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曾國藩萬事俱備為何仍不敢當皇帝?
【核心提示】即使曾國藩黃袍加身,恐怕也會演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故事。其弟曾國荃倔強狠毒,野心勃勃,勝過趙光義多倍。他能帶頭勸進,把黃袍加在曾國藩身上,也會隨時奪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說不定落罵名的是曾國藩,得實惠的是曾國荃。
太平天國事起后,曾國藩編練的湘軍應(yīng)運而生,并快速發(fā)展壯大,成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軍隊,曾國藩也就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人物。
于是各種各樣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國藩身上,不少人視其為即將誕生的新主。以曾國藩當時的權(quán)利,地位和號召力,加上慫恿他當皇帝的部將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條件黃袍加身。
然而曾國藩卻不敢有此念頭,更不敢答應(yīng)下屬的勸進,還是硬下心腸,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
在曾國藩的勸進行列中,第一位且始終如一的一位當屬湖南著名才子王闿運。
他在經(jīng)、史、文學方面都卓有成就,并注重學以致用,特別是想尋找機會,實現(xiàn)其所謂“帝王之學”的機會。最初,王闿運曾多次向曾國藩上書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視。
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國藩駐地探視,并參與謀劃。游說曾國藩、胡林翼與太平軍“連衡”反清。但曾國藩把其看作是狂放不羈的文士,雖優(yōu)禮甚之,而于其意見卻很少采納。
曾國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軍以后,原來咸豐帝臨死的遺言,克復(fù)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為代表的新朝廷卻僅僅給其一個一等侯,并下詔命。要曾國藩和各級將領(lǐng),從速辦理軍費報銷。詔命一到,曾國荃、彭玉麟、左宗棠、鮑超等四人便視其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動要擁戴曾國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約集30余名高級將領(lǐng)于深夜請見曾國藩。曾則寫下“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聯(lián)作答。雙方雖都未點破,但曾的對聯(lián)卻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無形。
其實,早在安慶戰(zhàn)役后,曾國藩部將即有勸進之說,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屬于勸進派。勸進最力的郭松燾、李次清皆是。如李次清借賀功向曾國藩進聯(lián)曰:“王侯無種,帝王有真”;胡林翼借曾國藩壽誕進聯(lián)曰:“用霹靂手段,辛菩薩心腸”;左宗棠也曾有一聯(lián)用鶴頂格題神鼎山聯(lián)說:“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彭玉麟則直接給曾國藩寫信稱:“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
此時,一向以霸才自居的王闿運也來到安慶,第二次向曾國藩行其“縱橫術(shù)”。為曾國藩指出兩條路:
一是擁兵入覲北京,申明垂簾違背祖制,請行顧命;
二是干脆在東南義舉,為萬民做主。
同時告誡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前車之鑒。
最后一個勸曾國藩稱帝的還是王闿運。那是在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并自剪羽翼,裁撤湘軍一年以后。王闿運此時已成了名滿天下的學者,以討論學問為由勸曾國藩做曹操,曾則平靜故作不知。王闿運終知其帝王之術(shù)再無實現(xiàn)機會,只得悻悻而歸。
曾國藩不聽勸進,不當皇帝,固然有受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響,但更大的原因恐怕還是不敢當這個皇帝:
首先,曾國藩深知清政府對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敗,民生的凋敝,都軟弱無能。但對漢官的防控卻老謀深算,有的是辦法。當時湘軍兵力在江南數(shù)省雖占優(yōu)勢,但清廷的官文據(jù)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才分守揚州、鎮(zhèn)江;增格林沁屯兵粵皖之間,這分明是清政府對湘軍早有防備。
第二,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楨因勸進不成,已與曾國藩離心離德,被清政府拉了過去,成為湘軍背后的兩把利芒。
第三,湘軍號稱30萬,曾國藩能調(diào)動的僅有10余萬,其中李鴻章雖由曾國藩一手扶植,但到了關(guān)鍵時刻,不一定會像曾國荃、彭玉麟、鮑超那樣對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邊。
第四,湘軍經(jīng)過長期征戰(zhàn),已不復(fù)當年朝氣,軍紀腐敗甚至超過當年綠營。靠這支名聲早已敗壞的軍隊爭奪天下,天下人誰會跟從?
第五,即使曾國藩黃袍加身,恐怕也會演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故事。其弟曾國荃倔強狠毒,野心勃勃,勝過趙光義多倍。他能帶頭勸進,把黃袍加在曾國藩身上,也會隨時奪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說不定落罵名的是曾國藩,得實惠的是曾國荃。
正因為以上原因,曾國藩才不敢聽從勸進,去當皇帝。也正因為以上原因,他才采取措施,自削兵權(quán)、利權(quán),稍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試想當年曾國藩如聽從勸進,打起驅(qū)除滿清,興復(fù)漢家天下的義旗,歷史將會怎樣改寫?但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現(xiàn)代人去假設(shè),曾國藩最終也只能做一個對得起清朝的忠臣,讓現(xiàn)代人去罵他為阻擋歷史前進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