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喜歡鳴蟲

時間:2017-08-17 09:20來源:大西北網(wǎng)-北京晚報 作者:倪方六 點擊: 載入中...

 

    進(jìn)入秋天,大自然中最活躍的當(dāng)屬鳴蟲。鳴蟲與古人的生活密切相聯(lián),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很多節(jié)候都是根據(jù)鳴蟲的表現(xiàn)來定義的。如立夏“螻蟈鳴”,夏至“蜩始鳴”,小暑“蟋蜂居壁”,立秋“寒蟬鳴”,秋分“蟄蟲坯戶”,霜降“蟄蟲咸俯”……那么,古人為什么對鳴蟲情有獨鐘?為什么將鳴蟲視為“靈蟲”?蟈蟈、蟋蟀、油葫蘆為什么被并稱為“三大鳴蟲”?促織、夜鳴蟲、地喇叭等別名是怎么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用蟲鳴治療失眠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南宋宰相賈似道為何被稱為“蟋蟀宰相”?


    古人為什么視鳴蟲為“靈蟲”?


    《詩經(jīng)·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古人對鳴蟲的關(guān)注在先秦時即已開始,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有多首詩寫過鳴蟲?!秶L(fēng)·豳風(fēng)》的《七月》一詩就曾提到蟬、蚱蜢、蟈蟈、蟋蟀等多種鳴蟲。如,“四月秀葽,五月鳴蜩”:陰歷四月份植物遠(yuǎn)志結(jié)籽,五月蟬(知了)開始在樹上鳴叫。再如,“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陰歷五月蚱蜢開始伸腿鳴叫,蟈蟈則在六月動起了羽翅,秋七月田野里有很多蟋蟀,到八月份鉆到屋檐下,九月蟋蟀進(jìn)門,十月鉆到床底。從《詩經(jīng)》的描寫可以看出,先秦時鳴蟲已融入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男女之情感?!秶L(fēng)·召南》里的《草蟲》一詩就曾借鳴蟲表達(dá)男女之間愛的感覺:“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草蟲喓喓在鳴叫,蚱蜢四處在蹦跳。久未見到心上人,心中憂愁不安寧。


    古人為什么喜歡鳴蟲?當(dāng)然與其善鳴有關(guān),也有《草蟲》詩中那份纏綿和寄托,但更重要的是蟲子身上驚人的繁衍能力帶給古人的一種驚奇和想象。以螽斯(蟈蟈)為例,古人認(rèn)為這是一種靈蟲,“一生百子”,是多子的化身,崇尚多子多福的古人自然對其十分迷信。《詩經(jīng)》中的《螽斯》就特別強調(diào)了“宜爾子孫”一語:“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蟈蟈張開翅膀,在低空群飛;子孫眾多,預(yù)示家族興旺。


    古人因此認(rèn)為“螽斯衍慶”.而繁殖能力超強,這是自然界中“蟲家族”的共同特點,即便令人討厭的蚊蠅都有這本事,所以古人專門用表示子嗣眾多的“昆”字來定義“蟲家族”,稱為“昆蟲”.


    古人如何賞鳴蟲?


    《開元天寶遺事》:


    “以小金籠捉蟋蟀”“夜聽其聲”


    古人喜歡鳴蟲,進(jìn)而形成了一種濃濃的“蟲趣”和豐富的“蟲文化”.


    自然界善鳴的蟲子很多,古人最喜歡的主要有蟬、蟋蟀、蟈蟈、扎嘴、油葫蘆、金鈴子等,多屬昆蟲綱中的“直翅目”.


    從史料記載來看,蓄養(yǎng)鳴蟲最先似乎是在皇帝后宮流行的。據(jù)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宮就流行賞鳴蟲:“每至秋時,宮中妃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于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皆效之也。”王仁裕如上所記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玩蟲記載,有人因此推測中國人玩蟲始自唐朝,也可能更早。


    王仁裕所記是否可靠?應(yīng)該不虛,后宮深似海,“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而唐玄宗的嬪妃尤苦。據(jù)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發(fā)人》詩原注,天寶五載以后,楊貴妃專寵,對其他嬪妃們來說,金籠里的蟲鳴無疑是賴以打發(fā)孤寂無聊日子的一種方式。


    民間認(rèn)為蟲鳴可治療失眠癥。傳說,唐太宗有失眠苦惱,畫家閻立本奏入眠秘方--夜聽蛐蛐,果然見效,從此唐朝后宮蓄養(yǎng)蛐蛐成風(fēng)。蛐蛐即蟋蟀,是古人蓄養(yǎng)的主要鳴蟲之一,與蟈蟈、油葫蘆并稱為中國“三大鳴蟲”,促織、夜鳴蟲、地喇叭等別名皆因其鳴聲而來。


    蟬鳴也是古人喜歡聽的一種叫聲,唐詩中有大量的詠鳴蟬詩句,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寫過一首著名的鳴蟬詩《賦得弱柳鳴秋蟬》:“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里,亂響出風(fēng)前。”當(dāng)年唐長安還出現(xiàn)了養(yǎng)鳴蟬“斗聲”之風(fēng),以蟬的鳴聲長短來賭輸贏。


    為了讓鳴蟲根據(jù)人的需要來鳴叫,古人發(fā)明了不少“誘叫”之術(shù),利用鳴蟲對異物、異體、聲、溫、光等敏感的現(xiàn)象,誘發(fā)蟲鳴。如在雄蟲中放進(jìn)雌蟲,為了表現(xiàn),雄蟲就會使勁地鳴叫。為了聽到理想的蟲鳴,有人還在鳴蟲的翅膀上點藥,鳴聲就會改變,行話稱作“藥叫”,這在明清兩朝的京城蟲家中間很流行。


    古人“斗蟲”始于何時?


    《負(fù)喧雜錄》:


    “斗蟄之戲,始于天寶間”


    除了欣賞美妙的蟲鳴,古人的“蟲趣”還有看蟲形、觀蟲勢。什么樣的蟲子最好,怎么看出是好蟲?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來說就是給蟲子“約架”,古人叫作“斗蟲”.


    斗蟲,是古代玩蟲者最熱衷的活動,讓自己蓄養(yǎng)的鳴蟲“互斗”,與朋友的鳴蟲“賽斗”,是古代斗蟲的兩種主要方式。斗蟲以斗蟋蟀最為出名,以賽斗最為流行。一般認(rèn)為,“斗蟲”也是從唐朝宮中開始的。“真青猛戰(zhàn)大紅袍”的民間故事,說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宮中設(shè)蟋壇,比斗蟋蟀之事。


    南宋顧文薦《負(fù)喧雜錄》記載:“斗蟄之戲,始于天寶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為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啄。”這里的“蟄”,就是蟋蟀。


    斗蟋蟀往往從大暑節(jié)氣玩起,一直玩到深秋。斗蟲起初是圖個好玩,后來漸漸變壞了--通過斗蟲賭博。南宋姜夔詠蟋蟀詞《齊天樂》前面的小序稱:“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南宋時最會斗蟋蟀的高手當(dāng)屬官居宰相高位的賈似道,中國最早的一部研究蟋蟀專著《促織經(jīng)》就是他寫的,賈似道因此有了“蟋蟀宰相”的外號,民間戲稱他為“賈蟲”.


    到明清時,斗蟋蟀之風(fēng)刮遍全國各地,尤以京城玩蟲最負(fù)盛名。據(jù)明劉侗、于奕《帝京景物略》,秋七月京城有風(fēng)俗:“是月始斗促織,壯夫士人亦為之。斗有場,場有主者,其養(yǎng)之又有師,斗盆筒罐,無家不貯焉。”斗蟲被老北京視為“京秋雅戲”.宮里斗蟲更是熱鬧,連不少太監(jiān)都是斗蟲高手。明劉若愚《酌中志》記載:“是月(秋七月)也,吃鰣魚為盛事。賞桂花,斗促織。善斗者,一枚可值十余兩不等。各有名色,以賭博求勝也。”


    到清朝時,斗蟲甚至成了民間的一種謀生手段,俗稱“露天職業(yè)”.斗蟲隊伍也擴大了,除了蟋蟀,蟈蟈、黃鈴等也爬進(jìn)了“斗場”.


    古人所玩鳴蟲都是從哪來的?


    《促織經(jīng)》:


    “初秋時,于綠野草菜處求之”


    有玩家認(rèn)為,玩鳴蟲的最大樂趣并不在“聽”,也不在“斗”,而在“捉”.捉蟲有“晝捕”與“夜捕”兩種。晝捕就是白天捉蟲,一般在午后進(jìn)行,順著蟲鳴而去。夜捕則是從晚飯后開始,尤以下半夜最易得手,此時蟲鳴最起勁。但夜捕想得到好蟲不易,善捕鳴蟲的行家圈內(nèi)稱“蟲把式”,他們會在夜晚聽野外蟲鳴,記清方位,等白天去捕,如蟋蟀這類鳴蟲愛伏于碎磚瓦片縫隙,或是枯葉下面,一般翻開瓦片后多半能捉到。


    南宋賈似道《促織經(jīng)》中的“捉促織法”對如何捉蟋蟀做過具體描述:“凡捉促織,必將著竹筒過籠。初秋時,于綠野草菜處求之;中秋時,須在園圃垣墻之中側(cè)耳昕其聲音,然后覓其門戶。果是促織所在,用手啟其門戶,以尖草掭求其出。若不肯出窩者,或?qū)⑺嘤诟C中,躍出……”而且,捉蟲也要講究時機。就捕捉蟋蟀來說,一般立秋過后方成蟲,有經(jīng)驗的蟲把式不會在這時下手,而是讓蟲再長壯實一些,在處暑前后再行動,一直到白露,都是捕捉秋蟲的適宜時段。


    捉蟲并不難,但是想捉到理想的“好蟲”不易?!洞倏椊?jīng)》稱:“出于草土者,其身則軟;生于磚石者,其體則剛;生于淺草、瘠土、磚石、深坑、向陽之地者,其性必劣。”玩蟲圈有“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的說法。


    由于捉到好蟲很難,于是古人想到了“養(yǎng)蟲”.“養(yǎng)”有“喂養(yǎng)”與“種養(yǎng)”之分,喂養(yǎng)是蓄養(yǎng)捉來的成蟲,這是玩蟲的基本功,能“種養(yǎng)”鳴蟲才是水平。所謂“種養(yǎng)”就是人工繁殖鳴蟲,這是明朝人的發(fā)明。《帝京景物略》記載:“(促織)今都人能種之,留其鳴深冬。其法,土于盆,養(yǎng)之,蟲生子土中。入冬以其土置暖炕,日水灑綿覆之,伏五六日,土蠕蠕動……”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