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敵后,鄧拓帶領(lǐng)報社同志,在一次次敵人掃蕩下堅持出報,及時把前線的消息傳到后方及時粉碎那些動搖大家信念的謠言,鼓舞士氣。十年敵后辦報中,報社有三十多名同志犧牲,再一次反掃蕩轉(zhuǎn)移中,遭遇敵人,鄧拓的馬中彈,他得以死里逃生。
幾年中,為了安全出報,報社以馬蘭村為基地,在大山中遷徙轉(zhuǎn)移。艱苦的辦報歲月里,鄧拓與一名署名“路群”的縣婦女干部相識相知,這便是從天津來到邊區(qū)的女大學(xué)生丁一嵐。鄧拓是詩人,他的詩詞記錄著自己的一生,何況是愛情,1942年兩人在滹沱河畔定下終身,鄧拓為此寫下此詩,丁一嵐起名為《心盟》:滹沱河畔定心盟,捲地風(fēng)沙四野鳴,如此年時如此地,人間長記此申請。
鄧小虹(鄧拓之女):寫的非常浪漫,然后從那以后他們就不光是書信往來了,有時候也會互相去看望一下。特別是我爸爸說,春天來了到處山上開滿了梨花,他有一次就讓警衛(wèi)員送了滿滿一抱梨花,騎著馬給我媽媽送去,我媽媽說一看吧抱著那么一大捧梨花來,她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因為在山里面都是老鄉(xiāng),誰也沒見過這么表示愛情的。
解說:鄧拓和丁一嵐成為一對革命伉儷,幾年后應(yīng)丁一嵐的要求,鄧拓把幾首先見證他們經(jīng)歷的詩寫在兩張絲帕上送給丁一嵐,在文革黑暗而孤寂的歲月里,丁一嵐冒著危險把它們保存下來。
鄧小嵐:我媽媽就把那個詩帕就縫在她那個棉襖里頭。在干校勞動,幾年勞動的時候出汗,汗都把這個詩給洇濕了,等文革以后打倒四人幫以后我媽媽把它再拆出來的時候,那個詩已經(jīng)都洇了,就貼身才保存了。
解說:《晉察冀日報》的老同志回憶,工作之余,鄧拓最大的愛好就是吟詩、寫字,他最喜歡的就是毛澤東的詩詞文章。對這位革命偶像,他無限敬仰。
鄧小嵐:因為我父親也喜歡寫字,我父親自己對毛主席的詩詞什么的,都特別喜歡,如果誰有機(jī)會得到一首新發(fā)表的主席詩詞,因為主席詩詞有的是由《詩刊》發(fā)表的,那時候好像是臧克家,他們在《詩刊》雜志工作,我父母就趕快跟他們,就索要來,他給《晉察冀日報》的好多老同志寫,除了他自己的詩以外,經(jīng)常寫毛主席的詩。所以真是我父親對主席是很尊敬的。
解說:這套最早的五卷本《毛澤東選集》是在鄧拓的主持下,1944年由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那是在一次持續(xù)三個月的“大掃蕩”之后,報社物資奇缺,紙張匱乏,他們自己辦紙廠,生產(chǎn)的紙用來出報,省下好紙來印刷選集。
陳春森:自己弄造紙廠自己制造油墨,機(jī)器搜集的小機(jī)器、土機(jī)器,很簡單的石印機(jī),還是石印,最早是石印那種,保定地下黨幫我們從保定幫我們往外運印刷機(jī),鉛印機(jī)。
秦永川(原晉察冀日報社印刷廠職工):油墨也是自己研究,所以研究就使什么就是燒鍋的煙灰,農(nóng)村燒飯不是鍋煙子煙灰嗎,煙灰,再一個用什么呢,麻油、熬、熬制成的。
解說:跟隨著革命形勢,《晉察冀日報》不斷發(fā)展,1948年6月,中共中央華北局,決定把它與晉冀魯豫日報》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報》。
解說:新中國成立后,鄧拓受命主持中共中央機(jī)關(guān)報,擔(dān)任《人民日報》總編輯,兼任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丁一嵐不久后成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長期以來,鄧拓靠著鋼板支撐腰部才能正常工作。這個黨內(nèi)才子一度得到毛澤東的贊賞。
袁鷹(原日民日報文藝部主任):書法、詩詞這個都有研究都有研究,學(xué)問廣博,博學(xué)多才,還不都說他是詩人、書法家,就是這樣的一個深,很不容易很少有的。
解說:鄧拓把全部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1956年5月2日,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在中央指導(dǎo)下,鄧拓主持《人民日報》改版,這張機(jī)關(guān)報面目煥然一新,有著名作家的雜文,有筆鋒尖銳的評論,報社職工熱情高漲,但鄧拓也有自己的憂慮。
李筠(原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特別是對文學(xué)作品,他說這個一個要講思想性,這是要講的,但是一定要講藝術(shù)性,不能光講一個方面就忽略那一方面,這個意見是針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存在的情況講的。
解說:1956年6月,劉少奇根據(jù)中央政治局意見,部署中央宣傳部起草,《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冒進(jìn)》的文章,作用《人民日報》社論發(fā)表,毛澤東在報紙清樣上只批“不看”,鄧拓意識到毛澤東的不滿,但決定換成小號字體在第二版發(fā)表,這讓毛澤東很不高興。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