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的窮途末路大戲正上演至高潮,結局可以想見。而追憶往事,卡扎菲只是五六十年代亞非世界的“亂世梟雄”之一,他們都出身行伍,銜居校尉,悍然揭竿而起……
從納賽爾揭竿而起推翻法魯克王朝開始,西亞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陸的軍事政變就不斷上演。
這些政變者都有著一個相同的身份標簽:中下層青年軍官。比如,特拉奧雷是中尉,納賽爾是少尉,多伊僅僅是一名上士。他們起初都懷著崇高的理想或野心,試圖通過暴力方式打破現(xiàn)存體制,建立心目中的新國家。納賽爾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把埃及變成了共和國;門格斯圖終結了帝制,埃塞俄比亞從此走上共和之路。從這點上說,他們的軍事政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后來,這些政變者又多因自身的局限走到了歷史的反面———奪取政權后,他們醉心于權力,實行高壓統(tǒng)治,最終走上了獨裁之路。
這是歷史的吊詭,也是人性的悲劇。
曾經(jīng)親歷過利比里亞多伊政變和暴政的美國作家海倫·庫珀寫過一本書叫做《我的家在蜜糖灣》,她這樣描述“暴君”:他們就像狗一樣,習慣用人的殘骸來標明自己的權力范圍……無論當初的理想怎樣美好,走向獨裁的政變者一定會給這個國家?guī)頌碾y。因為,權力是一劑春藥。
政變者靠政變起家,同樣也因政變身敗名裂,這似乎成了一個循環(huán)。暴君們都一個個走上了末路,有的被暗殺,有的被處死,有的流亡海外。但生活在這些國家的民眾卻成了犧牲品。
今天,我們看到,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不少國家已經(jīng)走上了民主法治的道路:門格斯圖受到審判,特拉奧雷受到審判,穆沙拉夫受到審判,卡扎菲大勢已去……
只有在正常的民主法治土壤和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正義和人權才不會被綁架,否則,被消滅的只能是暴君本人,而絕不是暴政。
1
“正確獨裁者”納賽爾
國家:埃及
執(zhí)政時間:1952年至1970年,共約18年
特點:青年軍官運動的始作俑者,影響力最大的政變軍官
在阿拉伯世界影響力巨大
“我們要教會西歐人,那些愚弄我們、侮辱我們、踐踏我們權利的西歐人,懂得尊重我們阿拉伯民族,認認真真地把我們當作他們的對手。”
說這話的是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
這位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是空前的。當時沙特阿拉伯等親美國家禁止出售納賽爾的畫像,人們就從黑市買來畫像掛在家中,像對神一樣祈禱;每當埃及的“阿拉伯之聲”電臺播放納賽爾的講話時,收音機旁總是擠滿熱情的聽眾。人們傳誦著納賽爾的故事:他貴為總統(tǒng),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沒有艷聞,沒有存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埃及,為了阿拉伯。很多阿拉伯國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國家與埃及合并,接受偉大領袖納賽爾的領導。
耍弄政治手腕奪權
納賽爾出生于埃及的亞歷山大市,父親是一名郵政官員。納賽爾在開羅上小學時就參加過多次反英示威,中學畢業(yè)后他進入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后來獲少尉軍銜。在蘇丹埃軍服務時,他結識了3位年輕軍官:毛希?。ê笕胃笨偨y(tǒng))、阿邁爾(后任陸軍元帥)和薩達特(后繼納賽爾任總統(tǒng))。他們建立秘密革命團體“自由軍官組織”,目的是趕走英國人,廢除君主制。
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了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支持的法魯克國王。為獲得軍隊支持,他將納吉布將軍推為有名無實的埃及第一任總統(tǒng)。1954年11月,又把納吉布罷免并軟禁起來,譴責他支持“穆斯林兄弟會”,企圖暗殺自己。
但有分析認為,暗殺一事,是納賽爾“自導自演”的。1954年10月26日,納賽爾向群眾講話時,竟8次被一位“穆斯林兄弟會”成員開槍射擊。雖然對方離他很近,但納賽爾卻毫發(fā)無損并繼續(xù)演講。
兩年后,納賽爾作為唯一的總統(tǒng)候選人,當選埃及第二任總統(tǒng)。
信奉“泛阿拉伯主義”
納賽爾是“泛阿拉伯主義”的信奉者,認為阿拉伯世界最終應該走向統(tǒng)一的大阿拉伯聯(lián)邦。他在1954年寫的《革命哲學》一書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全體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蘭教徒的領袖。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