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皇鄉(xiāng)村故事多

時間:2011-12-27 19:23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崇皇鄉(xiāng)地圖
 
  高陵地區(qū)仍用傳統(tǒng)方法制做石子饃,相傳石子饃的做法源于崇皇。

  □鄭培德 王咸陽

  桑家龍燈

  據(jù)高陵縣地名志載,明末桑姓在崇皇寺南建村,以自己的姓氏稱村名桑家。

  據(jù)桑家人傳說,他們的先祖原是興平桑鎮(zhèn)人,遷移到此后,戶族很快興旺強大,為了活躍農(nóng)耕生活,慶祝豐收,張顯族威,從黃陵引進龍燈。

  龍燈由三部分組成,龍頭、龍身、龍尾,用十三節(jié)拐子撐起來。龍頭用竹篾綁成框架,有老籠那么大,再用麻紙糊起來,龍角用木頭雕成,龍眼是兩盞碗口大的紅燈籠(以后用上電池燈,兩條光柱直射前方,十分耀眼),龍身是在撐柱頂端,釘一塊木板,呈“T”字形,木板上面用竹篾扎成圓拱形,這樣每個拐子就形如“ ”形,然后用白細布圈纏起來,這樣就形成一竹圓筒形,用較粗的白布連接起來,在相接的地方放置蠟燭并留有透氣孔,龍尾是用竹掃帚包扎而成。這樣,龍的雛形就形成了。然后請畫師用紅、黃、綠等顏料繪畫出龍頭、龍鱗、龍尾,一條五彩繽紛的長龍就裝扮起來了。為了防止用力擺耍而脫節(jié),又用大繩從龍頭到龍尾連接起來。這條龍究竟有多長呢?據(jù)說每年把龍裝扮好后,先要到村中的龍王廟燒香還愿,三間大廟,龍頭跪在神像前,龍身繞廟一周,首尾相銜,這龍至少有八九丈長。

  每年春節(jié),二月初二(民間傳說龍?zhí)ь^)都要耍龍,每節(jié)龍身燃亮蠟燭,渾身通明,因此,人們稱桑家龍燈叫“明龍”或“龍燈”,夜晚遠看,一條巨龍騰躍翻飛,或做行云布雨狀,或做雷鳴電閃姿,騰云駕霧,上下翻滾,十分好看。每次耍龍,鑼鼓、秧歌、獅子等輪番上演,撐牌燈的、放松香火的、提蠟燭的、打雜的,總共不下五六十人,故全村出動。

  桑家耍龍時,每家都邀請親朋好友前來觀看,村里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戶戶門前擺上桌子放上點心等供品,龍在每家門前戲耍,人丁不旺的人家,就要求耍龍人把自己的獨生子從龍嘴里遞進去,再從龍下巴底下抱出來,俗稱“過半”,主人家給龍披紅掛彩,有的還給龍封喜錢。各家各戶耍完后,龍要休息,秧歌、獅子接著上演,龍便找個寬暢地方纏繞歇息。

  桑家龍燈已流傳了二百多年、好多代人,可惜的是十年浩劫這條巨龍遭了厄運,被當做四舊付之一炬,每當提及,人們悔恨惋惜。可喜,有些當年參加過耍龍的人還健在,現(xiàn)在搶救這一民間文化遺產(chǎn)為時不為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文化娛樂需求日益迫切,相信桑家人一定會使這條巨龍死而復活,再現(xiàn)當年風采。

  程家旱船

  崇皇寺南桑家村西,有程姓人家聚居。后來,桑程二姓村民房舍相連,人們習慣統(tǒng)稱桑程村,程家村南有于姓人家居住在一方形土城圍子里,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為桑家莊、程家堡、南于家莊。

  程家社火由來已久,旱船是清光緒初年,村人于乖娃在西康省雅安做商時帶回旱船尺寸圖樣,由本村木匠按圖仿制,船長5.6米,中間寬1.95米,底高0.668米,形成中間寬,兩頭尖的柳葉形,中間有一艙亭狀若彩轎,艙長0.77米,高,1.40米,寬0.70米,艙亭四角呈飛桅翹角勢,雕有四個龍頭,下吊四個燈籠,艙亭內(nèi)一人背船,前后也各有一人背船,且各距船端1.65米,保持均衡平穩(wěn),三人背帶隱在上衣下面且各有一雙假腿,作盤腿打坐狀,行船時三人同步,亦步亦趨,平穩(wěn)如漂。船幫以下用綠綢圍就,上面畫水波浪圖,船兒前行,綠綢飄動,如波浪翻飛。船艙前后用彩綢搭成涼棚,近年來又在艙亭、涼棚楞角裝飾彩色電珠,更顯華麗輝煌。背船人按戲劇角色扮相,艄公丑角扮相,頭戴彩色翻檐草帽,白髯口,穿黃袍(有時白裙、皂襪)與背船人(旦角或生角)對白,語言風趣、幽默,逗人捧腹,忍俊不禁。耍了一會,有點累,艄公便說,水淺船擱,我撐它不動,三人下船假裝合力推船,仍推不動,艄公便說要給河神唱戲還愿哩!這時,獅子、大頭娃、秧歌等節(jié)目相繼上場輪換演出。

  一百多年來,程家旱船,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變換戲耍內(nèi)容,除裝扮傳統(tǒng)古典戲劇,還有《解放軍渡江》《劉伯承撐船》《賣余糧》等節(jié)目,品類繁多,層出不窮。

  程家旱船,造型美觀華麗、輕巧靈活,背船人與撐船人配合默契、技巧嫻熟,常做出上船、下船,搭客、載貨,擱淺、起錨轉(zhuǎn)舵等動作,時而飄逸游蕩,時而沉重顛簸,艄公適時插科打諢、逗樂,妙趣橫生,使人解頤不絕,觀者歡呼迭起,好一番熱鬧景象。

  程家社火配合巧妙,相映成趣,多年來蜚聲四境,每逢演出,吸引數(shù)十里外的群眾趕來觀賞。程家人將自己的社火,尢其旱船視為族人驕傲,代代相傳,薪火不息,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愛國人士程久銘對本村社火傾情支持,親自組織,具體策劃,把每場演出組織得井井有條,耍得有滋有味,獲得好評。十年浩劫,程家旱船險些被毀,改革開放使這個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又注入了新的活力,現(xiàn)在由坡吉黨支部、村委會負責組織演出,而且培養(yǎng)出許多年輕人才,新手們不但繼承了前輩的傳統(tǒng)技巧,而且在裝扮演技上還創(chuàng)出了新的花樣。

  船張芯子

  船張是高陵縣崇皇自然大村之一,南瀕涇渭河交匯處,“涇渭分明”即源泉于此。有500多戶人家,2000多口人,張姓占絕大部分。據(jù)考,唐代以前就有人在此聚居,唐時已形成規(guī)模,因涇渭交匯得名“會涇寨”,后因河水沖刷,北岸崩塌,村向西北方向遷移,到元代,村民在河上設渡,船家多姓張,又改名船張村。清時,京廣雜貨、山西煤鐵、鹽等均沿渭水溯河而上(拉牽),寶雞等地的木材等貨物放筏順流而下,東西貨物在兩河口形成集散地,故船張村商賈聚集,貿(mào)易繁盛。店鋪林立,民國時期,隴海鐵路延伸到西安,船張村頓趨蕭條。

  說起船張芯子,到底源于何年何代,雖無稽考,但村人都傳說著引進芯子(當?shù)厝朔Q亭子)的一段故事。相傳張姓先祖,看到櫟陽的芯子華麗險峻,引人入勝,因而很想引進這門社火,但櫟陽芯子構(gòu)造、裝飾從不外傳,扮芯子也是秘密進行,外人難得一見,船張人很想引進,終于想出了辦法,他們選派一聰 明人,裝作“瘋子”,打入櫟陽芯子卸妝場地,人家清場,他裝瘋賣傻,不肯離去,清場者見是一瘋傻人,就不在意了,瘋子傻頭傻腦看看這個,摸摸那個,東游西轉(zhuǎn),心中暗記尺寸、裝扮辦法,甚至用細鐵絲折彎成芯子形狀,回到村中,按記憶繪出圖形,講解辦法,請鐵匠按圖打造,在實踐中又不斷改進,創(chuàng)出新的更為險峻的造型,終于成功地裝成了十二桌亭子。

  船張亭子大體分為兩類,即立式亭子,也叫馬亭子,這類可扮劇目有《李彥貴賣水》《白蛇傳》《草船借箭》《藏舟》、《汾河彎打雁》《穆桂英》《盜扇》《花上美人》等,另一類是橫臥式,這類亭子多扮成反面人物,如曹操、王莽、李良等,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造型驚險、別致,雖無聲但有形,人物栩栩如生。通過奇特形象、夸張、驚險造型,反映人物丑美心理狀態(tài),達到褒貶目的,對觀眾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

  亭子出場游行場面宏大,氣氛熱烈,前面20面彩旗開道,緊跟龐大鑼鼓隊,一面大鼓,20副鐃鈸,十多面大小銅鑼分行當著服飾、化妝,浩浩蕩蕩,威武雄壯,每桌亭子兩旁有人持拐子保護,亭子人物雖無唱詞,但手足、身形、表情,都具造勢,有的揮劍怒指,有的舞扇嬉戲,精巧細膩,氣勢磅礴,令人叫絕。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傳統(tǒng)耍亭子的日子,據(jù)傳,三國時齊王曹芳娶船張村張輯之女為妻,后曹芳稱帝,冊封其妻為皇后,船張人為顯榮耀,在村東修座娘娘廟。二月初二逢廟會,村人早做準備,購置蔬菜、果品、雞鴨魚肉等,招呼親朋前來觀賞亭子,家家親朋滿座,街上人流涌動,大人小孩,一派節(jié)日盛裝,興高采烈。小商小販也來趕會,船張村車水馬龍,一派熱鬧景象。解放后娘娘廟廢祀,但耍亭子延續(xù)了下來,現(xiàn)在多在春節(jié)、元宵,大型慶典活動時才耍。

  于氏輝煌

  自南北朝北魏至隋唐時代,高陵縣城西南崇皇以東1公里處,有個七里流村,這個村里住著一個輝煌了數(shù)百年的家族,這就是于氏家族。于氏源自姬姓。周室后裔。武王三子封于“邘”,其后世子孫就以封邑為姓,到后來簡稱“邘”為“于”。這支于姓,是于氏家族中的鮮卑歷忸于,其遠祖乃北周燕國公于謹。于謹,字思敬,先本洛陽人,從魏武帝入關,田家高陵。謹深沉高遠,尤潛心研讀《孫子兵法》,屢立戰(zhàn)功,有大勛業(yè),官至太師。于謹長子于寔,襲燕國公,又加上柱國,官至大左輔。次子于翼,歷官太尉。幼子于義,起家直閣將軍,累遷行軍總管,行軍元帥,封延壽公,遷上柱國。著有《漢書刊繁》《略覽》。于義長子于宣道拜車騎將軍,次子子宣敏,拜車騎都尉。北魏至隋代,于氏家族中,有大將軍十余人,稱為貴戚。

  唐代于宣道之子于志寧,歷官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尚書左仆射,加光祿大夫。與李諄風合著《隋書志》,與李勛修訂《唐本草》四十五卷,著《五經(jīng)疏義》。懷仁和尚以王羲之書法集成唐太宗所撰《圣教序》,他奉敕潤色,遂成千古名集。于志寧曾孫于休烈進士及第官拜散騎常侍,遷太常卿,進工部尚書,兼修國史。于休烈次子于肅,翰林學士,官至給事中。于肅之子于敖進士及第,歷官秘書省,校書郎,給事中,戶部侍郎。四子于球,于珪,于瓖,于琮皆進士及第,其中二子、三子分別中狀元。一家五進士,兩狀元,在當時傳為佳話。四子于琮官至尚書左仆射,還被皇帝招為廣德公主的駙馬。另于立政(出自何人不詳),官至虢州刺史,為唐代書法家。

  于氏家族數(shù)百年間,歷三個朝代,人物輩出,才兼文武,功德赫赫,政聲瑯瑯,不愧為高陵北魏至隋唐歷史上輝煌的名門望族。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云游新疆】文化游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 藏戲中的動人故事
  • 古榮鄉(xiāng)水磨坊里磨糌粑的人
  • 林芝:“桃花節(jié)”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2
  • 林芝:“桃花節(jié)”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 驢社火 浪漫的甘肅酒泉鄉(xiāng)村愛情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