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唐代公主尤多,自高祖李淵,至昭宗李曄,凡十九宗,諸帝公主,計二百一十人。
其中,有些公主擺脫了尋常女兒態(tài),盡顯敢作敢為之風(fēng),極大地沖擊了當(dāng)時的男權(quán)社會。
“開國功臣”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嫁與晉州臨汾(今屬山西)人柴紹。大業(yè)十三年(617)五月,李淵將在太原起兵反隋,派人密召在長安的平陽公主夫婦。公主立即對柴紹說:“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dāng)別自為計矣。”
柴紹趕赴太原后,平陽公主回鄠縣(今陜西戶縣)莊所,散去家資,招聚徒眾數(shù)百人,以響應(yīng)李淵舉兵。并收編何潘仁、李仲文等部數(shù)千人,奪取鄠縣,攻掠盩戶(今陜西周至縣)、武功(今陜西武功縣西北武功鎮(zhèn))、始平(今陜西興平縣)等地。其治軍有法,禁令兵士不得侵掠,因此,遠(yuǎn)近前來投奔者眾,得兵七萬人。
當(dāng)高祖揮師渡過黃河時,平陽公主親自領(lǐng)精兵萬余人,稱為“娘子軍”.與其兄李世民軍會于渭北,合圍京城長安。攻克長安后,被封為平陽公主,并以獨有軍功,厚加賞賜。
武德六年(623),平陽公主薨。高祖下詔,其葬禮加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及虎賁甲士。有太常奏議,按照禮法,婦人不得用鼓吹。高祖斥道:鼓吹,軍樂也。昔日公主舉兵以應(yīng)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的大功。并非尋常婦人所能比的,怎能沒有鼓吹?于是,破例特許,以表彰平陽公主的殊績。
恃寵弄權(quán),封官鬻爵
唐代中葉,武則天打破了男權(quán)獨尊的天下。其女太平公主、孫女安樂公主亦工于權(quán)略,開府設(shè)官,臨朝專政,干預(yù)政事。
太平公主,唐高宗第三女,武則天所生。永隆年間,下嫁薛紹。薛紹死后,改嫁武承嗣。遇承嗣小疾,罷婚。再嫁武攸暨。公主多權(quán)略,其母武則天以為類似自己。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重病,公主因助宰相張柬之等誅殺“二張”(張易之、張昌宗)有功,封為鎮(zhèn)國太平公主。開府設(shè)置官屬,并上薦朝士,大多受到重用。
景龍四年(710),中宗李顯被毒殺身亡,韋皇后臨朝稱制。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秘密計謀,誅殺韋后,擁立睿宗李旦。由此,公主加封至萬戶,權(quán)震天下。“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所言皆從,軍國大政,事必參決。”時任宰相七人,五人出其門下。
太平公主一生愛耍權(quán)略。成也權(quán)略,敗也權(quán)略。終因私下連結(jié)將相,密謀廢太子,事敗被賜死。
安樂公主,唐中宗幼女,韋皇后所生。長安年間,下嫁武崇訓(xùn)。武崇訓(xùn)死后,改嫁武延秀。中宗復(fù)位,公主恃寵嬌縱,“光艷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曾自作詔書,遮掩前文,請中宗署名,中宗笑而順之。又請封為皇太女,中宗雖不許,亦不以罪。
唐中宗神龍年間,太平公主與中宗六位女兒:長寧公主、安樂公主、定安公主、宜城公主、新都公主、金城公主,皆開府設(shè)置官屬,視同親王。而以安樂公主開府設(shè)官尤濫,甚至公開納財賣官,私自降墨敕斜封官授爵,號為“斜封官”.
獨具眼光的和政公主
唐肅宗第三女和政公主,章敬皇后所生。識大體,性敏惠。下嫁河中解(今山西解州)人柳潭。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舉兵叛亂攻陷京城,公主夫婦隨從唐玄宗逃到四川成都。
不料,軍人郭千仞率眾造反,玄宗登臨玄英樓諭降,叛眾不聽。柳潭帶領(lǐng)折沖都尉張義重等人作殊死一戰(zhàn),公主授弓給丈夫,以勉勵其上陣殺敵。最后,柳潭手?jǐn)財呈准壩迨?,擊退叛兵?/p>
唐肅宗時,叛將阿布思(突厥人)之妻被拘宮掖當(dāng)奴仆。御宴上,阿布思妻被命穿著綠衣作倡伎。和政公主上前勸諫:阿布思屬叛逆之人,可其妻無罪,不可與群倡在一起。于是,肅宗免除其為倡,并安排離開宮掖。
由于連年用兵,國庫空虛,和政公主想方設(shè)法,以貿(mào)易買賣贏得奇利千萬,以資軍餉。唐代宗初立,公主“屢陳人間利病,國家盛衰事”,為皇上所采納。
廣德年間,吐蕃再次入侵,和政公主剛懷孕,卻堅持入朝商量守邊御敵之計。柳潭堅決不同意,公主卻說:“君獨無兄乎?”隨后,入內(nèi)殿見皇兄。翌日,和政公主“免乳而薨”.
婚姻自主,改嫁者眾
朱熹說過:“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所以唐朝初期、中期的公主在婚姻方面也可謂“驚世駭俗”.唐宣宗李忱時,官宦世家子弟于琮,字禮周,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托當(dāng)時駙馬都尉鄭璟的關(guān)系,科場登第。而且被皇上看中,招為駙馬,命第二女永福公主下嫁。
不料,永福公主不樂意。在與父皇吃飯時,兩人談不攏,公主怒折匕箸,以示抗婚。宣宗無奈地感慨:“此可為士人妻乎?”末了,只好作罷,改命第四女廣德公主下嫁于琮。
改嫁再醮的公主也不少。粗略統(tǒng)計,唐代二婚三婚的公主有二十六人,約占唐代公主八分之一(不含宗室公主):高祖四女高密公主、五女長廣公主、七女房陵公主、十八女安定公主;太宗長女襄城公主、三女南平公主、四女遂安公主、十三女晉安公主、十六女城陽公主、二十一女新城公主;中宗三女定安公主、四女長寧公主、八女安樂公主;睿宗七女薛國公主、八女鄎國公主;玄宗六女常山公主、十三女衛(wèi)國公主、十四女真陽公主、二十女宋國公主、二十一女齊國公主、二十二女咸宜公主、二十四女廣寧公主、二十五女萬春公主、二十八女新平公主;肅宗二女蕭國公主、七女郜國公主。
但自唐代宗以下,諸公主無再婚改嫁者,而以各種緣由丐為道士者增多。這或許是沖擊男權(quán)社會的另一種方式。
這些公主雖出身皇家貴胄,地位優(yōu)越;但是,亦必受到世風(fēng)影響。一方面受到南北朝時期的門第婚姻,以及王室離婚還本制度的影響;另一方面,囿于連年戰(zhàn)亂頻仍,人口銳減,為著恢復(fù)生產(chǎn)亟需勞動力,唐太宗下詔,允許寡婦改嫁。
誠如陳寅恪先生指出的:唐代開設(shè)科舉考試取士,逐漸形成新興階級,與當(dāng)時山東士族階級相對峙,新舊道德標(biāo)準(zhǔn)和新舊社會風(fēng)氣并存雜用。因此,唐代諸多公主沖擊男權(quán)社會的現(xiàn)象,也就殊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