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彪向軍委報告:希望將朝鮮師送回朝鮮

時間:2012-03-13 16:24來源:歷史研究 作者:金東吉【韓】 點擊: 載入中...



點擊進入下一頁

  文章摘自《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 作者:金東吉【韓】(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原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師回朝鮮問題新探》

  一、問題的提出

  國共內戰(zhàn)時期,東北的許多朝鮮人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①至1949年5月初,其規(guī)模已達3個師。此時,毛澤東同意將這3個師移交給朝鮮,其中兩個師在7月到達朝鮮,另一個師從1950年1月末開始整編為一個師和一個團,在同年3月至4月間移交給朝鮮。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人部隊編入朝鮮人民軍,使當時只有3個師、1個團和2個邊境保安旅編制的朝鮮軍隊實力瞬時大增。②1950年6月25日,亦即這3個師被交給朝鮮后不久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戰(zhàn)爭初期,與韓國作戰(zhàn)的朝鮮人民軍共21個步兵團,其中10個團是由中國移交給朝鮮的部隊組建的。許多朝鮮人民軍的高級指揮員包括總參謀長姜健、2個軍長以及6個師長都在中國東北經歷過同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斗,有著豐富的作戰(zhàn)經驗,在朝鮮戰(zhàn)爭中他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有西方學者認為,朝鮮人部隊的入朝與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這些部隊的回朝被視為中國積極幫助朝鮮進攻韓國的證據。③著名朝鮮戰(zhàn)爭專家布魯斯。庫明斯(Bruce Cummings)認為,就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而言,中國的作用和影響比蘇聯大。④他甚至認為,朝鮮戰(zhàn)爭之所以沒有在1950年6月以前爆發(fā),是因為在中國南部及海南島同國民黨軍隊作戰(zhàn)的朝鮮人精銳部隊還沒有回國。⑤他還認為,從1946年底起,朝鮮開始派遣數萬名朝鮮人部隊,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同國民黨戰(zhàn)斗,特別是在朝鮮將軍金策的指揮下,大約3萬朝鮮部隊于1947年4月進駐滿洲。1948年2月,戰(zhàn)斗力很強的李紅光支隊大約1萬人回到朝鮮并成為朝鮮人民軍的骨干力量。此后,1949年7月至10月大約3萬至4萬、1950年2月至3月大約4萬至5萬兵力陸續(xù)回到朝鮮。從1948年到1950年秋,在中國參加戰(zhàn)斗的朝鮮部隊陸續(xù)回國,其總數在7.5萬至10萬人之間。⑥還有些學者根據當時駐韓國美軍的《每日情報》G-2報告,認為在中國解放戰(zhàn)爭期間,朝鮮向中國直接派遣了部隊。1947年3月到5月間集中派遣的兵力達到3萬人,再加上東北的朝鮮義勇軍,由朝鮮人組建的部隊共計7.7萬至12.7萬人之間。⑦那么,上述說法是否屬實呢?為此,本文將考察三個問題:第一,對朝鮮義勇軍的組建及其發(fā)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查清該朝鮮人部隊和所謂朝鮮直接派遣的兵力的關系,即人民解放軍中朝鮮人部隊是否由朝鮮直接派遣兵力所組建;第二,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人部隊回朝問題,蘇聯、中國等有關當事國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其背景是什么?蘇、中、朝各自的立場是什么?入朝規(guī)模和攜帶的裝備如何?第三,通過考察朝鮮軍事力量規(guī)模的變化,分析朝鮮直接派遣3萬多部隊、而后來又回到朝鮮的兵力總數少則7.5萬人多則10余萬人的說法是否合理。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朝鮮人部隊的組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在中國有兩支由朝鮮人組建的抗日武裝力量。第一支是在華北太行山一帶進行抗日斗爭的朝鮮義勇軍,他們雖然受八路軍領導,但保持了較高的獨立性。⑧他們把中共的抗日斗爭看作東北亞最大的反帝斗爭,認為中共抗日斗爭的勝利就是朝鮮的解放。這支朝鮮義勇軍將朝鮮人密集居住的地區(qū)作為主要活動地區(qū)。⑨朝鮮義勇軍總司令為武亭,副司令為樸孝三、樸一禹。在總司令部管轄之下,設置了朝鮮義勇軍干部訓練所。⑩根據1944年2月日本情報機關的報告,當時朝鮮義勇軍包括他們的家屬在內總共為300人至400人。(11)另一支抗日武裝是在國統區(qū)受國民黨政府領導的韓國光復軍。該部隊是原設在重慶的韓國臨時政府的武裝力量,其成員于日本投降后與韓國臨時政府一起回國,因此可以說,他們與后來人民解放軍中組建的朝鮮人部隊沒有關系。

  1945年8月11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在延安發(fā)布第六號命令:現在華北對日作戰(zhàn)之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副司令樸孝三、樸一禹立即統率所部,隨同八路軍及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兵,消滅敵偽,并組織在東北之朝鮮人民,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12)為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及朝鮮境內作戰(zhàn),解放朝鮮人民,中共中央原擬派朝鮮義勇軍到朝鮮同蘇聯紅軍并肩作戰(zhàn)。8月12、15、18日,朝鮮獨立同盟總部先后發(fā)表《致在華敵軍中之朝鮮士兵及朝鮮僑民書》、《告日軍中朝鮮士兵及居留民書》、《勸降日軍內朝鮮士兵書》,號召日軍中的朝鮮士兵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呼吁朝鮮僑民加入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建立一個新的朝鮮共和國。(13)根據六號命令,延安的朝鮮軍政干部學校全體人員進入東北,同時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率領3000余名義勇軍,同中共中央派出的首批東北干部工作隊一起,于1945年11月初到達沈陽。部隊駐在沈陽郊區(qū)的朝鮮人農村,準備進入朝鮮。(14)但是,朝鮮境內的蘇聯紅軍不許朝鮮義勇軍入境。(15)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批示,(16)11月7日,在沈陽召開朝鮮義勇軍軍人大會,由武亭司令員宣布將全軍編為7個支隊,分別開赴東北的朝鮮人聚居區(qū)開展工作,并積極參加中國的解放戰(zhàn)爭。(17)12月初,武亭率領朝鮮義勇軍干部70多人回到平壤,(18)在中國東北的朝鮮義勇軍實際上只組成了第一、三、五、七4個支隊。這些支隊的組建擴充情況如下。

  第一支隊:支隊長王子仁(崔仁),政委方虎山,初期僅有60余名干部。在南滿地區(qū)擴編部隊,1945年底與通化、柳河、清源各一個朝鮮中隊,輯安、桓仁兩個朝鮮大隊,正式編為朝鮮義勇軍南滿第一支隊。1946年3月該支隊擴編為6個大隊,并在通化地區(qū)改編為李紅光支隊,在南滿敵后參加游擊戰(zhàn)。1948年4月改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四師,直屬遼北軍區(qū)建制。1948年11月東北解放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六六師,下轄四九六、四九七、四九八團,直屬東北軍區(qū)建制。1949年7月后到朝鮮。

  第三支隊:支隊長金澤明,政委朱德海(吳基涉)。1945年11月19日,朱德海、李德山等19名朝鮮義勇軍干部由沈陽乘車抵達哈爾濱,與哈市保安總隊朝鮮人獨立大隊金澤明部隊會合,25日在賓縣正式改編為朝鮮義勇軍第三支隊。1946年12月,改編為獨立第八團,兵力3000余人。自同年4月收復哈市后,該支隊一直擔負哈市衛(wèi)戍任務,并抽調一部參加土地改革。1948年4月擴大改編為獨立十一師第三團。1948年11月,獨立第十一師改稱一六四師,下轄四九○、四九一、四九二團,長春解放后,擔任衛(wèi)戍長春任務。1949年7月第一六四師進入朝鮮。(19)第五支隊:1945年11月組建于沈陽。支隊長李益星,政委樸一禹。11月21日,朝鮮義勇軍總部派文正一率先遣隊抵達吉林市,因蘇軍不同意其東進,暫時駐扎在附近地區(qū)。12月8日,文正一率領先遣隊30余名干部進入延吉。李、樸率領支隊主力400余人,于1946年初抵達延吉。1946年3月,以朝鮮義勇軍第五支隊為骨干,加上一部分漢族干部,與當地新建立的4個警備團擴編為延邊警備第一旅,兵力6000余人,主要擔負延吉地區(qū)肅清土匪、建設東滿根據地的任務。4月該部一個團(即朝鮮團)參加第一次解放長春的戰(zhàn)斗,團長樸洛權(朝鮮人)犧牲。隨后該部隊組建為東滿獨立師,1947年編入在延邊敦化組建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縱隊。第五支隊的一部分后改編為延邊軍分區(qū)獨立三團,獨立六團等部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六師,原第五支隊參謀長全宇任副師長。1948年11月東北解放后,獨立六師編入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三軍一五六師,該師主要由朝鮮人組成,先后參加了平津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20)第七支隊:支隊長崔明,政委樸勛一。1945年11月21日,崔明等人隨同第五支隊抵達吉林市,編為吉林保安第七支隊,12月初,進駐樺甸。1946年1月,保安第七支隊正式易名為朝鮮義勇軍第七支隊。3月,第七支隊改編為樺甸縣保安團,后擴編為吉南軍分區(qū)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團,主要活動在吉南地區(qū)。5月,部隊脫離吉南軍分區(qū),調至公主屯一線,準備作為四平保衛(wèi)戰(zhàn)的第二梯隊。四平、吉、長撤退后,部隊進駐五常休整。6月,二十四旅轉入吉南地區(qū),開辟根據地。1948年4月,與朝鮮義勇軍第三支隊后身的獨立第八團、松江軍區(qū)第八團合編為獨立第十一師。(21)這些參加中國解放戰(zhàn)爭的朝鮮人部隊,于1948年底改編為三個師,即一五六、一六六、一六四師。到目前為止,沒有資料證明,在改編和擴充過程中,有來自朝鮮的兵力加入了朝鮮人部隊,而當時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資料也說明,這些朝鮮人部隊都是在中國東北組建并發(fā)展壯大的。(22)由此可以判斷,這些朝鮮人師團,是完全由原住在東北的朝鮮人組成的。有研究認為,國民黨軍隊在東北報復日本人時,也虐待朝鮮人,這是大批在東北的朝鮮人加入中國共產黨軍隊或者朝鮮義勇軍的主要原因。

  三、朝鮮人部隊移交問題的背景及蘇聯、中國、朝鮮的立場

  
1948年12月末蘇軍從朝鮮完全撤軍,1949年1月美軍也向三八線移動,朝鮮半島出現了新的局勢。1949年1月中旬,韓國開始對朝鮮進行頻繁的武裝挑釁。1月27日、2月3日和4日,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在給莫洛托夫的報告中稱:“近10天以來(1月15日至25日),南朝鮮警察和軍隊擅自越過三八線的事件增多了”,(24)“三八線形勢不穩(wěn)定,南朝鮮的警察和軍隊幾乎天天都越過三八線襲擊朝鮮的警衛(wèi)崗哨”。(25)但他認為,“南方軍隊目前發(fā)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不論國內形勢還是國際形勢都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也可能,他們將軍隊推至三八線附近,將其集中在主要方向上(從保護漢城的角度看,這些方向也是主要的),是為了保護漢城免遭北方軍隊進攻(他們一直預計北方軍隊會進攻)”。(26)朝鮮方面也認為,“這些挑釁活動與目前新的聯合國委員會抵達南朝鮮有關,其目的是在三八線制造麻煩,以便證明美軍繼續(xù)留在南朝鮮是正確的”。(27)到了4月,蘇聯方面似乎意識到了事態(tài)開始發(fā)生變化。4月17日,外交部長維辛斯基致電什特科夫大使說:“預計美軍于5月份撤出南朝鮮,移駐日本附近島嶼,以便給南朝鮮軍隊行動的自由。與此同時,聯合國委員會也將離開朝鮮。4月和5月,南朝鮮將把自己的兵力集結在三八線一帶。6月,他們會突然襲擊北方,以便在8月以前消滅北方軍隊。4月10日,南方已在開城地區(qū)集結了約8000人(步兵旅),在議政府(三八線附近地名)地區(qū)集結了約1萬人(估計是第三步兵旅)。4月10日還在東豆川(三八線附近地名)站臺卸下3輛坦克。請立即采取措施核實這些情報并報我”。(28)4月20日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和蘇軍總參謀長什捷緬科向斯大林建議說:“‘南方人’還在繼續(xù)向三八線調集部隊。我們不排除‘南方人’可能對北朝鮮政府軍隊采取新的挑釁行動,并動用比迄今為止更大的兵力??紤]這個情況,我們認為,建議北朝鮮政府軍司令部采取適當措施,以回擊‘南方人’可能做出的更大規(guī)模的挑釁行動是合理的”。(29)鑒于朝鮮半島的緊張形勢,蘇聯一方面以美國軍隊還在韓國為由決定蘇聯海軍分隊暫時留駐咸興港,并提供緊急軍事援助;(30)另一方面建議朝鮮采取必要的措施。4月28日,朝鮮即派勞動黨派政治局委員金一向中共請求將朝鮮人部隊移交朝鮮。(31)對朝鮮的請求,毛澤東立即答應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一共有三個朝鮮師,駐扎在沈陽和長春的兩個師可以隨時交給朝鮮,另一個師因為正在參加進攻戰(zhàn)役,南方戰(zhàn)斗結束后將交給朝鮮政府。(32)經過協商,朝鮮和蘇聯制定了包括朝鮮人部隊入朝問題在內的針對韓國的大規(guī)模進攻的防御戰(zhàn)略。維辛斯基預測,韓國進攻朝鮮的時間是1949年6月,什特科夫6月22日發(fā)給維辛斯基報告的“結論以及對策”部分明確指出:“一旦南朝鮮軍隊開始進攻,駐扎在沈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人師將立即轉移到朝鮮去部署”:“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南朝鮮軍進攻時投入到北朝鮮境內展開防御戰(zhàn)”。(33)7月13日,什特科夫在報告中再次指出:“南方軍隊會先發(fā)制人在7月對北方軍隊發(fā)起進攻”。“金日成已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朝鮮師調回朝鮮:沈陽師配置在新義州,長春師配置在羅南”。(34)按照金日成的決定,7月20日長春師(一六四師)離開長春,經會寧抵達朝鮮的羅南,成為朝鮮人民軍第五師。(35)同月沈陽師(一六六師)從沈陽出發(fā),7月25日進入新義州最終轉移到安州(黃海道),成為朝鮮人民軍第六師。(36)然而,1949年下半年起,斯大林開始擔心朝鮮向韓國發(fā)動進攻。1949年9月23日,斯大林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名義通報金日成:“朝鮮人民軍向南方發(fā)動進攻的建議,有必要從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進行認真考慮”,表示反對朝鮮進攻韓國。(37)10月30日斯大林甚至嚴厲斥責蘇聯駐朝鮮大使說:“煽動北朝鮮發(fā)動對南朝鮮的地方性進攻,這樣的挑釁行動威脅到了我們的利益,可能導致對手發(fā)起一場大的戰(zhàn)爭,你們的行動完全是不負責任的”。

  盡管斯大林反對朝鮮武力統一計劃,但隨著中國解放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解放軍中的另一個朝鮮師移交朝鮮也提上了日程。1949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向軍委報告說,“人民解放軍部隊中服役的朝鮮人約有16000人”,“在我軍轉戰(zhàn)華南以后,有一天發(fā)生了一場風波,一些人請求將他們送回祖國”。“現在戰(zhàn)爭將結束。為了朝鮮人民的利益,我們愿將這些培養(yǎng)出來的干部送回朝鮮(愿留下者,我們收留)。”并請求中央與朝鮮勞動黨商討。12月29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將這份電報轉呈正在訪問莫斯科的毛澤東。
(38)毛澤東接到電報后通知蘇聯,中國有意將剩下的朝鮮人部隊移交朝鮮,(39)并通過平壤的貿易代表部開始交涉。朝鮮希望“即派參謀政治人員三人來中國把部隊整編好,于4月間更換夏衣后開始回朝鮮,并選一千多人先回朝鮮學習機械化兵種”。1950年1月11日,中國對朝鮮的要求表示同意。(40)朝鮮派金光俠等三人到中國與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協商。朝鮮方面除了部隊外,還希望中國提供裝備。1月22日,聶榮臻將朝鮮新的要求報告中央,(41)仍在莫斯科的毛澤東接到劉少奇轉來的報告后,于25日表示同意。(42)經過準備,第四十三軍一五六師及其他各部朝鮮人士兵8500余人、第四野戰(zhàn)軍第十五兵團2500余人、第一一三師1000余人、第四十七軍各師的朝鮮人士兵約2000人,共計1.4萬余名朝鮮士兵,在鄭州集結。3月中旬,這些朝鮮人部隊整編為獨立十五師、一個團和一個獨立大隊。3月20日,獨立十五師出發(fā)前往朝鮮元山,三月底抵達元山后成為朝鮮人民軍第十二師;另一個團4月初出發(fā)前往黃海島松林,成為朝鮮人民軍第十八團;獨立大隊則前往平壤編入機械化步兵團。(43)關于中國將朝鮮人部隊移交朝鮮問題,目前還沒有發(fā)現明確表明蘇聯立場的文獻,但是1949年5月毛澤東已答應南方戰(zhàn)役結束后移交剩下的一個師。1949年夏天劉少奇訪問莫斯科時也同意,中國分擔東方的革命。(44)可以推斷,在蘇聯人看來,中國是在履行義務。關于中國的立場,以往研究認為,朝鮮人部隊的入朝是在蘇聯、中國、朝鮮的策劃下實現的,中國全力幫助朝鮮以實現武力統一朝鮮半島。(45)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蔣介石曾視哪位開國大將為“一大害” 懸重金緝拿
  • “強人治國”的迷夢:慈禧之后的清廷走向
  • 射向多明戈的子彈
  • 二戰(zhàn)美軍最搞笑驅逐艦魚雷竟射向羅斯福
  • 光緒曾用極端方式攤牌向慈禧要權?
  • 林彪事件怎樣從高層傳到民間?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