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wǎng)2月20日訊 隴東大地上有一道亮麗的風景,它們是精美絕倫的剪紙、繽紛艷麗的香包刺繡、獨具特色的道情皮影……
資料圖
慶陽的鄉(xiāng)村中有一群人,他們是繼承并從事著民間藝術的中國藝術家……
在古色古香的錦繡坊大街上有一群學生,他們是正在為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貢獻力量的“根與魂”公益扶助團隊……
在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里,有這樣一支學生團隊,他們是由13個名大學生組成的公益團隊,以“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走丟的文化回家”為主題,憑著對民俗文化的深切關注與熱愛,以及新穎的視角和有序的組織,用實際行動展開了搶救民俗文化的浪潮,他們就是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根與魂”公益團隊,最近記者走進這支團隊了解他們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夢想凝聚力量
這是一支充滿感性與溫情的團隊,他們?yōu)榱斯餐睦硐敕皆綆X,一起揮灑汗水和歡笑;這是一支團結友愛的團隊,他們相聚同一個屋檐下,即使有分歧,最后也必以微笑解決;這是一支努力奮進的團隊,他們的足跡延伸到遠方,讓更多的人們通過“根與魂”這個團體,了解到搶救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讓社會關注到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隨著當代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對身邊存在的各種民俗文化與民俗現(xiàn)象的關注也越來越淡薄,民俗文化與民俗現(xiàn)象面臨著消亡的威脅。針對這一問題,團隊負責人韓福銀萌生了“搶救民俗文化”這一想法。緊接著一系列的動人故事便由此展開……
“根與魂”團隊將13個有著共同理想的大學生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里,高大穩(wěn)重的劉明華、馬彥麟承擔著后勤工作的重任,漂亮文靜的王琦妹擔任著活動的宣傳工作,還有負責攝像的楊博和白婕,而團隊大Boss常向明則當仁不讓地負責起所有成員的安全問題。
“我感到十分自豪,因為我在這樣的一支團隊”隊員王琦妹微笑著告訴我們,“‘根與魂’把我們13個人的命運連在一起,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夢想,盡管途中因為意見不一,我們有過矛盾,有過分歧,但是我們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活動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團隊中,我們每個人彼此支持著,溫暖著”。
尋根與筑魂
窗外飄著雪花,房間里卻溫暖而明亮,茶杯里彌漫升騰出的霧氣漸漸地消失在空氣里。“根與魂”團隊隊員們與記者們愉快的分享著公益活動中的美好點滴。韓福銀是該團隊的負責人之一。他說,甘肅省地處祖國內(nèi)陸,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極具地域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例如剪紙,皮影,道情,香包節(jié),刺繡等,這些民俗文化,又以甘肅慶陽、平?jīng)龅鹊馗映霾?。他們實踐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便是前往慶陽、平?jīng)龅鹊剡M行為期11天的調(diào)查與學習。
“根與魂”成員馬彥麟向記者們展示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拍攝的照片,那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剪紙畫,透過電腦屏幕顯示出來,依然是那么地富有張力。他說,一幅剪紙,從剛開始的構思,到描繪,再到最后的成型,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耐心。如果稍有不慎,就只能從頭再來。“剪紙是一門技術活,她不僅需要心靈手巧,更需要的是對這種來源于生活的藝術形式的熱愛。”馬彥麟如是說。
團隊成員王琦妹告訴記者,在團隊為期11天的調(diào)查與學習中,慶陽的民間剪紙藝術家金香蓮老人帶給她的印象最為深刻。老人對團隊成員們的到訪表示了極大地熱情,老人領著成員們看了她的許多作品,并耐心細致地向大家講述了剪紙的歷史淵源和意義,當金香蓮老人將一幅名為《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剪紙作品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時,感動與震撼讓成員們久久說不出話來,在這幅作品中,金香蓮老人把宋慶齡女士的頭像放在美麗的北京,寓意為我們的祖國母親,早已回歸母親懷抱的香港澳門,則被設計成一只只木筏子,象征回到了愛的港灣。這幅剪紙畫所蘊含的深刻含義,不禁讓在場的每位成員們都為之深深嘆服。
慶陽民間剪紙藝術家何霞老師曾經(jīng)說過“剪紙的美感來自于民間特有的淳樸和純真”,有許許多多像金香蓮老人的民間藝人們,她們的身上包含著多少希望自身心血能夠被繼承下去的心愿?當看到這些曾經(jīng)鮮活的藝術逐漸走向消亡,他們的內(nèi)心,是否也有深深的不舍與不忍?那次,直到深夜11點,金香蓮老人才向大家介紹完畢,“我們當時真的非常感動,也感到非常羞愧”,王琦妹說道,“她看到我們到訪,特別高興,尤其是帶著我們看剪紙畫,為我們講解的時候,特別認真仔細”。
皮影之鄉(xiāng)尋根
在隨后的走訪活動中,“根與魂”公益團隊來到了素有“皮影之鄉(xiāng)”的慶陽。韓福銀說,慶陽在地理位置上離陜西很近,從而在鄉(xiāng)土文化上也有與陜西相似的地方。皮影在明清時期發(fā)展到了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風格。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皮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許多由一代代民間藝人們創(chuàng)新出的皮影表演形式也因關注不力而逐漸消失殆盡,而甘肅慶陽由于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較少與外界溝通,從而使其皮影藝術得到了較好的保存。
在本次走訪慶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參觀了栩栩如生的各式皮影,還有幸參與了一次皮影的制作過程。團隊成員小楊說,皮影藝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要經(jīng)歷一個歷久彌新的過程。在參觀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許多皮影人形偶的四肢原本應該是可以靈活轉(zhuǎn)動的,但是很多成品的四肢卻已經(jīng)固定了,也就是說,它們在表演層面的意義已經(jīng)逐漸淡化,而轉(zhuǎn)為了單純的觀賞。這不能說一定是一個負面的結果,或許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皮影最初始的功能會減弱,但新的元素的融合、發(fā)展,會讓其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fā)展。
在慶陽,還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道情,這種充滿原汁原味的鄉(xiāng)土藝術,很多年來一直保留著其特色。但是當“根與魂”團隊成員告訴記者,在慶陽,絕大多數(shù)會唱道情的鄉(xiāng)土藝人們,他們的平均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年輕的一代不喜歡道情,家中的長輩也覺得學唱道情“沒有出息”,這一極具陜北風味的民俗特色,就這樣走向衰亡。談及于此,成員程文文說,聽到這些,他們都感到十分惋惜,但是與其惋惜,不如從現(xiàn)在就開始行動起來。“我們只有依靠政府部門,出臺保護民間藝人的政策,才能保護這些鄉(xiāng)土文化不至于走向滅絕,才能使民俗文化一直傳承下去。”她說道。
為愛執(zhí)著,公益前行
“我們這個公益團隊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我們身邊的民俗文化,提高文化保護意識,也給對此感興趣的人一個被普及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希望這次行動能夠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在有效的學習中盡可能地保留這些來之不易的民俗文化。在這樣的基礎上再發(fā)揚、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小楊稱。
提及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他的臉上是一種樂觀與自信的笑容。“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行動會得到越來越多社會人士的支持。我們以大學生這樣的一個視角來記錄和介紹那些被人們掩藏在記憶深處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不帶有任何功利性,只想為愛執(zhí)著,公益前行,把我們了解的一切分享給大家,傳遞給大家。”
的確,這個團隊以他們超前的眼光觀察到了在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方面存在的問題,又以內(nèi)容豐富,程序嚴謹?shù)幕顒由陥髸┑昧祟I導的一致好評,再加上與廣大師生們有力的微博互動,“根與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社會實踐公益團隊成功入選了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全國百強,并榮獲“優(yōu)秀組織獎”。同時,他們的“讓走丟的文化回家”保護非遺項目,還榮獲了“圓夢中國”專項社會實踐活動5000元資助。
談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團隊的大Boss常向明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們了解這個活動,達到呼吁與宣傳的作用,農(nóng)大校園將以手工藝協(xié)會為主要陣地,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圖片展覽,“讓民俗文化走進校園”主題活動。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并積極行動起來……“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核心,最重要的財富,正如鄧小平爺爺所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應當在教育層面上關注我國的鄉(xiāng)土民俗文化,從根本上真正重視起來”。這是團隊成員白婕的聲音。
“關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與付出,希望‘根與魂’能夠成為大家的眼睛,我們,因為分享而快樂!”這是團隊成員楊博的聲音。
“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發(fā)揮團隊力量,讓更多的人們接觸非遺。”這是團隊成員韓福銀的聲音。
“我們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當我們的國家從根本上重視了對鄉(xiāng)土藝術的保護、出臺保護民族文化的政策,中華文明一定可以得到最永續(xù)的傳承。”這是團隊成員馬彥麟的聲音。
這些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話語,震蕩著一顆顆渴望收獲智慧的心,關注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讓民族文化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傳遞,帶動新的繼承人,一路上風雨兼程,有你,有他,更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