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炮”名不虛傳

時間:2016-03-23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羊城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1918年1月3日晚,廣州城居民尚在殘冬的夢中酣睡,忽然,一聲聲震耳欲聾的炮聲,劃破寒風,驚醒了全城居民,炮聲持續(xù)了兩個小時,依稀還夾雜著零星的機關槍聲音。循聲看去,炮聲是從城外白鵝潭上的軍艦發(fā)射出來,炮彈越過古城上空,射向觀音山上的督軍府。


    這場面說的可不是陳炯明叛變---當時觀音山上督軍府里,住著新任廣東督軍莫榮新,他屬于桂系陸榮廷的心腹。護法戰(zhàn)爭初期,面對當時北洋政府揮師南下的態(tài)勢,陸榮廷表面上與孫中山的廣州軍政府合作,軍政府當時也要面對軍餉缺乏,人心渙散的境地,兩派在廣州便相安無事了一段短暫時期。待戰(zhàn)事稍穩(wěn)定,桂系與孫系的矛盾,便越發(fā)突出。


    孫要擴展軍政府勢力,在廣東到處征兵,陸榮廷曾對胡漢民多次提出抗議,軍政府于是下令暫緩征兵,不過暗地里各地仍在繼續(xù)。1917年底,莫榮新下令各縣,將孫系派出的征兵委員當做“土匪”一律槍斃。12月初,更將軍政府衛(wèi)戍隊連長和五十名新兵當作“土匪”處決,孫中山決定發(fā)動軍事行動教訓桂系。


    大元帥要動手,可是誰來出兵?至少在法理上,莫榮新是合法的督軍,何況莫手里有兵權,觀音山上有炮臺,炮口正對著白鵝潭和大元帥府,真要打起來,涂炭的是城里的無辜平民。不過孫主意已定,當時他能指揮得動的兵力并不多,一下想到了程璧光的海軍艦艇。程璧光帶來護法的艦隊之中,“豫章”號的艦長潘文治對孫中山一向敬重,聽到這計劃后,表示自己獨力難支持,要加多一艘船幫助,遂與“同安”號艦長一起,凌晨出發(fā)駛到白鵝潭。


    孫中山這次冒險行動,其下屬也多表示反對,在孫的計劃中,除向督軍署所在地觀音山轟擊外,同時命令朱執(zhí)信促李耀漢、李福林等同時發(fā)難,許崇清、鄧鏗、羅翼群協(xié)助陳炯明響應舉事。陳炯明認為此舉“冒險”、“輕率”,按兵不動,袖手旁觀。滇軍雖經大元帥參議劉德澤運動,但因第四師師長方聲濤、旅長朱培德、張維新等極力反對,亦不能行動。其他部隊則表示中立,徘徊觀望。


    船駛到白鵝潭中央,孫下令開炮,由于沒有海軍總長的命令,加上顧慮傷及城內民眾,船上沒有人敢動手,據(jù)文獻記載,孫中山“親發(fā)數(shù)炮”,又督促炮手連發(fā)七十余炮。---孫中山早年被人稱為“孫大炮”,這下子,倒真是名下無虛了。但孫放炮后,陸上部隊并沒有響應動手。由于孫之前的多方聯(lián)絡,早已有線人報到莫榮新耳中,他并沒在炮擊中受傷,同時下令督軍府及各衛(wèi)戍陣地熄燈不準還擊,避免了更多的傷亡。


    三年前,在一堆書店收來的舊紙中,揀出了這幅當年《時報》印發(fā)的傳單(廣東人叫街招),大大的木戳上刻著三行字:“廣東省城近日之擾亂,變生倉猝,傳聞異詞,究莫得其真相,近已探悉系孫文等聲稱莫榮新等阻撓軍政府行動,未能達其目的,故飭令豫章同安兩軍艦向督軍署開炮數(shù)小時,現(xiàn)已平息,民眾莫慌。”用小說家的話說,這就是“安民告示”了,《時報》的言辭頗為中立,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紙張邊沿已經發(fā)黃破損,幸好當時某個熱心的“民眾”把這小紙片保留到今天。


    這起沖突的結局,影響甚大,程璧光得知兩艦私自發(fā)炮,認為有韙法制,大為震怒,雖不便怪罪大元帥,亦將兩艦長撤職。孫的手下如朱執(zhí)信等,卻因此認為程有二心,遂下手將其刺殺,為平息海軍將士情緒,孫中山下令國葬程璧光,并將其銅像樹立在珠江邊,銅像豎立了四十余年,默默看著江水和穿梭的艦艇,一直到文革禍起,被今日的工人塑像所取代。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