她父母葬在一處的要求。”

  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還是“文革”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wèi)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推倒石碑,把墓中骸骨挖掘出來,實行‘暴尸’”。

  宋慶齡傳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并在竣工后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并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慶齡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終之后,又重新?lián)Q了墓碑,完全復原。”

  宋慶齡生命歷程的最后兩三年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又一次最有希望的年代。也許病危之際的宋慶齡感慨于自己的愛侶和導師的身后命運,以歸葬家族墓園的至囑,含蓄又確定無疑地表示了自己對習于造神和迷信盲從的民族性痼疾的決絕乃至警示?

  (摘自《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一代名相張居正為什么終生不重用清官海瑞?
  • 一代名相富弼:為大宋撬開遼夏同盟
  • 宋慶齡在重慶沖破封鎖送物資給八路軍
  • 宋慶齡曾籌備設中國新聞機構
  • 1981年宋慶齡為加拿大中山公園題字
  • 孫中山娶宋慶齡結婚禮物是把槍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